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你探索心智的底层原理,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长系统。

内容简介

心智,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一切思维方式的集合,决定了人的信念、思考和行动。成长的本质,就是不断用新的认知打破旧的认知,重塑自己的心智模式。

深度思考践行者、成长类公众号“L先生说”主理人李睿秋,带你探索心智的底层原理,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长系统,提供情绪、自驱、行动、学习、思考、创造六个方面的提升路径,从而获得更明晰的头脑,更平静的心态和更有主动权的人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打开心智,重塑自我
  • 使用指南 关于本书的答疑通道
  • 第一章 大脑的底层原理:心智模式四大支柱
  • 节能:为了不思考,人类什么都做得出来
  • 节能:一切原理的根源
  • 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 我们的理性也是有限的
  • 双系统模型
  • 稳定:拖累成长脚步的元凶
  • 什么是稳定?
  • 确定性:安全感的来源
  • 一致性:不愿认错的大脑
  • 适应性:最好的状态是不变
  • 预测:喂给大脑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 大脑通过预测来理解世界
  • 我们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幻象
  • 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训练大脑
  •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 反馈:让你停不下来的甜蜜陷阱
  • 大脑的动力来源
  • 多巴胺:快感还是动机?
  • 如何克服大脑的短视?
  • 第二章 掌控情绪:如何与情绪做朋友
  • 情绪的本质:大脑预装的报警器
  • 愤怒、恐惧、焦虑,它们来自哪里
  • 掌控情绪的四种武器
  • 情绪并不是事实
  • 认知重构
  • 表达性写作
  • 内隐自我
  • 七个日常练习,提高情绪免疫力
  • 焦虑箱
  • 后花园
  • 社交
  • 阳光
  • 睡眠
  • 锻炼
  • 阅读和思考
  • 第三章 自我驱动:如何长期坚持做一件事
  • 做不到自律?这不是你的问题
  • 意志力真的存在吗?
  • 意志力无限模型
  • 对延迟满足的批判
  • 如何看待意志力?
  • 系统优化法:把自律变成自驱
  • 动力-阻力模型
  • 系统优化法
  • 两个实际案例
  • 避免“计数器陷阱”
  • 计数器陷阱
  • 问题背后的系统
  • 持续行动的技巧
  • 第四章 果断行动:如何摆脱懒惰、拖延和畏难
  • 三分钟热度?蚕食行动力的四个原因
  • 道理都懂,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 威胁敏感:你是精神内耗者吗
  • 让我们不堪重负的精神内耗
  • 夺走我们勇气的恐惧黑洞
  • 提升大脑掌控力的方法
  • 反馈缺失:如何战胜短期诱惑
  • 为什么我们会拖延?
  • 持续的动力系统
  • 把思考变成乐趣
  • 经验值心态
  • 状态导向:别等准备好了才行动
  • 过度准备,是一种逃避
  • 三阶段模型
  • 如何改变状态导向?
  • 第五章 高效学习:如何打造终身受用的学习系统
  • 学习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请避免“做题式阅读”
  • 从作者本位,到以我为主
  • 我的学习和成长体系
  • 别走捷径:记忆是思考的痕迹
  • 越费力,效果越好
  • 几个常见的不良习惯
  • 重塑知识:在脑海里画一张知识地图
  • 我们如何理解新知识?
  • DIKW模型
  • “简单化”,还是“讲清楚”?
  • 核心方法:INKP知识管理法
  • 低效的知识管理
  • INKP知识管理法纵览
  • 实践和实例讲解
  • INKP的四大理念
  • 第六章 深度思考: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
  • 心智拟合度:人是如何成长的
  • 成长,就是心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拟合
  • 什么是心智世界?
  • 束缚我们的牢笼
  • 让心智世界保持活力的三条原则
  • 变“任务心态”为“实验心态”
  • 任务心态和实验心态
  • 四个思维模型,看透事物本质
  • 什么是思维模型?
  • 群体偏见:警惕这个思维的陷阱
  • 为什么我们容易被立场困住?
  • 群体偏见:一切争端的元凶
  • 群体极化:我们是如何走向极端的
  • 把思考变成乐趣
  •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无趣的
  • 五种需要避免的模式
  • 一套高效的思考工具箱
  • 第七章 积极创造:如何找到立身之本
  • 意义和兴趣:怎样找到喜欢的事情
  • 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人生
  •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 去行动,别想太多
  • 消费和创造:实现更高层级的快乐
  • 警惕“快乐阈值”的提升
  • 避免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 三种层级的快乐
  • 创造者的视角
  • 三个问题,帮你安排好每一天
  • 我能腾出多少“整段时间”?
  • 我能避开哪些“时间黑洞”?
  • 我走在自己想要的方向上吗?
  • 五个技巧,让你效率爆表
  • 高效并不是多任务,而是懂得区分优先级
  • 专注不是长时间工作,而是少量多次的冲刺
  • 状态不是等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
  • 节律不应该千人一面,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 任务不要全都放在一起,而是分成三张清单
  • 如何有效地休息
  • 交替休息,让自己走得更远
  • 动脑休息,切换不同模式
  • 心灵空间,让自己持续成长
  • 设定边界,别把主动权交给别人
  • 良好作息,让身体保持健康
  • 后记 写给同频者的邀请函
  •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50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所有人反复阅读、深度思考的底层逻辑书

