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穿越时空讲述银河系早期的成长故事》。

内容简介

近期,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运行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洲空间局盖亚天文卫星(Gaia)的巡天观测数据,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向茂盛博士和汉斯·瓦尔特·瑞克斯教授获取了迄今最为精确的大样本恒星年龄信息,揭开了银河系尘封已久的过往,刷新了人们对银河系早期形成历史的认知。相关研究结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图中为银河下的LAMOST。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7月天象指南
  • 2022年7月星空
  • 7月重要天象预告
  • 太阳系
  • 月球与行星
  • 彗星与小行星
  • 空间站
  • 7月深空指南——仙王座附近的星云DEEP SKY
  • 穿越时空讲述银河系早期的成长故事
  • 黑洞邻居,你在吗?
  • 探究银河系的形状
  • 致敬太空探索之魂 酒泉发射场
  • 星河闪耀中国星 2022年3月中旬~5月上旬新增小行星命名
  • 同好摄影
  • 全国“天象”大收集(16) 尚未被公认的一种奇云
  • 令人向往的名古屋市科学馆
  • 天文史上的6月
  • 创设“辰思”空间放飞星空梦想
  • 内经“阴阳离合论”中的立杆测影
  • 景德撞击坑还是程德撞击坑呢?
  • 不平常的Common先生
  • 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的天文内容简介(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银晕又是何时出现,如何形成呢?

    银晕又是何时出现,如何形成呢?2018 年,一项基于 Gaia 巡天和地面光谱巡天数据的研究发现,银河系中大多数银晕恒星都来自一个矮星系。这个矮星系被称为 “百手巨人恩塞拉都斯矮星系”(GSE),这段历史的发现充满了曲折。在这之前,天文学家就认为银河系外晕中有很大一部分恒星并不是银河系的本地居民,而来自数量众多的矮星系 “移民”,这些星际移民主要通过银河系的吸积并合而来,银河系凭借强大的实力吞并了很多周边的矮星系,从而不断壮大自己。但天文学家之前一直认为内晕是由 “本地恒星” 主导。直到天文学家发现 GSE 碰撞银河系后,为银河系内晕贡献了大约三分之二数量的恒星,这才形成了主要的内晕结构。因此,这次碰撞事件足以成为载入银河系成长史册的一次重大事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0 年,一个由欧南台(ESO)天文学家领导的团队激动地报道了一颗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它位于仅 1000 光年以外的恒星系统 HR 6819。科学家认为这个天体诞生于一个三星系统中,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离太阳系最近的黑洞。该系统位于望远镜座。由于它与我们的距离非常近,在南半球黑暗、晴朗的夜晚,我们无需借助天文望远镜,甚至不用双筒望远镜,就能看到其中的恒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 1981年10月, 已于2010年度转制为企业,成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资人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综合性的科技出版社,也是北京市科普传媒基地。 本社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坚持“传播科技知识,创造精彩生活”的方针,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目标,出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科普、少儿、生活、文化教育、大众社科类图书及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