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

内容简介

《清华社会学评论》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自2000年创刊以来,始终以“面对中国社会真问题,关注转型期实践逻辑,推动本土化理论研究”为宗旨,刊发过许多在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学术研究。

《清华社会学评论》创刊前期多以热点主题形式组稿出版,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 西方理论与本土化前沿
  • 以国际化视野做中国研究: 社会学研究的祛魅与回归
  • 如何通过融合西方理论与中国本土理论来研究中国政治?
  • 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困境
  • 历史社会学专题
  • 命运反转: 天主教与基督新教在中国发展轨迹之比较
  • 詹姆斯·马奥尼: 路径依赖、制度理论与比较历史分析
  • 国家不幸诗家幸? 唐人诗作与时代际遇关系的量化研究
  • 学术论文
  • 活化“社会嵌入性”的内容: 一项关于中国人寿保险交易的民族志
  • 权力政治、纠纷解决与秩序回摆
  • “半工半耕”、差序场与农户 的差别化食品消费
  • 学术书评
  • 社会发展的共同体论点
  • 文凭主义下教育的异化与批判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首先回顾一下两个外来宗教进入中国的历史。就时间而言,天主教比基督新教早了整整 200 多年,在 16 世纪 80 年代,利玛窦和其他一些传教士就进入中国,这比首位来中国传教的英国新教传教士马礼逊要早约 220 年。早期利玛窦等的传教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把一批士大夫归信到了天主教,其中最有名的是徐光启。但天主教的传教因为礼仪之争而夭折了。在近代中国,这两个教派真正全面进入中国开始大规模传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传教士可以自由地进入中国,建造教堂、学校、医院等,开展传教事业。根据《南京条约》,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可以不受中国司法管辖,英法等国家有领事裁判权。在《黄埔条约》签订之后,外国人被允许在通商口岸置地、建房、建设教堂等,进一步为其宗教活动提供了便利。道光帝弛禁天主教,而到了 1858 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行走,传教活动从而进入内陆,条约同时规定官府有义务保护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免受他人迫害。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