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正义必须锚定于普遍规则,而非特定结果

    索维尔开篇即拆解 “社会正义” 这一被高度符号化的概念。他指出,在许多公共讨论中,社会正义被简化为对特定群体或特定诉求的道德拥戴,却忽视其背后的制度成本与逻辑矛盾。例如,“结果平等” 的诉求常以矫正历史不公为名,否定个体努力与市场反馈,最终导致资源错配与效率流失。索维尔警告,这种以意图而非后果为导向的正义观,极易滑向道德专制。书中反复强调,正义若脱离规则普遍性与程序中性,必将沦为身份政治的角力场。索维尔以历史案例为证:二十世纪诸多以 “公平” 为名的社会实验,往往以剥夺个人选择权、压制异议收场。他特别批判了现代社会中以 “正义” 为标签的语言重塑运动 —— 某些倡议团体通过改写术语、重构叙事,将复杂社会问题简化为二元对立的话术斗争。这种操作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加深群体隔阂。索维尔进一步剖析了 “社会正义” 倡导者常犯的认知谬误:将统计差异自动归因于歧视,忽视个体偏好与文化资本的影响;将市场视为零和游戏,否定交换互惠性;将政府干预默认为解方,无视政策的非意图后果。这些分析延续了他一贯的实证风格,数据与逻辑链条清晰,极少依赖情绪化表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社会正义” 是启蒙运动之后才有的观念。事实上,即便是如今席卷全球、人人皆知的 “社会正义” 概念本身,也只有区区数百年的历史。按照社会正义愿景,无论是经济还是其他领域,人类社会的不公和不幸主要源于人类的恶行。这种说法有其可取之处,制度性支配、剥削和歧视确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索维尔却告诉我们,人为的不公虽然是人类不平等的一大根源,但并非唯一原因,而且刻意扭转社会不公平的举措往往适得其反,造成更大的灾难。这一观点本身并不新鲜,但《社会正义谬误》进一步指出,秉持社会正义理念的人,倾向于理直气壮地将其立场建立在他们所观察的 “事实” 之上,但这些事实即便不是虚假的,也往往是与更全面、更准确的情况相悖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更新了我不少关于种族差异的数据的认知。本书强调,对政策的事后检验评估很重要。要分析事实数据。我们要避免被理想、情怀、正义等高大上的理念带歪(警惕用叙事代替事实的行为)。理想(信念)很重要,但在被实践验证前,也只是假设,要保留对其可能出错的警惕态度。PDCA 要闭环,不断迭代提升,才是正确的道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翻译差点意思

          用词生僻,语句不顺。读起来太费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社会正义谬误》感受最深的是,宣传如此厉害,意识形态就不再是口头上说一说的不涉及根本的语言游戏了。因为人心都是可变的,而且太容易受影响,不是简单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种,而是真的可以将一个好人变成坏人。当自己的信仰坍塌时,还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打破底线的呢?就算是不是,纳粹屠杀犹太人不都只是屠杀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只是按照规定按下按钮,之后的事情跟自己 “无关” 的。棋子谬误想的有点多,心理学最终会不会成为控制人心的一种屠龙之术?工具这种东西无所谓对错的,有的只是利用它之人的取舍,而那些所谓的政客是否还愿意去思考一下底层的凄苦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既定目标,是不是一切都只是自己棋盘中的一例棋子呢?也许理解有些偏误,不过人心先从恶思起之后再慢慢变好是不是无咎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社会治理复杂性 公平概念的复杂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