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性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约40万字,共分为五篇,分别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建领航·凝心聚力”“立德树人·思政育人”“治学报国·独树一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书中编辑入选的文章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的文章《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亮底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的文章《传承红色基因 增强教育自信 向着“双一流”建设宏伟目标阔步迈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多篇。

目录

  • 版权信息
  •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 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
  • 一、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把创办和发展新型高等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
  • 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 三、坚持高等教育事业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进,为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
  • 四、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五、坚持尊师重教,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六、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发挥高校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亮底色
  • 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 三、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 传承红色基因 增强教育自信 向着“双一流”建设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 探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勇做学习、宣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排头兵
  • 二、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勇做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
  • 三、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勇做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奠基者
  • 四、展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度,勇做加强中外人文学术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特点探析——以陕北公学—华北联大与西南联大的比较为视角
  • 一、始终坚持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办学使命
  • 二、有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办学理念
  • 三、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 四、明确树立“造就革命的先锋队”的培养目标
  • 人民大学是我灵魂的归处——吴晓球访谈
  •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办学之路——以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年办学实践为例
  • 一、源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
  • 二、使命:成为新中国的样板大学
  • 三、目标: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 一、1921—1927年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启蒙作用
  • 二、1927—1949年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对高校革命活动的推动作用
  • 三、1949—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对高等教育的调整作用
  • 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支撑作用
  • 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新型高等教育的独特优势
  • 一、为人民服务:新型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优势
  • 二、马克思主义:新型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优势
  • 三、思想政治工作:新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
  • 四、党的领导:新型高等教育的治理模式优势
  • 党建领航·凝心聚力
  • 党建人大与人大党建:中国人民大学八十年党建工作经验与启示
  • 一、政治领导:坚定事业发展方向
  • 二、思想引领:凝聚师生信念共识
  • 三、师生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 四、社会号召:引领时代特色党建
  •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
  • 二、强化问题导向,加强工作统筹
  • 三、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 四、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工作条件
  • 以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校
  • 一、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 二、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校的基本原则
  • 三、努力构建全面从严治校的长效机制
  • 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 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看“全面从严治党”
  • 一、历史继承与时代要求
  • 二、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绩提振党心民心
  • 三、讲政治,严明纪律、严守规矩
  • 四、“抓关键少数”,率先垂范
  • 五、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 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 一、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
  • 二、加强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 三、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
  • 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 二、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是中国政党政治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三、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危害大
  • 四、“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重新得到全党全军全民的体认
  • 五、完整准确地把握“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的科学内涵
  • 六、在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途中始终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
  • 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 一、深化对执政地位的认识,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
  • 二、深化对执政基础的认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三、深化对执政风险的认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 四、深化对执政体制的认识,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领导核心
  •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建重要课题
  • 延安时期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
  • 一、坚持革命教育方向: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
  • 二、造就革命先锋队: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 立德树人·思政育人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根本依循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
  • 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性地回答了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 二、“四个坚持不懈”:创新性地回答了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 三、“四个为”:创新性地回答了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 立德树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
  • 一、“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
  • 二、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涵
  • 三、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优秀人才
  • 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
  • 二、立德树人的重点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
  • 三、立德树人要做到学校、教师、社会“三协同”
  •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
  • 三、以中国实际为起点提出原创性理论
  • 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 五、弘扬优良学风
  •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教师
  • 从战略高度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 一、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表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
  • 二、高校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决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
  •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状况反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
  • 培养明法厚德的卓越法治人才
  •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贯彻到法学教育之中
  • 二、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兼顾,把中国特色法学理论的“底子”筑得更实
  • 三、坚持立足实践、服务实践,把法律人才实践培养的“台子”搭得更宽
