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98千字
字数
No.61
科学技术
202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介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内涵、发展与应用。
内容简介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经被更多的科研人员和普通民众熟知,被更多的企业接受,该体系在全方面提升企业和产业效能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终将成为企业的核心基础设施及数字工业时代的关键引擎之一,同时意味着这一体系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概述
- 1.1 工业互联网发展简史
- 1.1.1 互联网
- 1.1.2 工业软件
- 1.1.3 工业网络
- 1.1.4 工业互联网
- 1.2 互联网DNS
- 1.2.1 域名结构
- 1.2.2 资源记录
- 1.2.3 服务器分类
- 1.2.4 解析流程
- 1.3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 第二章 标识的基础知识
- 2.1 标识编码体系
- 2.1.1 GS1
- 2.1.2 Handle
- 2.1.3 OID
- 2.1.4 Ecode
- 2.1.5 VAA
- 2.1.6 DID
- 2.1.7 MA
- 2.2 标识编码关键要素
- 2.2.1 编码原则
- 2.2.2 已有优先
- 2.2.3 表现多样
- 2.3 标识载体
- 2.3.1 一维条码
- 2.3.2 二维码
- 2.3.3 射频识别码(RFID)
- 2.3.4 近场通信标识(NFC)
- 2.3.5 主动标识载体
- 2.4 标识语义化
- 2.4.1 RDF语义数据模型
- 2.4.2 标识数据语义化过程
- 2.4.3 数据描述
- 2.4.4 状态描述
- 2.4.5 上下文描述
- 2.4.6 数据字典
- 2.4.7 映射
- 2.4.8 语义库
- 2.4.9 数据语义信息示例
- 第三章 标识解析体系架构
- 3.1 总体架构
- 3.1.1 根节点
- 3.1.2 国家顶级节点
- 3.1.3 二级节点
- 3.1.4 企业节点
- 3.1.5 递归节点
- 3.1.6 托管与灾备节点
- 3.2 标识注册
- 3.2.1 注册管理
- 3.2.2 注册协议
- 3.3 标识解析
- 3.4 解析协议
- 3.4.1 权威解析协议数据包
- 3.4.2 权威解析协议功能
- 3.5 标识数据参考模型
- 第四章 标识解析体系部署实施
- 4.1 标识解析体系实施架构
- 4.1.1 设备层
- 4.1.2 边缘层
- 4.1.3 企业层
- 4.1.4 产业层
- 4.1.5 部署模式
- 4.2 二级节点
- 4.2.1 架构
- 4.2.2 命名规则
- 4.2.3 设计要求
- 4.2.4 基本功能
- 4.2.5 安全要求
- 4.2.6 部署要求
- 4.2.7 运营规范
- 4.2.8 节点对接
- 4.2.9 性能指标
- 4.3 企业节点
- 4.4 递归节点
- 第五章 标识解析体系的标准体系
- 5.1 整体架构标准
- 5.2 编码与存储标准
- 5.3 标识采集标准
- 5.4 解析标准
- 5.5 交互处理标准
- 5.6 设备与中间件标准
- 5.7 异构标识互操作标准
- 5.8 应用标准
- 5.9 标准制定组织架构
- 第六章 标识解析体系安全
- 6.1 安全风险
- 6.1.1 漏洞和威胁
- 6.1.2 风险
- 6.1.3 安全风险分析模型
- 6.2 安全防护
- 6.2.1 安全防护对象
- 6.2.2 接入认证
- 6.2.3 网络安全框架
- 6.3 可信解析
- 6.3.1 可信计算
- 6.3.2 可信服务关键要素
- 6.3.3 可信工业数据空间
- 6.3.4 IDIS可信解析
- 6.4 容灾
- 6.4.1 容灾方式
- 6.4.2 评估指标
- 6.4.3 容灾架构
- 6.5 容错
- 6.5.1 错误源
- 6.5.2 冗余类型
- 6.5.3 容错处理
- 6.5.4 容错策略
- 6.5.5 容错模式
- 第七章 标识解析体系应用
- 7.1 标识应用
- 7.1.1 典型特征
- 7.1.2 标识应用图谱
- 7.1.3 挑战
- 7.2 电力装备行业
- 7.2.1 标识解析实施架构
- 7.2.2 标识对象分析
- 7.2.3 标识数据应用
- 7.2.4 应用案例——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 7.3 船舶行业
- 7.3.1 产业链
- 7.3.2 标识对象分析
- 7.3.3 应用案例——船舶制造智能化管控
- 7.4 汽车行业
- 7.4.1 产业链
- 7.4.2 行业特点
- 7.4.3 转型方向
- 7.4.4 标识数据分析
- 7.4.5 应用案例——新能源汽车电池溯源与回收
- 7.5 石化行业
- 7.5.1 产业链
- 7.5.2 行业特点
- 7.5.3 变革方向
- 7.5.4 标识对象分析
- 7.5.5 标识数据分析
- 7.5.6 应用案例——化工设备运行状况在线监测及预警
- 7.6 供应链
- 7.6.1 供应链和工业互联网
- 7.6.2 供应链和标识解析
- 7.7 智能制造
- 7.7.1 部署架构
- 7.7.2 生产环节应用需求
- 7.7.3 应用模式
- 第八章 挑战、前景与未来
- 8.1 标识解析体系的挑战
- 8.2 标识解析的前景
- 8.3 标识解析和工业智能
- 8.4 标识解析和工业区块链
- 8.5 标识解析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 附录A 术语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