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内向的你很好,世界欠你一句表扬。写给社交恐惧症和高敏感人群的疗愈指南。

内容简介

我们对内向的人总是有许多误解,觉得他们不擅长社交,不合群,甚至不会有太大成就。在这个外向型的社会里,内向的人总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更难认可自己。

作者帕特里克·金曾经也因为内向、肥胖遭到嘲笑,还因为想改变自己的性格饱受焦虑的煎熬。然而,现在的他已经与自己和解,并且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社交教练,他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成本书,希望更多社交恐惧症和高敏感型的人能够和内心的自卑、怯弱温暖相拥,活得健康精彩。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了解内向者的定义开始,逐步发掘内向者的性格优势,针对日常工作生活、亲戚朋友聚会、假期派对等社交场合所总结出闪电战对话、二十问游戏、精力支出行程表、4∶1提问等多项干货技巧。帮助内向的你实现按需社交的社交升级,感受到内向性格的温柔与强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引言
  • 第一章 理解内向
  • 对内向的误解
  • 你是内向者吗?
  • 内向者和外向者有什么不同?
  • 第二章 意料之外的优势
  • 外向者的劣势
  • 内向者的快乐自给自足
  • 内向观察和自省
  • 内向者更加高产
  • 内向者倾向深度联结
  • 召唤内心的外向者
  • 第三章 你可以不那么累
  • 沉默反应
  • 提问专家
  • 爆发性对话
  • 如何应对闲聊
  • 转移注意力
  • 有效独处
  • 离开社交舒适区
  • 第四章 内向者如何分配精力值
  • 将约会分类
  • 增加可预见性
  • 围绕兴趣进行谈话
  • 让你的精力效益最大化
  • 社交前后的独处环节
  • 第五章 更舒适的日常情形
  • 管理你的社交状态
  • 列好两个清单
  • 制定界限和准则
  • 提前准备好
  • 第六章 增加你的主动性
  • 优雅地离开人群
  • 工作场合的三种动力
  • 内向者的约会更注重质量
  • 互补性格建立的平衡感
  • 第七章 来一场派对
  • 内向者的派对如何筹备
  • 小聚的关键点
  • 聚会真的不能错过吗?
  • 第八章 派对生存策略
  • 找到自己的职责
  • 藏身之处
  • 单独对话
  • 活动前的准备
  • 告别的技巧
  • 速查表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6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对内向有误解

    虽然内向者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这个数字似乎每天都有所增长,但人们对于这类人的个性还是存在很多误解。大家都认为内向者很害羞、不会社交、不喜欢人群,一般跟别人相处也不太融洽,还有些人认为内向者没有礼貌或难以接近。这种成见也可以理解,因为不可否认,很多内向者身上确实体现出了这些特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向者都是紧张兮兮、不爱社交的落魄者,并不是所有的内向者都很胆怯、都很安静。害羞和焦虑可能都伴有内向倾向,但这并不能定义内向。在社交高峰期,内向者跟外向者别无二致,而他们在历经社交活动后,疲惫时所采取的行动,才是他们的区别。如果你看到有人表面很害羞或难以接近,那可能仅仅是他的社交电池耗尽了而已。一个人单独活动这并不表示他或她就是内向者。比如,热衷于派对的人未必就是外向者。他们可能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外就是个内向者。他们可能很喜欢去外面耗费精力,但是某些在他们控制范围之外的情形不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人都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在必要时应对各种场合,但这会导致很多隐性的内向者终年都在努力营造自己是外向者的假象。如果你讨厌泡吧,但朋友们都喜欢,那你或许会觉得自己很奇怪或不正常。同样,很多人常常将内向用作贬义,好像就因为你不想每天都在外面消遣,就有什么问题似的。如果对社交活动没有那么渴望,那你一定有近似于不爱交际和独来独往的倾向。跟任何事情都一样,我们无法在此描述得非黑即白。基于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关于内向者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内向者其实只是用于活动的社交精力比较有限而已。正如上面所述,这是由社交电池这个概念衡量的。试想,一个内向者的头上放了块电池计时器,每进行一次对话、每回答一个问题,电量就会耗费一点。当电量最终归零,他们就会很疲惫,需要通过独处和避免再进行社交活动这种方式进行再充电。一个内向者的社交电池再充电可能需要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害羞、焦虑或是抑郁的人并不会基于其社交电池进行活动,因为他们在跟别人相处时会感觉不适。他们缺乏自信,感觉自己一直被人评判和挑选,甚至可能会将自己与别人的痛苦或不幸的经历联系起来。出去社交就是将他们带入消极的漩涡中的触发点,所以他们为了能舒适、自在,会避免社交。内向者因为沉默寡言并且不像很多外向的人那样主动亲近别人,可能表面上会让人觉得难以接近或傲慢无礼。他们的肢体语言可能很冷漠,不常笑,缺乏眼神交流,但我们必须意识到 —— 昏昏欲睡的人也是这个样子。如前所述,内向者对自己的感觉跟别人对自己的感觉也会有很多不同。你遇到的可能碰巧是刚刚进行了很多社交活动之后的他们,他们正要休息,需要恢复一下 —— 这需要数小时或数星期的时间。害羞的人、不善交际的人和内向的人从表面来看可能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你透过表象,就能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内向者只是跟外向者有着不同的操作系统罢了。如果你一连五个工作日都要跟别人说很多话,几乎没有时间独处,你或许会从星期五下班开始,一直到星期一早上,都过着隐士般的生活。这听起来像是个相当不错的周末,对不对?你甚至可能极端到避免跟出纳和咖啡师说话,只因为你觉得自己需要再充电,并进入独处状态。人满为患的聚会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场马拉松,不管他们有多享受聚会。现在,问你自己这个问题:跑完马拉松之后还让人去健身房,这合理吗?这就如同你让一个社交电池耗尽的内向者继续留在聚会上一样。从表面上来看,内向者可能很害羞,甚至会很冷淡、不安,但那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累了,社交电池暂时没电了。你看到的是刚跑完马拉松的他们,他们已经没有能量了,能做的就是假笑或点点头了。外向者就像是停在车库里的车子,如果你不能保证每周启动一次车子,汽油就会出问题,管道就会堵住。外向者不喜欢独处,有别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会变得活跃和精力充沛。外向者是社会的 “能量兔”,总是意犹未尽,永远都不希望聚会结束。他们会第一个到达现场,最后一个离开。他们独处时总是很无聊。这并不是表示他们软弱或依赖别人,这只是说明,当有人在时,他们才会亢奋。幸运的是,外向者具备大多数西方社会所看重的外向品质。这是外向型的典型脸谱,进而由大众传媒加以传播和巩固。这个脸谱戏弄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我们都曾经努力去做自己并不是的人。我们注意到,健谈的孩子一般都更易受宠爱,更吸引异性的也多是喧闹又傲慢的个性。同样,在工作场合也是如此,求职者在求职面试中,都会将自己形容为 “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 以及 “极好的团队合作者”。我们也总是以某种方式试着模仿外向型的标签与特征,认为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作为一个典型的内向者,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 —— 知道自己的极限并设置期望值。记住,我们正从追逐外向型的社交节奏逐步转变为找到适合内向者自己的社交节奏。・知道自己在遇到社交活动时会碰壁。・知道你的日程表有时候会让别人透不过气。・知道你不管想不想参加都仍然想收到邀请。・知道你可能花上数小时或数星期,得以充分恢复社交电池才能再度想要进行社交。・知道别人不会理解你,并时常会期待你解释。・知道你的人际关系会因为你需要一段独处的时间而有所改变。・知道你觉得令自己愉快的事物的概念会有所改变。・知道外向的典范会不断地施加到你身上。・知道你在要求独处时,人们会感到怪异。为了让你理解这些已经被滥用了的标签的重点,我们先看一下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内向者:比尔・盖茨(Bill Gates)、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 圣 雄 甘 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以及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他们并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频繁地沉湎于自己的内向型的需要中。你能想象比尔・盖茨需要限制自己与人联系,并花三天时间用来再充电吗?问题的关键是,他们都找到了明智的、有效的方式来为社交电池充电,以实现自己设置的目标。这也就是本书所关注的焦点:在你疲惫和需要独处时,如何最优化自己的社交表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向的你,不需要觉得抱歉。

