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可以称作王阳明心学的入门佳作。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王阳明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完人之问与心学之问
  • 传奇开始的地方
  • 完人之问
  • 心学之问
  • 第二章 父亲那座山
  • 叛逆少年
  • 习惯了杰出的父亲
  • 碰撞与较量
  • 第三章 理学那道坎
  • 失踪的新郎
  • 竹林中的感悟
  • 另辟蹊径
  • 第四章 宦官那个坑
  • 初涉官场
  • 刘瑾乱政
  • 只身斗八虎
  • 第五章 生死那道关
  • 诏狱里的蜕变
  • 千里逃亡
  • 赴任龙场
  • 第六章 龙场悟道
  • 观悟生死
  • 岩中花树公案
  • 心外无物
  • 第七章 心学的价值担当
  • 心学不是禅悟之学
  • 拿起而非放下
  • 犀利而非圆融
  • 第八章 伟大的知行合一
  • 席书拜师
  • 徐爱的问题
  • 知行如何合一
  • 第九章 智慧的事上练
  • 工作即修行
  • 洞悉全局的智慧
  •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 第十章 致良知
  • 事上见良知
  • 为政以开导人心为本
  • 人人皆是圣人
  • 第十一章 最爱是讲学
  • 栽培灌溉之功
  • 朱陆之辩
  • 心学南迁
  • 第十二章 心学也是心理学
  • 临危受命
  • 声威退敌
  • 无间道
  • 第十三章 破山中贼易
  • 心学的精髓
  • 文人治军的智慧
  • 舍近求远见奇功
  • 第十四章 破心中贼难
  • 破贼与长治久安
  • 政绩观
  • 檄文胜情书
  • 第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
  • 分而治之
  • 除恶务尽
  • 百战自知非旧学
  • 第十六章 三个“七零后”
  • 两位才子的交集
  • 宁王的野心
  • 三人好做事
  • 第十七章 两个余姚人
  • 王阳明的周旋
  • 孙燧的死磕
  • 朱宸濠的疏忽
  • 第十八章 心智的较量
  • 心理战
  • 赌徒与守财奴
  • 鄱阳湖大捷
  • 第十九章 艰难时世
  • 命运与抉择
  • 体制之贼
  • 自作孽不可活
  • 第二十章 心学归于致良知
  • 大礼议事件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意外的收获
  • 第二十一章 天泉证道四句教
  • 第三次悟道
  • 四句彻上彻下语
  • 光不止在烛上
  • 第二十二章 战或不战屈人之兵
  • 不战屈人兵
  • 来之不易的和平
  • 意外之战
  • 第二十三章 此心光明
  • 倾听内心的声音
  • 漫漫归途
  • 历史的回响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几遍纸质书后,感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真的很强大!

    对于知行合一的心学精髓,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有殊途同归之处。一个教师就怕学生觉得老师说与做不一致。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质疑,而老师将会违背初衷,给予学生误导。从做老师的角度来看,他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表率。从教育者的角度看王阳明,他教法多样,言行一致,又独立创造出一种新式思想体系,其影响不亚于朱熹,其深度不输于陆九渊。对于众人而言,说很简单,但是做到却是很困难。但是王阳明确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而且做到了大善。在处理政务上,力争达到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充满着别样而又奇特的智慧。如果说万历年间有些人总是绞尽脑汁地为自己谋取利益,那么王阳明绝对是挖空心思地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为了使更多无辜的人免于战火的侵扰,他在军事部署上抓住敌首的性格弱点,以达到更有效地打击对方的目的。在处理私人关系上,极其重视亲情,张弛有度。

      4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王明明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世界观;有善有恶是意之动,是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是价值观;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方法论。第二次看王阳明,郦波先生讲的很深刻,从心即是理、心外无物、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递进,形成了心学哲学体系。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我们从王阳明身上学到什么?

        王阳明的一生真正阐释了张载的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代心学,弟子学生广布,知行合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凡事躬亲,即亲自实践,亲自验证,并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事物,仅凭这一点,他就超越了同时代的知识分子。“龙场悟道” 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在此之前,王阳明已经积累了深厚的知识,所谓悟道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厚积薄发同样适用于王阳明。值得反思的是,王阳明的学术理念被韩国日本实践运用,并取得成功,而我们似乎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如此文化怎能舍弃?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7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