    这本书是 2022 年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本书,没有之一。🌟说说我喜欢它的理由:1️⃣作者是 "L 先生说" 公众号主理人,这个公众号我关注 5、6 年了,基本每篇都会看(只不过有的从头完整看到尾,有的没看到结尾),作者专注于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心智成长,每篇文章都是高质量,5000 + 字,值得花 20 + 分钟认真看。2️⃣属于底层逻辑打基础的书,把原理、误区、方法、经验等说得很清楚、透彻、逻辑清晰,不像一些比较水的书,要么不够严谨,要么浅尝辄止,要么不够系统。章节之间环环相扣,引发思考。3️⃣引发我思考最多的还是前三章,所以前三章看了 2、3 遍,和之前看过的很多书,比如《思考快与慢》、《认知觉醒》、《反本能》等都能联系在一起,实现知识之间的串联和融会贯通。🌟重点来讲讲对我影响最大的第一章,大脑运行的 4 个底层原理吧!1️⃣节能大脑总是倾向于走捷径,节省更多资源和能量趋利避害。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解开了自己 33 年的困惑,我在笔记里也经常写,只要我和别人一起走,走过千百遍的路我还能不认识;只要有人替我操心,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别人都会,我也不一定会;专注的时候我明明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转过头却怎么也想不起答应了什么…… 其实就是大脑把一些信息拦截意识之外,避免它占据宝贵的注意力。难怪我会因为看一篇 1 万字的深度好文愿意少睡一小时,却无法在做家务的时候只干活不做其他(比如听直播、听播客、追剧等等)。我对于精神世界过于追求,以致于为了节能,大脑屏蔽了我在生活中的很多注意力,不过,现在已经好多了。2️⃣稳定大脑总希望一切是确定的、已知的、可控的,所以这里又可以拆分为三条原则,确定性、一致性和适应性。(1)确定性,是安全感的来源,和很多人考公务员的动机可以联系起来。(2)一致性,大脑不愿认错,所以不喜欢认知失调,这一点在书籍《影响力》里有很多阐述,“登门槛效应” 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登门槛效应” 在营销、育儿、组织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比如商场上常见到营销人员给家长推荐 “小玩具,不要钱”,一旦你接受了小玩具,就又要求你填写电话号码,免费试听等等。(3)适应性,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要通过日复一日的微调让大脑适应新的模式,而不能指望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所以,想要减肥成功,最好把健康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由内而外彻底改变,如果只靠节食,时间一长,反弹在所难免。3️⃣预测 2022 年一项研究发现,大脑预测的素材,来自大约前 15 秒内我们所看到的信息的整合。也就是说,大脑每一瞬间,都在不断分析 15 秒内看到的信息,预测第 16 秒会看到什么。大脑每分每秒都在根据外界世界输入进来的信息进行自我完善和修补。这也就是解释了 6 年前我看了 3 遍精英日课不知道在讲什么,经过 6 年的 “训练” 读完一遍如果很用心,就已经能写出一条还算高质量的长留言了。大脑会不断适应我们 “喂养” 它信息的难度,如果不想让大脑太懒惰懈怠,学习、思考、写作,要有一定的难度,“伪勤奋” 糊弄的是自己。4️⃣反馈这里纠正了一个误解,我们听到多巴胺,老觉得它带给我们快乐,N 多文章也是这么写的。但作者结合很多心理学实证研究发现,多巴胺调控的是动机,而非快乐。我们获得正反馈,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激活奖赏回路,激活动机。我想到了精英日课第四季万维钢提到的,“想要” 还是 “喜欢”,想要指的是这个东西得到了会有快感。“上瘾” 指的就是想要明显大于喜欢,哪怕不快乐也控制不住,这时人已经成了大脑回路的奴隶,比如吸毒,是 “不得不” 吸,早已不是 “享受” 毒品。我喜欢万 Sir 的那句,“人生应该追求真正的喜欢,而不是完成多少个想要。“所以,我们要努力克服自己短视的天性,比如在目标与目标之间设置一些小奖励,休闲娱乐的时间设置时间,多尝试新鲜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等等。除了第一章,本书还有大量的关于掌控情绪、自我驱动、学习思考、深度创造等内容,作者还会提供一些小练习,比如 “焦虑箱”,焦虑来的时候快速记下来,过后核对一下看是否真的发生了,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这个我在李筱懿的视频号也看到过类似内容。看完我就心动了,不过还没行动… 但我真的想要试试,找完整的一天把所有的焦虑都写进去,按照李睿秋给的这个工具。就像我在读张沛超《我的内在无穷大》、《静观自我关怀》等书中也看到很多思想实验或小练习,自己去做和只看不做完全两个效果,有实践才有直接经验。总之,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值得反复阅读和深度思考的书,如果 2022 年只让我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打开心智》,另一本是《界限》。

