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对主体间共识理论、社会表征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梳理,探讨了社会共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共识分析社会问题等。

内容简介

社会共识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心理基础。促进社会共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分析社会共识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

本书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对主体间共识理论、社会表征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梳理,提出研究社会共识的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社会共识的特点、影响社会共识形成的因素、社会共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共识分析社会问题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社会心理建设”丛书总序
  • 引言
  • 上编 理论探讨
  • 第一章 主体间共识视角下的社会共识
  • 第一节 什么是主体间共识
  • 第二节 主体间共识视角下的社会文化共识
  • 第三节 主体间共识视角下的共识研究命题
  • 第四节 应用主体间共识视角分析社会共识的意义
  • 第二章 社会表征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共识
  • 第一节 社会表征理论的脉络
  • 第二节 社会表征的内涵与特点
  • 第三节 社会表征理论的研究观点
  • 第四节 社会表征视角下的社会共识研究
  • 第三章 复杂性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共识
  • 第一节 复杂性理论
  • 第二节 从复杂性理论视角看社会共识的形成:计算模型的应用
  • 第三节 复杂系统下的社会共识形成模型
  • 第四节 对社会共识动态过程的解读
  • 第四章 社会共识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
  • 下编 实证研究
  • 第五章 社会共识的跨层面分析
  • 第一节 主体间共识与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社会共识分析
  • 第二节 调查对象与测量工具
  • 第三节 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跨层面分析结果
  • 第四节 跨层面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关系讨论
  • 第六章 亚群体的社会共识
  • 第一节 青年社会价值取向的分析层面与问题提出
  • 第二节 调查对象与测量工具
  • 第三节 “90后”青年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 第四节 “90后”青年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探讨
  • 第七章 关于社会现象的社会共识
  • 第一节 心理健康学识与专业心理求助的相关研究梳理
  • 第二节 研究过程与调查对象
  • 第三节 不同层面心理健康学识的关系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 第四节 以社会共识促进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探讨
  • 第八章 关于特定群体的社会共识
  • 第一节 心理疾病社会表征分析的研究假设
  • 第二节 测量工具与调查对象
  • 第三节 心理疾病社会表征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 第四节 关于心理疾病社会表征结构特点与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九章 社会共识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社会表征作用机制的理论与研究假设
  • 第二节 测量工具与调查对象
  • 第三节 心理疾病社会表征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
  • 第四节 心理疾病社会表征如何影响公众行为的探讨
  • 第十章 社会共识与行为改变
  • 第一节 社会共识与道德情绪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实验研究1:情绪描述性规范与道德情绪反应
  • 第三节 实验研究2:道德关注描述性规范与道德情绪反应
  • 第四节 整体讨论与结论
  • 第十一章 社会共识的形成机制
  • 第一节 基于复杂性理论和行动者模型的社会共识的涌现研究
  • 第二节 社会共识形成的ABM模拟
  • 第三节 复杂性理论和计算模拟对于社会共识研究的意义讨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