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将文艺思想史研究与历史、思想史的研究融会贯通起来,揭示文艺思想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

内容简介

先秦时期毫无疑问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相应的文艺思想,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史、学术思想史的源头在此,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艺术发展史、文艺思想史的源头亦在此,因此“先秦文艺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自不待言。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对象与方法
  • 第一编 史前时代的审美现象
  • 第一章 彩陶时代的审美现象
  • 第一节 裴李岗的先声
  • 第二节 绚丽的彩陶世界
  • 第二章 宗教现象中的审美
  • 第一节 大汶口文化——礼敬朝阳
  • 第二节 红山文化——祭坛、女神和玉龙
  • 第三节 远古的龙
  • 第四节 龙山时代——黑陶与鼍鼓
  • 第三章 神鸟与玉器
  • 第一节 河姆渡文化——古老的“丹凤朝阳”
  • 第二节 良渚文化——神秘的玉器
  • 第三节 远古审美现象中的民族特征
  • 第四章 “饕餮”的内涵及其兴衰
  • 第一节 饕餮——精神的痉挛与扭曲
  • 第二节 “饕餮”的被取代和“窃取”化
  • 第五章 三星堆文化及其艺术精神
  • 第一节 三星堆文化遗存
  • 第二节 三星堆遗址与古蜀文明
  • 第三节 瑰丽之美与超越精神
  • 第二编 神话传说中的艺术精神
  • 第六章 先秦神话传说研究的一些关键问题
  • 第一节 中国“神话”语源的生成与来源
  • 第二节 “神话”内涵的探讨与界定
  • 第三节 先秦神话传说的生与死
  • 第七章 远古神话世界的原始思维与艺术启示
  • 第一节 盘古与混沌神话的思想关联
  • 第二节 远古神话世界中的原始思维与神话产生的意义
  • 第三节 原始艺术的精神呈现
  • 第八章 帝系神话传说的产生及文化意义
  • 第一节 绝地天通
  • 第二节 从巫到帝
  • 第三节 “五帝传说”的世界
  • 第三编 礼乐制度与艺术精神
  • 第九章 商周礼乐文化概览
  • 第一节 多元起源说——礼乐文化的起源
  • 第二节 从娱神、敬鬼到重人——先秦礼乐文化的演变
  • 第三节 殷人尚声——商代以乐为治的礼乐文化
  • 第四节 宗法制与周人制礼作乐——周代礼乐文化的鼎盛
  • 第五节 周代礼乐文化和中国早期艺术精神的关系
  • 第十章 周代礼乐文化中表现出的艺术追求
  • 第一节 感于物而动——艺术是心灵化的表现
  • 第二节 乐者,德之华也——艺德合化的艺术追求
  • 第十一章 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艺术创作
  • 第一节 质野情浓——西周初期的艺术创作
  • 第二节 情理相济——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后期的艺术创作(上)
  • 第三节 美善相乐——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后期的艺术创作(下)
  • 第四节 趋情致美——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的艺术创作
  • 第十二章 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艺术风格
  • 第一节 神秘、狰狞之美——西周初期的艺术风格
  • 第二节 中和之美——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后期的艺术风格(上)
  • 第三节 素朴之美——西周中期至春秋中后期的艺术风格(下)
  • 第四节 清新、绚丽之美——春秋末期至战国末叶的艺术风格
  • 第十三章 周代礼乐文化中的艺术表现
  • 第一节 祭祀与象征
  • 第二节 象征性艺术的表现
  • 第十四章 周代礼乐文化中的中国早期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 第一节 周代礼乐文化对于中国文化伟大的奠基作用
  • 第二节 舞意天道兼——儒家象征艺术观
  • 第三节 现实主义艺术精神与艺术政治化、政治艺术化
  • 第四节 艺政合化与文学艺术家的双重人格
  • 第四编 贵族生活方式与艺术精神
  • 第十五章 周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及其艺术精神