  • 文明理念的价值意蕴和培育路径
  • 一、文明是人类追求的社会进步状态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念的内涵及其发展
  • 三、培育文明理念的基本路径
  • 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惑功能的全面阐述
  • 一、用“解疑释惑”来界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职责
  • 二、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阐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解惑功能
  • 三、全面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困惑的多重起因
  • 四、明确提出“及时回应”大学生“真实困惑”的工作要求
  • 发挥立德树人协同效应的着力点
  • 把握高校思政工作科学方法论
  • 在深化“四个正确认识”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一、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
  • 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对比,树立“四个自信”
  • 三、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明确责任担当
  • 四、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做到务实笃行
  •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 二、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和使命
  • 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 中国共产党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
  • 一、明确具有时代性与价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二、规划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三、探索兼具灵活性与民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四、运用多样化和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
  • 五、具备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
  • 聚焦和破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与难题
  • 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防止思政工作组织领导弱化
  • 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防止思政工作理论指导空心化
  •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防止高校思政工作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四、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增强现实性、针对性和解释力、说服力,防止思政工作内容的虚化
  • 五、注重发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防止思政工作环节“头”重“脚”轻
  • 六、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本领,防止思政工作本领恐慌和功能失灵
  • 推动新时代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思政育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 一、打造有传统、有内涵、有质量的思政工作教育体系
  • 二、把握好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期,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
  • 三、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创“一体两翼”思政课教学模式
  • 四、培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 五、推出“课外成绩单”,把学生成长评价制度落实落细
  • 思政工作要多点“味道”
  • 治学报国·独树一帜
  • 为国家发展资政育人
  • 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迎接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
  • 一、立校之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二、强校之基:始终坚持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学科特色
  • 三、荣校之源:始终坚持“人民共和国建设者”摇篮的育人目标
  • 四、兴校之魂:始终坚持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 凸显人文特色 建设成绩突出世界一流大学
  • 服务党的中心任务 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新道路 ——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
  • 一、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发展教育事业看作一种奋斗目标,更是当作一种实现革命与建设事业总目标、总任务的重要手段
  • 二、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寻大学发展的新道路与新模式,既开创大学发展新道路,又有力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实现大学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 三、确立了党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建立健全高校的领导体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不忘初心、理清思路、注重规律、践行理想 ——在人民大学创办80年时的沉思
  • 一、为什么办教育
  • 二、办什么样的教育
  • 三、如何办有特色的教育
  •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用“独树一帜”评价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
  • 献身于新中国的建设 ——陕北公学创立的历史背景与工作中立体化全程化精细化育人工作研究
  • 一、救亡需要大批抗日干部
  • 二、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储备大批干部
  • 三、抗战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国防教育未能很好开展
  • 四、培养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的需要
  • 五、探索新型大学的开端
  • 六、延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的经验与当代传承
  • 一、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的做法与经验
  • 二、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的当代启示
  • 三、陕北公学国防教育经验的当代传承
  • 陕北公学校风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 一、陕北公学校风的形成
  • 二、陕北公学校风与长征精神的内在关系
  • 三、陕北公学校风在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探索中传承发展
  • 华北联大的办学特色及历史贡献
  • 一、华北联大的诞生与发展,是适应中国革命形势与任务的必然要求
  • 二、华北联大体现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我们党探索新式高等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 三、华北联大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为探索新式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华北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启示
  • 一、华北大学的办学思想——“培养成千万革命人才”
  • 二、华北大学的办学经验——扎根中国建设新大学
  • 三、华北大学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现实启示
  • 华北大学的史学教育 ——从一份新发现的“史地系小组漫谈”记录说起
  • 一、引言
  • 二、一份新发现的华北大学“史地系小组漫谈”记录
  • 三、华北大学史学教育溯源
  • 四、华北大学的史学课程及授课情况
  • 五、余论
  • “革命熔炉”是怎样炼成的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马列主义教学经验研究
  • 一、华北革大马列主义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 二、华北革大马列主义教学的实践经验
  • 三、华北革大思想总结文本的意义建构
  • 四、余论
  • 办新的大学: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创立发展
  • 一、倡议在北平为新中国办一所专门学校
  • 二、中央领导人直接参与并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筹备工作
  • 三、出席开学典礼,对学校寄予厚望
  • 四、关心学校办学和发展
  • 五、结语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建设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有“形”更要有“魂”
  •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任重而道远
  •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
  • 二、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三、实现“全程育人”,构建立体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民共和国建设者”
  • 在“双一流”建设中创办一流的本科教育 ——洪大用访谈
  •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
  • 一、关于高校建设“双一流”的标准问题
  • 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双一流”的必要性
  • 三、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建“双一流”的可行性路径
  • 补齐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短板
  • 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
  • 一、“两个一流”引发各地争相推出“区域高水平大学打造计划”
  • 二、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 三、学术性与实践性: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
  • 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办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
  • 一、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二、始终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政治立场
  • 三、始终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办学方向
  • 四、始终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时代使命
  •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校园规划建设与社会形象提升 ——以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为例
  • 一、提升高校社会形象的意义
  • 二、校园规划建设与高校社会形象的关系
  • 三、校园规划建设着力提升学校社会形象
  • 四、结语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