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1千字
字数
2015-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内容简介
《墨子》一书是由其门人后学记录辑集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略晚于《孟子》。《墨子》原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家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本版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版《新编诸子集成》所收的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并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亲士
-
修身
-
所染
-
法仪
-
七患
-
辞过
-
三辩
-
尚贤上
-
尚贤中
-
尚贤下
-
尚同上
-
尚同中
-
尚同下
-
兼爱上
-
兼爱中
-
兼爱下
-
非攻上
-
非攻中
-
非攻下
-
节用上
-
节用中
-
节葬下
-
天志上
-
天志中
-
天志下
-
明鬼下
-
非乐上
-
非命上
-
非命中
-
非命下
-
非儒下
-
经上
-
经下
-
经说上
-
经说下
-
大取
-
小取
-
耕柱
-
贵义
-
公孟
-
鲁问
-
公输
-
备城门
-
备高临
-
备梯
-
备水
-
备突
-
备穴
-
备蛾傅
-
迎敌祠
-
旗帜
-
号令
-
杂守
展开全部
在春秋战国,能够提出学说,并创立学派的人,都是受过教育的的人,不太可能是最底层的人。但我们知道,墨子是手工业者而已,即使他手上功夫再精湛,如果思想教育跟不上,也很难创立一个学派。所以,很多人怀疑墨子是为了宣传学说而伪装成普通劳动者,甚至有人猜测墨子不是中国人,他来自古印度或阿拉伯。其实,诸子百家中大多数学派的创立者都出自 “士” 这个阶层。春秋战国时期的 “士” 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旧贵族没落下来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是创立儒家学派的孔子。他们曾受过贵族教育,在社会秩序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法定的政治地位,不能世袭,也没有固定的财产,依靠出卖知识技能维持生活。
墨家思想,实用主义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885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三)历史 -《墨子》(61)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春秋战国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三本是《墨子》,这是墨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墨子》一书是由其门人后学记录辑集而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略晚于《孟子》。《墨子》原为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家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本版本以中华书局 1986 年版《新编诸子集成》所收的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并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2、精选原文:①墨家思想墨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儒家既不信鬼神却又重祭祀的矛盾,认为儒家 “执无鬼而学祭礼” 纯粹是 “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同上)。墨子是敬天信鬼神的,他认为天与鬼神都具有意志力,能够赏善惩恶。墨子所谓的 “天” 并非天命,而是人格化、有意志力的统治者,拥有比天子更高的主宰地位和裁决权力,“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上》)。墨子又认为今之天下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 “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明鬼下》)。即天的意志不可违背,鬼神无处不在、明察秋毫,所以使天下治的方法就是 “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天志上》)。针对儒家信 “命定” 之论,墨子批评道,如果人人信命,会消解工作的积极性,“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非儒下》)。墨子明确指出,天下的治与乱不在于命,而在于君主的作为,“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非命上》)。②兼爱针对儒家信 “命定” 之论,墨子批评道,如果人人信命,会消解工作的积极性,“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非儒下》)。墨子明确指出,天下的治与乱不在于命,而在于君主的作为,“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非命上》)。墨子认为王公大人为政,国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因为不能尚贤事能。并且,他还指出对贤士要 “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尚贤上》),这样才可以汇集天下才俊,而选拔贤才要公正公平,不分亲疏远近,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以才能为标准,“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同上)。更可贵的是,墨子还提出了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同上)的光辉主张,要求唯才是举、能上能下、打破终身制,这在当今社会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③亲士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治理一个国家而不恤问国中的士人,那么就要亡国了。发现贤能的人而不急于任用,那么贤能的人就会怠慢他们的君主。不把任用贤人作为急迫的事情,不是贤能的士人就不能与之商量国家大事。怠慢贤者,轻视士人,却能够长久地保全自己的国家,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现在有五支锥子,其中有一支是最尖锐的,那么这支一定是最先被折断的;有五把刀,其中有一把是磨得最快的,那么这把刀必定最先被损坏。所以,清甜的井总是最先干枯,美好的乔木最先被砍伐,灵验的龟最先被灼烧用以占卜,神异的蛇最先被曝晒用以求雨。所以,比干的死,是因为他的刚直不屈服;孟贲被杀,是因为他的勇气;西施被沉江,是因为她的美貌;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的功业。可见,这些人很少不是因为他们的过人之处而死,所以说:太兴盛了就难以保全。
墨子是一个生活在上层边缘的知识人,他怀着悲天悯人之心奔走游说,就是为了维护下层人民、弱小国家的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社会的关注度,使得墨子和墨家学说大红大紫。但随着秦汉社会阶级的分化和重组,国家的统一,知识人的势利,墨家学说的影响力也开始式微,最后由显学变成了绝学。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