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阅读速度。

内容简介

书中阐述了高速阅读法的五大优势,并详细介绍了在30分钟内将一本书读三遍的阅读技巧。用高速阅读法阅读,不仅能让你快速掌握大量知识,还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改变人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前言
  • 第1章 高速读,记得牢!
  • 借助高速阅读法,实现海量阅读,还能牢记不忘
  • 高速阅读法与一般速读法,看似一样实则不同
  • 高速阅读法无须培训,可立即实践
  • 实践高速阅读法,让人生丰富多彩起来
  • 第2章 实现高速阅读的超强阅读技巧
  • 只需阅读前的一点准备,阅读速度便可大大提高
  • 高速阅读第一遍:如何才能在15分钟之内读完第一遍
  • 高速阅读第二遍:通过蓝色笔草书式阅读牢牢记住
  • 高速阅读第三遍:改变人生的输出式阅读
  • 高速阅读法操作模式②,可用于教辅书或参考书
  • 第3章 让阅读结出硕果:输出笔记的写法
  • 从阅读迈向行动!动手写输出笔记吧
  • 写输出笔记的四大要点
  • 输出笔记将成为人生的圣经
  • 你的身后,站着许多名叫书籍的支持者
  • 第4章 通过高速阅读法提升脑力,人生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 只要读上七本书,任何人都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有识之士
  • 只需要实践高速阅读法,便能掌握现代人的必备技能
  • 实践高速阅读法,非认知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 海量阅读+海量行动,让你越来越自信
  • 与过去相比,可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 高速阅读法,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帮助
  • 阅读量越大,越能产生直觉与灵感
  • 正因为拥有目标和愿望,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 利用高速阅读法,能有效提高自我价值
  • 结语
  • 图书推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无相神功 VS. 六脈神剑

    上冈正明的这本《高速阅读法》就象是本脑科学实践手册,将实验室理论精准注入日常阅读场景。书中提出的 "15 分钟三读法"" 火箭启动式专注法 "等概念,彰显着鲜明的理工科思维 —— 直击阅读痛点,剔除冗余理论。作者直言传统速读是" 走马观花 ",强调其方法论必须以记忆留存为前提,并依托脑科学的" 分散效应 ""情节记忆" 理论构建体系。从定时器管理到输出笔记模板,书中大量可即插即用的硬核工具,恰似为职场人量身定制的知识收割机,这种务实风格与鸡汤类方法论形成鲜明对比。相较之下,采铜的《精读:深度阅读的艺术》则更象是位文字解剖师,其 "解悉式阅读" 三重奏:表层信息捕捉、深层价值挖掘、文本结构解构。这种精细化的阅读策略,尤其适合破解《红楼梦》的草蛇灰线,或解析《百年孤独》的魔幻隐喻。而《高速阅读法》则像精密设计的认知加速器,用脑科学论证分散阅读 + 强制输出的组合拳:以《三国演义》为例,首次 15 分钟速读梳理主线,二次 10 分钟标记人物图谱,三次 5 分钟提炼权谋策略 —— 通过记忆规律实现知识的高效收割。对于这两本同一天上新的书来说,《高速阅读法》企图掀起效率革命,用科学利刃破除低效迷雾;而《精读》则如时代喧嚣中的思想锚点,守护深度思考的火种。正如诸葛亮 "观其大略" 与陶渊明 "不求甚解" 的千年对话,阅读本无定式。工具化的 "术" 与深度化的 "道",恰似知识消化系统的双引擎 —— 前者助我们在信息洪流中精准捕捞,后者令经典智慧真正融入生命血脉。或许真正的阅读智慧,正在于让方法论如活水般滋养,而非禁锢我们的求知之旅。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费劲

      日本人的书,已经现实到不能再现实了,读书成了打螺丝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高速阅读法

        读书是最宝贵的财富两种方式,一般是 30 分钟读一本书,读三遍,第一遍 15 分钟(折角),第二遍 10 分钟(蓝色笔记),第三遍 5 分钟(精华输出 3-10 条)。三遍在不同地点、时间完成。对于较专业书籍,按章节分读各两遍(如第一章第一遍 3 分钟,第二遍 2 分钟),第三遍读全书 5 分钟,总用时还是 30 分钟。人一生时间有限,要快速筛选有用的书,无用的过掉是为人生节省时间。主题阅读,每个领域 7 本书搞懂,2 本基础知识,4 本方法论,2 本专业书籍。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