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从不同视角深入理解社会正义议题,发现流行观点背后的真相。

内容简介

为什么独生子女和多孩家庭的第一个孩子更容易成才?为什么知名大学招收的少数族裔学生毕业率在下降?掌握更多知识的人有权替他人做决策吗?如果没有偏见的干预,这个世界真的会变得更平等吗?……

本书聚焦社会正义话题,从数据和史实出发,对机会平等、种族主义、政策制定、收入分配和知识观念等相关议题中流传甚广的谬论进行了批驳。并指出,无论社会正义的愿景多么吸引人,关键的问题依然是这种愿景能否实现。此外,作者也讨论了社会正义倡导者自身的动机与对社会的影响,批评了精英阶层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社会正义愿景而罔顾现实的行为,提示了这种行为的危险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第一章 “机会平等”谬误
  • 相互的不平等
  • 不平等的起源
  • 个体间的不平等
  • 群体间的不平等
  • 环境和人力资本
  • 偶发因素
  • 第二章 种族谬误
  • 断言vs证据
  • 基因决定论
  • 早期的进步主义
  • 后来的进步主义
  • 第三章 棋子谬误
  • 财富的再分配
  • 历史
  • 税率与税收
  • 通货膨胀“税”
  • 棋子与价格管控
  • 对价格管控的反应
  • 最低工资法
  • 棋子与收入数据
  • 历史趋势
  • 不同人数
  • “停滞的”收入增长
  • 各收入层次中的人员变动
  • “富人”与“穷人”
  • 对于“社会正义”的影响
  • 第四章 知识谬误
  • 相互冲突的知识观
  • 重要知识
  • 相反的观念
  • 事实与误识
  • 就业议题
  • 发薪日贷款
  • 住房决策
  • 孩子们
  • 格局与后果
  • 含意
  • 第五章 言、行与危险
  • 愿景与词语
  • 优点
  • 种族主义
  • 反歧视行动
  • 含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有人声称要毁灭世界,我们大可一笑了之,因为他不太可能具有毁灭世界所需的全部知识,而且也很难获得其他人的支持。如果有人声称要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那我们就要小心了。因为他虽然也不可能拥有让世界变好所需的全部知识,却可能吸引与之具有共同知识缺陷的人,并将异见者宣判为阻止世界变好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正义必须锚定于普遍规则,而非特定结果

      索维尔开篇即拆解 “社会正义” 这一被高度符号化的概念。他指出,在许多公共讨论中,社会正义被简化为对特定群体或特定诉求的道德拥戴,却忽视其背后的制度成本与逻辑矛盾。例如,“结果平等” 的诉求常以矫正历史不公为名,否定个体努力与市场反馈,最终导致资源错配与效率流失。索维尔警告,这种以意图而非后果为导向的正义观,极易滑向道德专制。书中反复强调,正义若脱离规则普遍性与程序中性,必将沦为身份政治的角力场。索维尔以历史案例为证:二十世纪诸多以 “公平” 为名的社会实验,往往以剥夺个人选择权、压制异议收场。他特别批判了现代社会中以 “正义” 为标签的语言重塑运动 —— 某些倡议团体通过改写术语、重构叙事,将复杂社会问题简化为二元对立的话术斗争。这种操作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加深群体隔阂。索维尔进一步剖析了 “社会正义” 倡导者常犯的认知谬误:将统计差异自动归因于歧视,忽视个体偏好与文化资本的影响;将市场视为零和游戏,否定交换互惠性;将政府干预默认为解方,无视政策的非意图后果。这些分析延续了他一贯的实证风格,数据与逻辑链条清晰,极少依赖情绪化表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這是一本值得用心一再深思細讀的好書。

          1
          评论
        • 查看全部28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