  • 第一节 周代贵族地位的确立与艺术精神的形成
  • 第二节 肃雍和鸣的礼乐仪式与雍容典雅的贵族生活艺术
  • 第三节 周代贵族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精神
  • 第四节 周代贵族教育与贵族艺术气质的养成
  • 第十六章 蕴涵在器物中的审美追求
  • 第一节 周代贵族的服饰审美
  • 第二节 礼器的审美价值
  • 第三节 晶莹剔透的玉世界
  • 第四节 乐器——静静地诉说
  • 第五节 车马和旗的纹饰
  • 第六节 席以及其他器物中的审美蕴涵
  • 第十七章 从《诗经》看贵族生活方式及其审美追求
  • 第一节 仪式化生活方式的诗意书写
  • 第二节 情意绵绵的贵族日常生活画卷
  • 第三节 《诗经》中的审美对象及贵族的审美趣味
  • 第四节 兴与周代贵族的生活方式
  • 第十八章 仪式化生活方式的衰微与贵族艺术精神的嬗变
  • 第一节 春秋时期贵族生活方式发生演变的文化背景
  • 第二节 礼仪化生活方式的维持与衰微
  • 第十九章 等级礼制的危机与春秋时期贵族的审美活动
  • 第一节 僭越等级审美
  • 第二节 等级礼制之外的审美活动
  • 第三节 等级礼制的衰落与器物价值的变迁
  • 第四节 春秋时期美学理论的萌芽
  • 第二十章 贵族的没落与世俗艺术精神的兴起
  • 第一节 贵族精神和贵族文化的衰亡
  • 第二节 贵族艺术的衰亡和新的审美趣味的出现
  • 第五编 儒家文艺思想
  • 第二十一章 从礼乐文化到儒家学说
  • 第一节 礼乐文化的形态与功能
  • 第二节 儒家学说形成的逻辑轨迹
  • 第三节 儒家对“礼乐文化”的改造
  • 第二十二章 “诗言志”与“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
  • 第一节 “诗言志”的含义与意义
  • 第二节 “赋诗”、 “引诗”的文化意蕴
  • 第二十三章 孔子的文艺思想
  • 第一节 孔子人格理想的诗性意味
  • 第二节 孔子话语系统中的“文”与“艺”
  • 第三节 孔子的诗歌功能论
  • 第二十四章 孟子的文艺思想
  • 第一节 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
  • 第二节 孟子的引诗与解诗
  • 第三节 “诗亡然后《春秋》作”说的文化蕴涵
  • 第二十五章 荀子的文艺思想
  • 第一节 荀子思想与孔、孟之异同
  • 第二节 荀子对诗歌功能的理解
  • 第三节 荀子的音乐理论
  • 第四节 附论:《吕氏春秋》中的文艺思想
  • 第六编 楚文化及其艺术精神
  • 第二十六章 楚地的族群构成及其文明形态
  • 第一节 楚族作为核心族群促进地域文明的发展
  • 第二节 地缘共生族群对楚地文明的贡献
  • 第三节 归服于楚的族群对楚地文化的意义
  • 第二十七章 楚地政治方式中的文化包融和冲突
  • 第一节 楚人的文化心态与政治方式
  • 第二节 楚地政治方式的文化内涵
  • 第二十八章 楚地仪式的世俗情怀和超越精神
  • 第一节 楚地的仪式文化
  • 第二节 楚地仪式与楚人的感情世界
  • 第三节 铜鼓文化与南方民族的仪式
  • 第二十九章 绘画、雕刻、工艺中的自我和世界
  • 第一节 绘画
  • 第二节 雕刻
  • 第三节 工艺
  • 第三十章 楚辞的产生及其文学功用
  • 第一节 《离骚》:借仪式书写“心灵史诗”
  • 第二节 《九歌》——作祭歌以寄心曲
  • 第三节 《招魂》——仪式歌辞的诗意升华
  • 第三十一章 楚辞文化及其艺术精神
  • 第一节 楚辞中的文化认同和冲突
  • 第二节 楚辞中的个体精神
  • 第三节 楚辞艺术精神的内涵
  • 第七编 老庄的艺术精神
  • 第三十二章 通于艺术精神的老庄之“道”
  • 第一节 老庄之“道”与艺术精神
  • 第二节 通于艺术精神的老子之“道”
  • 第三节 庄子的人生—艺术哲学——纯艺术精神之根
  • 第三十三章 言意、虚实之辨与艺术的空白
  • 第一节 老庄言意论辨析
  • 第二节 言意与有无、虚实
  • 第三节 言外之意与艺术空白
  • 第四节 言、象、意与中国诗画艺术
  • 第五节 庄子的传道之“言”
  • 第三十四章 “虚静”与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心理学
  • 第一节 从“神妙化境”的技艺创造说起
  • 第二节 道家的“虚静”观与中国艺术创作心理学
  • 第三节 《庄子》中谈艺寓言的特殊意义
  • 第三十五章 道家的复归意识与中国文学退化史观
  • 第一节 “朴散为器”与老庄的“历史哲学”
  • 第二节 道家哲学的复归意识
  • 第三节 道家复归意识的美学意蕴
  • 第四节 中国文艺的退化史观及其道家影响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