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劫持》是一本探讨人与科技的关系的书,基于一位心理学博士20年的临床经验及其作为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者的脑——电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在这本面向大众的科普书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手机、电脑等便携式数字设备及让人“永不下线”的互联网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大脑的影响,从神经认知科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有力地证明了数字媒介与大脑和人类行为的关系,探讨了手机等如何对人的大脑进行劫持或操控,并给出了自己作为从业医师的实际建议,兼具可读性与可靠性。
围绕着“数字媒介成瘾”这一主题,作者精心构建了全书的结构,既以社会观察及自己经手的实际病例作为例证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又专门介绍了神经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及数据成果作为科学支撑,兼具可读性与可靠性。书中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与计算机和网络持续“联机”,究竟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如何从脑——电研究的角度来重新看待数字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手机或平板电脑究竟是解放了家长还是禁锢了儿童?游戏与社交网络是导致青少年儿童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吗?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面对“数字一代”,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与指引?数字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我们该如何处理数字媒介、网络社群对真实社交生活的影响?网络霸凌、狂躁、抑郁、群体性孤独、强迫性搜索……这一切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是我们使用的方法出了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技术控制VS.被技术控制
- 我们如何防患于未然
- 什么是数字问题
- 两个男人的故事
- 数字原住民——正常和非正常的变化,区别在哪里
- 三种类型的转变以及何时开始出现问题
- 第二章 数字媒介的吸引力
- 过程
- 一切与期望相关
- 限制反比定律
- 神经生理满足——兴奋中包含了什么
- 兴奋之上是什么
- 这在于媒介自身
- 第三章 我们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
- 测量系统和大脑构造
- 历史上的独特时期
- 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我们如何测量大脑功能
- 倾向:数字成瘾的大脑是什么样子
- 注意事项
- 情况变坏时是怎么回事:病态滥用和数字成瘾
- 我们并没有上瘾或者感觉不好,为什么要担心
- 第四章 陷入困境:大众焦虑
- 兴奋与压力
- 两种类型,一个问题
- 兴奋、掌控和失败的轮回
- 游戏化
- 第22、23、24……条军规
- 界限模糊——训练、练习或娱乐
- 如何解决
- 到处都是规矩
- 限制的另一面:不再承担责任
- 填补空虚
- 失去闲暇
- 回到原点:自相矛盾
- 第五章 从数字原住民到数字儿童
- 游戏,学习,创造性,第一部分
- 电子游戏:数字“玩乐”
- 两个男孩的故事
- 日益关注
- 快进至2013—2015年
- 第六章 α脑波的故事
- 放开我的α脑波
- α脑波关联
- α脑波之乐
- 第一个警告:创意特征被劫持
- 正在发生的情况
- 引导还是矫正
- 回到α脑波
- 语言游戏
- 与游戏的关系
- 越想越窄
- 寓教于乐:学习和创新空间
- 改变教育的方向
- 怎么办
- 万能的α
- 效率的意义
- 正确的脑波在正确的部位
- 天赋与上瘾的关系
- 好消息
- 怎么办
- 卡桑德拉的故事
- 真正的战斗
- 什么情况下应该完全拒绝
- 真正的威胁
- 第七章 好处、坏处和中性之处
- 看电视和游戏的好处
- 时代变了
- 作为治疗手段的游戏
- 很棒以及不是那么棒的应用
- 事情并不完全是坏事
- 实现和记录:笔之于打字
- 打字VS.手写:工具对思维的影响
- 教育上的疏忽
- 处理或者不处理
- 混乱的原则
- 第八章 从数字儿童到数字大脑
- 摇篮中的平板电脑
- 变向了的发育
- 让孩子关注物件,代替的是我们自己
- 健康的规律
- 发育的意义:印随和联结
- 不在那里
- 为什么说家长的引导如此重要
- 依赖理论入门
- 如果我们“不在那里”,会发生什么
- 消失的信息
- 对知觉和学习的改变
- 情绪学习失效
- 降低学习效率
- 双重幻觉
- 第九章 学习、游戏和家庭:高强度社会中的冲突
- 这些情况是怎么发生的
- 讲讲真话
- 家庭体系和文化转变
- 越来越重的养育担子
- 历史分析——何以至此
- 容纳家庭
- 游戏与学习:教育的误导
- 回到寓教于乐
- 所以,游戏是什么?为什么不应该是电子游戏
- 第十章 社会化之一:孩子的游戏
- 游戏:打仗、同伴和浪漫
- 探索的侵略性:无处可依
- 新游戏
- 新的战斗
- 老办法,新工具
- 孩子需要我们
- 情绪处理
- 抑制解除效应:数字时代的表达
- 网络霸凌行为
- 它为何变得这么极端
- 网络霸凌中的规律和角色
- 人类天性中最恶毒的一面
- 我们能怎么做
- 第十一章 社会化之二:成人的游戏(性与性别)
- 性与网络:脱敏、去抑制化、唤起模板与亲密行为的终结
- 摇动尾羽:所有人是都放开了,还是放得太开了呢
- 大脑结构和亲密之死
- 有关病理学
- 性模仿
- 色情短信
- 社区解决方案
- 第十二章 社群、沟通、数字弥合以及友谊
- 情感与语言
- 一种新的语言
- 功能—感性交错:值得深思
- 数字语言演化中值得深思的内容
- 接触和数字的游戏
- 第十三章 网络成瘾:新世界
- 网络社会化:另一个维度,另一个世界
- 现状
- 成瘾——经典定义
- 网络成瘾的理论和分类
- 如何判断我们是否已经出问题(以及限制)
- 到达评估失效的程度
- 新常态
- 什么才是真正的网瘾,谁来定义
- 第十四章 最后的思考
- 关掉铃声
- 怎么办
- 后记
- 附录
- 注释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