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6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便于人大代表了解行权履职的基础知识,从而更深刻地领会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作了第五次修改,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使我国的人大制度和代表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了重大发展。
本书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最新要求,2018年宪法修正案以及2020年修正后的选举法,2021年修正后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内容和精神,总结近年相关人大工作和代表工作的实践经验,在保持原版本重要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既保持了内容体系的连贯性,又与中央有关文件和宪法法律的最新精神和规定保持一致。
目录
- 版权信息
- 修订说明
- 一 人大代表行权履职的基础知识
- (一)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有哪些?
-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确立和发展起来的?
- 4.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6.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人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 (二)关于人民代表大会
- 7.人大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怎样“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8.人大与人民是什么关系?上下级人大是什么关系?
- 9.在人民代表大会之下,各国家机关的职责是什么?
- 10.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是什么关系?
- 11.为什么说人大必须依法、集体行使职权?
- 1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是怎样的?
- 1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怎样产生的?
- 14.全国人大有哪些职权?
- 15.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哪些职权?
- 1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 17.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是什么?
- 18.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议案的程序是什么?
- 19.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是什么?
- 2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设立,其职权是什么?
- 21.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机构如何设置?
- (三)关于立法制度
- 22.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23.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怎样的?
- 24.国家立法权是如何界定的?
- 25.法律、地方性法规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 26.法律解释的程序是怎样的?
- 27.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是什么?
- 28.法律规范之间冲突的裁决机制是什么?
-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几个层次构成?
- 31.如何理解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部门构成?
-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 (四)关于监督制度
- 34.人大监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35.人大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6.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 37.人大常委会怎样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 38.人大常委会怎样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 39.人大常委会怎样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 40.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 41.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等监督形式是怎样的?
- (五)关于选举制度
- 42.我国选举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完善过程?
- 43.人大代表的选举应坚持哪些原则?
- 44.选举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 45.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是如何确定和分配的?
- 46.怎样进行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
- 47.流动人口如何参选?
- 48.如何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
- 49.怎样进行投票选举?
- 50.人大代表的资格是如何确认的?
- 51.人大代表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 52.人大代表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 53.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有什么本质区别?
- 54.代表的罢免及辞职、补选程序是怎样的?
- 55.如何处理破坏选举的行为和选举中的违法行为?
- 56.衡阳破坏选举案有何警示作用?
- 57.辽宁拉票贿选案的经验教训
- (六)关于议事制度
- 58.什么是议事制度?
- 59.全国人大会议主要有哪些会议形式?
- 60.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如何产生,有哪些职权?
- 61.哪些主体可以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议案?
- 62.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委员长会议主要行使哪些职权?
- 6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进行表决?
- 64.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草案如何审议?
- 65.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免的范围有哪些?
- 66.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二 代表在人大会议期间的工作
- 67.人民代表大会如何筹备和召集?
- 68.人大代表接到会议通知后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 69.代表因故不能出席代表大会会议怎么办?
- 70.各代表团、代表团各小组如何组成?
- 71.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 72.人大代表如何行使审议权?
- 73.人大代表审议时如何发表审议意见?
- 74.人大代表如何参加选举和决定任命?
- 75.什么是差额选举?差额选举的比例是什么?
- 76.人大代表提出罢免案的条件和程序是怎样的?
- 77.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表决权?
- 78.人大代表如何提出询问?
- 79.人大代表提出质询案的程序是怎样的?
- 80.什么是议案?议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81.代表怎样提出议案?
- 82.代表能否撤回议案?
- 83.议案的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 84.全国人大代表是否可以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
- 85.人大代表提议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 86.什么是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
- 87.建议、批评和意见与议案有哪些不同?
- 88.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同一般公民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何不同?
- 89.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 90.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审理的案件为什么不宜作为代表建议提出?
- 91.人大代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
- 92.有关机关、组织如何处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如何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 三 代表在人大会议闭会期间的活动
- 93.闭会期间开展代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 94.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由谁组织?
- 95.人大代表如何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 96.如何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的作用?
- 97.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
- 98.为什么要强调以集体活动为主?
- 99.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有哪些内容?
- 100.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组成代表小组?
- 101.代表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哪些?
- 102.如何搞好代表小组的活动?
- 103.什么是代表视察?代表视察的目的是什么?
- 104.代表视察的范围和内容是什么?
- 105.代表怎样参加统一安排的视察活动?
- 106.代表怎样持证进行视察?
- 107.视察中代表如何约见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
- 108.如何处理代表在视察中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 109.什么是专题调研?
- 110.代表如何做好专题调研?
- 111.代表参加视察、专题调研形成的报告,如何处理?
- 112.代表依什么程序可以提议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113.代表在闭会期间可以列席哪些会议?
- 114.人大代表如何参加执法检查?
- 115.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参加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 116.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 117.有关机关、组织应如何处理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 118.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怎样组织?
- 四 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 119.为什么要对代表执行职务给予特殊保障?
- 120.对代表的发言和表决有什么保障措施?
- 121.法律规定代表言论免责权的意义何在?
- 122.对代表的人身自由有什么保障措施?
- 123.对代表参加会议和闭会期间履职活动的时间有什么保障措施?
- 124.对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如何提供物质保障?
- 125.对代表执行职务如何提供组织保障?
- 126.各级人大常委会应怎样加强同代表的联系?
- 127.代表联络机构如何设置和运行?
- 128.如何保障代表的知情权?
- 129.为什么要加强代表履职学习?代表履职学习由谁来组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 130.为什么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代表权利,支持代表执行职务?
- 131.有义务协助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而拒绝履行义务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 132.阻碍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 133.对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进行打击报复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 五 对代表的监督
- 134.人大代表应当代表谁的利益?
- 135.当好人大代表应当处理好哪些关系?
- 136.代表为什么要自觉接受监督?
- 137.代表接受监督有哪些途径?
- 138.为什么要规范代表的履职行为?
- 139.对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如何罢免?
- 140.对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如何罢免?
- 141.如何保护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合法权利?
- 142.在什么情况下暂时停止代表执行代表职务?
- 143.代表资格终止的情形有哪些?
- 144.终止代表资格的程序是什么?
- 145.代表辞职的程序是怎样的?
- 146.代表如何与原选区选民、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 附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