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人工智能40余年发展历程全景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自1979年至1993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初期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用轻松而真诚的笔触,讲述了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寻路的奠基者,并介绍了重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早期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书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尤其是相关院系学生以及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能够帮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脉络、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以及他们的科研故事;以史为鉴,可以更清楚地定位自身,也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第1章 1979年:符号主义与数学家
  • 1.1 吴文俊推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走向世界的大门
  • 1.2 从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机械化到“吴方法”
  • 1.3 数学机械化学派
  • 1.4 王湘浩和吉林大学
  • 1.5 中国的“达特茅斯会议”
  • 附1:中国人工智能学者与IJCAI 1979
  • 第2章 1980年:人工智能研究班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筹备
  • 2.1 在长春举办的人工智能研究班
  • 2.2 渠川璐登高一呼,李家治用心经营
  • 2.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的人选
  • 2.4 农村包围城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 2.5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 第3章 1981年:模式识别风起与信息科学金三角
  • 3.1 ICPR迈阿密风暴和傅门八君子
  • 3.2 常迵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
  • 3.3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 3.4 信息科学“金三角”
  • 第4章 1982年:专家系统的井喷
  • 4.1 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学组成立
  • 4.2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与大系统理论
  • 4.3 肖开美和VLDB华人群星
  • 4.4 OKBMS与天马
  • 第5章 1983年:计算理论的春天和计算语言学兴起
  • 5.1 马希文与计算语言学
  • 5.2 北京大学的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
  • 5.3 计算理论的春天
  • 5.4 计算语言学开枝散叶
  • 5.5 机器翻译的早期发展
  • 第6章 1984年:计算机视觉青出于蓝
  • 6.1 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
  • 6.2 施增玮和“交大系”
  • 6.3 马尔的《视觉计算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6.4 留法计算机视觉“三剑客”
  • 6.5 计算机视觉与其他研究的早期融合
  • 第7章 1985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的F4
  • 7.1 百废待兴,清华大学发力研究人工智能
  • 7.2 海外交流,计算机系势头凶猛
  • 7.3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立
  • 7.4 三系合力,筹建人智所
  • 第8章 1986年:第五代计算机归来,上马智能计算机
  • 8.1 新一代计算机的抉择
  • 8.2 “863-306”主题的启动
  • 8.3 1988第五代计算机系统会议上的小心求证
  • 8.4 李国杰入局
  • 第9章 1987年:机器人的曲折向前
  • 9.1 “七五”机械手开局
  • 9.2 海人一号
  • 9.3 七剑下天山:“863计划”机器人专项启动
  • 9.4 从智能化跟踪到工业化落地
  • 第10章 1988年:声图文组合拳让哈工大独占鳌头
  • 10.1 李生、王晓龙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 10.2 王开铸和“声图文”组合拳帮助哈工大登顶
  • 10.3 建设计算机博士点,李仲荣托孤高文
  • 第11章 1989年:智能语音的承前启后
  • 11.1 语音识别:声学研究所“开山立派”
  • 11.2 语音合成:语言学家与计算机学家的携手
  • 11.3 王作英向左,李开复向右
  • 11.4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接过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的大旗
  • 第12章 1990年:从中文信息到自然语言处理
  • 12.1 中文信息学会
  • 12.2 中文分词
  • 12.3 ACL
  • 第13章 1991年:人工神经网络
  • 13.1 人工智能已死,神经网络万岁
  • 13.2 从信号处理到其他分支
  • 13.3 助推中文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找到第一个落脚点
  • 13.4 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
  • 第14章 1992年:“人工智能理论危机”中的新希望
  • 14.1 新一代青年研究者登上舞台,大争论开场
  • 14.2 1991年IJCAI上中国学者的聚会
  • 14.3 智能中心:年轻人才的特区
  • 14.4 人工智能暑期班: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化起步
  • 第15章 1993年:306渐入佳境
  • 15.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曙光一号”问世
  • 15.2 智能接口
  • 15.3 机器翻译
  • 15.4 863-306:中国人工智能的摇篮
  • 大事记(1979—1993)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竟然没有评论吗

    这本书基于大量采访,做了全面的梳理,把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前 15 年做了细致和深入的介绍,读来深感创业维艰,探索者们筚路蓝缕,为民族谋生路。林军擅长讲故事,写得好看。推荐。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