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十二辑。

内容简介

近年来,《清华社会学评论》开始以热点主题的形式组稿出版,以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历史社会学”“劳工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等问题的讨论热潮,搭建起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 ·家庭社会学·
  • 中国独生女的性别同一性危机:基于自我叙事的生命史分析
  • 一 中国文化背景下以“香火”为核心的家族叙事
  • 二 文献综述
  • 三 作为研究方法的自我叙事
  • 四 研究过程及结果
  • 五 分析:独生女的性别同一性危机及其根源
  • 六 余论:生育制度、性别叙事及其他
  • 情感不稳定:不稳定就业时代家政劳动者的困境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四 情感不稳定:依附、剥离与流转
  • 五 劳动者的应对策略
  • 六 结论与讨论
  • “重构生活”:城市工厂中“务工家庭”的生活变迁与样态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二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 三 调研地介绍与研究方法
  • 四 生存驱动的前期游离:生涯早期从“边缘”向“半核心”的职业流动
  • 五 稳定生活的期望驱动:务工家庭对“留下来”的理性衡量
  • 六 安定中的波澜:“这一代”对家乡和“上一代”的情感牵挂
  • 七 坚持下去的动力:为“下一代”所做的理性努力
  • 八 解读“重构”:“务工家庭”的社会意义
  • ·教育与流动·
  • 控制与自主间的差序场域:一项县域乡村教师流动空间的案例研究
  • 一 研究述评与分析框架
  • 二 个案选择与县域乡村教师流动描述
  • 三 控制逻辑的生成:教师流动场域的国家建构
  • 四 自主逻辑的彰显:场域中个体流动的实践依循
  • 五 家的引力效应:流动场域机制的运作危机
  • 六 差序场域:理解中国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文化视角
  • 七 余论
  • 中国家庭教育投入差异的生成机制
  • 一 引言
  •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三 数据、变量与方法
  • 四 数据分析结果
  • 五 结论与讨论
  • 公平抑或效率?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设计
  • 四 实证结果
  • 五 结论与启示
  • ·学术论文·
  • 现代性寓言与中国案例:对主流社会学现代性叙事的反思
  • 一 引言
  • 二 现代性的寓言:社会学及其世界-历史预设
  • 三 现代性叙事的两种预设:班博若的批评及其再批评
  • 四 从过去到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意义
  • 结束语
  • 离土与离乡: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农业托管服务
  • 一 引言
  • 二 城乡之间的生产选择
  • 三 两种流动模式下的农业托管
  • 四 农业托管的选择:家庭生计与农业生产的互塑
  • 五 余论:“离土”与“离乡”
  • 国际化社区中社会服务的实践逻辑与困境分析
  • 一 导论
  • 二 文献回顾
  • 三 田野说明与资料来源
  • 四 项目运作:社会工作者的服务逻辑
  • 五 运作困境:社工项目的控制权分配
  • 六 总结与讨论
  • 警惕机器学习走向封闭
  • 一 前言
  • 二 大型科技公司、基础设施与后勤权力
  • 三 机器学习兴起的开放基础设施
  • 四 转向封闭的机器学习
  • 五 对于开源的进一步挑战
  • 六 余论:研究机构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 ·思想沙龙·
  • “我期待非西方社会的新思想”
  • 一 新闻学与政治
  • 二 社会危机与公民领域
  • 三 文化社会学理论与实践
  • 四 社会理论的发展
  • 五 社会理论的未来
  • 六 最新研究
  • ·学术书评·
  • 批判实在论与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
  • 一 宗教是什么?——本体论问题
  • 二 宗教如何运作
  • 三 人是唯一信仰宗教的物种——宗教为何重要?
  • 结语
  • 《清华社会学评论》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