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3千字
字数
2025-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使用逻辑的方法来分析公共知识的相关问题。
内容简介
国内外对公共知识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涉及多主体之间的认知、约定、博弈等问题时提出的概念。
本书从多主体、知识与行为三个角度探讨了公共知识是什么、与协同行为的关系,以及主体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导致的公共知识悖论及其弱化的方法。对公共知识的认知逻辑进行研究,目的是认识多主体知识在主体认知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便更好地将公共知识逻辑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对公共知识,促进群体协同行为的达成,这对科学知识的生成机制研究有重要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库总序
- 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公共知识及其特征
- 第一节 公共知识的定义
- 第二节 公共知识的特征
- 第三节 对定义和特征的认知
- 第二章 公共知识的逻辑刻画
- 第一节 公共知识逻辑公理系统方法论
- 第二节 公共知识逻辑公理系统
- 第三节 公共知识逻辑公理系统的认知特征
- 第三章 多主体与多主体知识
- 第一节 主体知识的逻辑表征
- 第二节 多主体知识层级结构的逻辑表征
- 第三节 层级结构与公共知识
- 第四章 多主体、多主体知识与多主体行为
- 第一节 多主体认知系统模型
- 第二节 知识先决条件原则
- 第三节 主体认知与行为
- 第四节 公共知识与协同行为
- 第五节 多主体知识与时间序列行为
- 第五章 相对公共知识的获得
- 第一节 公共知识悖论产生的原因
- 第二节 悖论引发的协同攻击难题
- 第三节 相对公共知识何以提出
- 第四节 相对公共知识的获得
- 第五节 含有相对公共知识的认知逻辑公理系统
- 第六章 相对公共知识的应用
- 第一节 公共信念与相对公共知识
- 第二节 时间算子与相对公共知识
- 第三节 公开宣告与相对公共知识
- 第四节 常识与相对公共知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