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份私人的、个体的记录,也是若干百姓家的缩影,是大时代里小人物共同的生活史和心灵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对父母及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时间跨度为1919年~2000年。

上编写父母从河北丰润县农村移居到唐山、天津、北京,由农入商,再由商务工,克勤克俭、养家糊口、抚养子女的经历,展现了普通百姓在1949年前后几十年间的人生历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

下编写么书仪自己求学、就业、为人妻、为人母的经历,是具体而微的40后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心灵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一 父亲叙述的家族和历史
  • 与“双盛永”一生相守的祖父和叔祖父
  • 四十年代
  • 二 母亲叙述的家族和婚姻
  • “门当户对”
  • “客大压店”
  • 外祖父的悲剧
  • 三 小茶叶胡同14号
  • 父亲经历的“镇反”“三反”“五反”运动
  • 我的快乐的童年
  • 四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前六年
  • 父亲从“做股票”到“做行商”
  • 兄长的命运
  • 父亲的“历史问题”
  • 五 兵马司胡同52号的后十一年
  • 父亲在“生产队”做了装卸工
  • “困难时期”的父亲和母亲
  • 父亲做了“临时工”
  • 父亲和母亲的“文革”经历
  • 父亲和母亲的“自愿上山下乡”
  • 六 父母的北流村十年
  • 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
  • 家庭支柱“老三”和她的命运
  • 我所看到的父亲和母亲的北流村生活
  • 七 回城之后
  • 两年多的“临时工”
  • 十二年的“个体户”
  • 十一年的“老股票”
  • 八 母亲是树
  • 母亲遇事有见识、有担当
  • 让女儿们懂得做人的规矩
  • 母亲的“模范扫盲教师”和“工作情结”
  • 九 父亲的哭泣
  • 无言的泪
  • 喜极而泣
  • 哽咽和满眼的泪
  • 抑制不住无助的泪
  • 十 别离母亲和父亲
  • 母亲给我留下永远的思念和遗憾
  • 父亲一去让我的心“空了”
  • 父亲和母亲的恩惠
  • 后序 献给赐予我生命和知识的父亲与母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