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精髓。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等等,并辅以32页相关稀见图片,图像、遗迹、作品等等,均包举无遗,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目录

  • 版权信息
  • 例言
  • 导言
  • 第一章 幼年生活与其家庭
  • 第一节 世代的书香门第
  • 第二节 奇异的诞生
  • 第二章 不凡的童子
  • 第一节 一个天才的小诗人
  • 第二节 何为第一等事
  • 第三章 少年时代之阳明
  • 第一节 慷慨的游踪
  • 第二节 新婚
  • 第三节 学生生活
  • 第四章 应试生活
  • 第一节 “三人好做事”
  • 第二节 两次京师会试的失败
  • 第三节 少年时代的矛盾个性
  • 第五章 初入仕途的政治生活
  • 第一节 游历心得的贡献——御边政策
  • 第二节 九华山之游
  • 第六章 改过自新的生活
  • 第一节 溺于词章仙佛之最后觉悟
  • 第二节 授徒讲学
  • 第七章 贬谪中的虎口余生
  • 第一节 抗疏入狱之生活
  • 第二节 艰难困苦的途中
  • 第八章 龙场生活
  • 第一节 初至龙场
  • 第二节 哲学上惊人的大发明
  • 第三节 几封书信的力量
  • 第四节 贵阳讲学
  • 第九章 谪限满期后的升迁
  • 第一节 治庐陵县
  • 第二节 昌明圣学的时代
  • 第三节 遨游啸咏山水的生活
  • 第四节 纯孝至情流露的《陈情表》
  • 第十章 剿平诸寇
  • 第一节 倡行十家牌法
  • 第二节 肃清贼寇
  • 第三节 偃武修文的时期
  • 第十一章 讨逆戡乱
  • 第一节 扑灭宁王的逆焰
  • 第二节 功成以后的谗谤
  • 第十二章 晚年的生活
  • 第一节 重返故乡
  • 第二节 再平贼寇
  • 第三节 大哲学家最后的人生
  • 王阳明年谱
  • 参考书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王勉三著.《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书根据典籍,用有条理的文字,来介绍王阳明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贬谪、剿匪、平逆、晚年…… 之各种生活,均包举无遗(琐屑无关大要,与荒诞不足征信者,则从略)。至于阳明的时代背景,因与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故亦兼为述及。目的务将整个的王阳明,完全显示出来,在使读者,对于王阳明,有一个深切的了解和认识。格式引文:【王勉三著。知行合一王阳明】领读文化.2019:3.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ofkxS84v3j9vTOy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王阳明心学,儒家文化另一种探索

      讲到王阳明心学,还得从儒家文化传承说起。“儒” 是中华国学 “儒释道” 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与文明核心的支撑力量。儒家思想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周公制礼是公认的儒家之源,但均是传说,一直没有实物可据。直到孔子,才构筑起完整的儒家学术体系,但当时孔子虽然提出了 “仁” 与 “德” 的政治与人文思想,但这些思想均置于 “礼” 的内核之中,孔子以周公为偶像,毕生致力于复兴周礼,认为只要 “三纲五常” 次弟有序,则天下大同,社会和谐,现在看来,孔圣人的思想虽然满怀道德主义情操,却总有些理想主义色彩。到了孟子时代,春秋的宗法封建秩序更加礼崩乐坏,克己复礼更没有现实的土壤,于是孟子在传承孔子 “天命” 思想的基础上,把务虚的 “仁”“义” 从务实的 “礼” 中凸显出来,并首次提出了人有四端的 “性善论” 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主义思想,可以说,孟子的 “性善论” 把儒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哲学高度,也为后世的 “理” 学奠定了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孟子的性善论是 “人性有善” 而非 “人性本善”。关于人性是否本善,儒家学派第一个质疑者就是先秦大儒荀况了,很明显,他就是孟子的吐嘈粉,相比孔子,荀况更现实,他承认孔子的 “仁”、“德”、“礼” 的主张,但对 “天道” 的见解却和孔孟有所不同,尤其是和孟子的性善论彻底走向了反向,就是因为荀况认为人性本恶,《荀子》后来才遭到了韩愈、二程和朱熹的封杀,把他的思想长时间地排除在了儒家学术体系之外,直到清朝的《四库全书》,官方才正式为《荀子》正名。儒家从秦汉到宋有许多发展与完善,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董仲舒,他对儒学的贡献是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系统性地提出了 “天人感应”、“大一统” 学术,相比这些学术思想,可能董仲舒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儒家理念更贴近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罢黩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文化从此屹立于了官方正统地位。对于性善还是性恶,宋朝的朱程理学打出了 “天理” 的概念,终于使儒家形成了完整自洽的理论体系,把人分为 “理” 和 “气” 两个部分,从人性为什么善的角度说是 “天理至善”,从人性为什么恶的角度说是 “天命之性,人欲本恶”,所以人生的目的就是修炼心灵,如何修炼,就是 “存天理,灭人欲”,从此,儒家完成了终极目标的改造,有了超越 “佛”、“道” 之回答人生根本目标的高度。实际上,在二程(程颢和程颐)和朱熹时代,朱程理学已成为儒家主流,山西理学泰斗薛瑄甚至宣布,自有朱熹后,人间大道已明,不需要有任何多余的著述,只需躬行就可以了。但南宋的陆九渊,却认为二程的思想与孔孟有许多矛盾之处,他从孟子的 “万物皆备于我”,悟出了 “人心至灵,至理至明,人皆有心,心皆是理”,陆九渊的 “心即理” 开创了儒家体系的 “心学”,是当时唯一能和朱程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但陆九渊的 “心学” 终极目标应该还是和朱程一致的,得到 “天理”,锻炼内心,只是在修养上的不同,朱熹的修养是读书和持敬,而陆九渊的修养是静坐与感悟,陆九渊 “六经注入,我注六经” 也成为了后世学者如何读经典的一个著名命题。陆九渊心学,对王阳明有较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只能说是如朱程理学一样成为了王阳明的理论背景,更形象地形容,相比儒家任何学派,王阳明的 “心学” 无疑都是一次反动,也是对朱程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一次创新性突破,他通过自己多年的 “格物”,认为人性善恶同在,朱程理学的 “存天理,灭人欲” 是对人性的禁锢,想要成圣成贤,实际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这种良知,能解决任何问题,根本不需要借助所谓天理的帮助。用入世的定力,修出世的功夫。龙场悟道,是阳明心学的开端,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又一次分水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简简单单叙述其一生

        如果有人能昧着良心说,一本书的价值取决于其作者对其付出的无差别劳动,那也许可以把它称作一本合格的书。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只是为了粗略了解下王阳明的一生,那么可以一读。但仅仅是可以一读。‌我甚至觉得它的价值还不如一本只介绍大纪年事件的表格 —— 至少不需要过度吹捧。而且这本书竟然还是民国时期的某姓编写。怪不得不感写名,还是有自知之明。大家择情选读。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领读文化

        北京领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份,一家年轻有活力,并拥有资深出版团队和丰厚内容资源的内容策划、营销推广与发行公司,致力于用理性态度、市场眼光、匠人手艺,为城市中产者提供高品质图书及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