      12
      3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是鸡汤,全是干货

      这本书从大脑节能、稳定、预测、反馈的四个底层逻辑说起,延展出对情绪管理、自我驱动、行动方式、高效学习、深度思考和积极创造的探讨,它们之前相互联系彼此依存,呈现出立体的网状结构。一个人能把思考做到如此细致,如此生活化,真的是令人羡慕的境界。对认知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强烈推荐这本书,不是鸡汤,全是干货!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精英日课》一样的“一出必买”

        突然发现这本新书上线得到了,强烈推荐一下!作者 L 先生,和万 sir 一样也是个用最新的文献和数据说话的大神,这本书是他综合大量心理学最新研究,结合自己的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成的自我提升方法。结构 + 方法 + 理论一脉打通,一应俱全。我很喜欢万老师和 L 先生的这种定位:前沿的科学已经发展到了让我们难以想象的境地,有大量颠覆常识的新鲜理论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成为 “智识精英”、“生活黑客”,但我们却碍于阅读成本,难于了解这些理论。而他们就负责帮我们大量解读这些前沿学说,并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出来,帮助我们高屋建瓴地把握自己的成长地图,丰富自己应对真实世界的武器库,这份工作真的非常有意义。顺便推荐一下对应的公众号:L 先生说。有些公众号打着 “深度好文” 的旗号,写着没什么深度的文章。但这个公众号的文章,虽然总拿 “轻松好读” 为题,但我一打开却总是感到肃然起敬,能感到作者深入浅出的深厚功底。

          6
          16
        • 查看全部136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