      你有没有想逃离人群的时候?我有。我以前不爱跟不熟悉的人说话,总觉得很累,我说的话别人也不一定听,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尽量不开口。后面工作的时候,因为职业需要,不得不自己去开展一些沟通,只好带着目标去社交,发现心理压力小一点,自己也更轻松。书里提到,带着目标去社交,能给内向者减少社交损耗。我们往往提到内向,心里第一反应就会觉得是贬义词,但这只是每个人对于不同社交活动的态度不同,并没有好坏区分。内心的你,不需要觉得抱歉。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享受让自己最舒服的时刻,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向是一种特质,没啥可以丢脸的。

        《内向一点不好吗》它是一本儿口袋书。让你了解内向者的特质,它不是优点也不是缺点而是一种特质。你把它运用到好的地方,就是长处。比如注意力多动症这个特质,有的人会认为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老是,甚至是干扰其他同学,老师很不喜欢。但是如果把这个合理运用,会是一种另外的情况。《神探狗狗》的作者就患有注意力多动症,因为这个原因老师上课让他在门外罚站。然后他就在那里想象非常有意思的情景。最后他把它画成了漫画,就是《神探狗狗》这一系列最后,成为了世界畅销书作家。所以它只是特质没有好坏之分。内向者特质也是一样,它有更多的专注力,沉浸性,甚至不喜欢过分被打扰。 他们更关注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所以针对这样的特性,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社交。作者在里边提到了,注意到自己内心的能量电池,然后根据不同的场合制定不同的策略。比如社交前定好目标,跟几个人交换账号,深入交流一件事情,问他们做这件事的原因和动机等等。这样更会加深了解,让别人不把你当陌生人。知道自己还剩电量多少,把目标或者是注意力的焦点放在仅有的几个上面,就不会让你感到特别的焦虑。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把注意力焦点转移到别人身上,不讨论八卦不闲聊,去讨论深度有意义的问题和事情。这样的话能够深度链接而且避免泛泛之交,同时也避免注意力被牵扯到多个不同的事物上面。如果有人拉着你喋喋不休,你可以采取中断比如去洗手间独处,来做调整。通过这样有效的运用能量的方式,你可以看到所谓的时间管理是个伪命题,不管你有多少的时间但是如果你的精力跟不上的话,是不可能利用好的。所以时间管理的背后是精力管理。你有主动权把注意力放在你关心的些事情上面,而且有权利来分配他们的轻重缓慢。同时,社交活动前可以去提前了解一下活动的 4w 时间、地点、人物等一些基础问题,这样的话你在适应环境上会有主导权,不会觉得有那么多的无力感和焦虑。
        在平时,可以通过写两个清单,我不应该做什么和我可以做什么来做梳理,然后知道自己的习惯和边界,更加了解自己,从而有针对性做出一些行动。这个小册子通俗易懂,一会儿就翻完了。巴掌大的开本比较适合随身携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时代华语国际

        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以图书策划、发行为主业,拥有高端时政、大众学术、经管励志、文学文艺、时尚生活、心理自助、人物传记、少儿等八大版块的综合性产品结构,成为产品结构最完整的民营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