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2千字
字数
No.82
历史
2003-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严肃地探讨了中苏同盟和朝鲜战争之间的广泛联系。
内容简介
作者是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领域最受人们关注的学者之一。他以中俄两国现存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朝鲜战争起源及中国参战问题做了缜密的思考和探讨,不仅颠覆了曾为人们所熟知的种种叙述与结论,也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揭示了中苏同盟及中国入朝参战这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第一版序
-
第三版序
-
导言
-
第一章 重温远东梦
-
一、 苏联战后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
-
二、 苏联对朝鲜半岛的战略和策略
-
三、 苏联在中国的目标和政策转轨
-
第二章 走进莫斯科
-
一、 中苏同盟条约谈判的艰难历程
-
二、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让步
-
三、 中苏同盟面对现实利益的考验
-
第三章 越过三八线
-
一、 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的坚定信念
-
二、 莫斯科背着毛泽东做出了新决定
-
三、 斯大林同意发动战争的决策动机
-
第四章 跨过鸭绿江
-
一、 斯大林一再阻止中国参与战争
-
二、 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曲折过程
-
三、 毛泽东决意入朝作战的深层考虑
-
第五章 迈上新台阶
-
一、 在朝鲜上空作战的苏联航空兵
-
二、 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国的全面援助
-
三、 面对中朝分歧斯大林的“一边倒”
-
余论 一场早该结束的战争
-
附录一 征引和参考文献目录
-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
第一版后记
-
第三版修订说明
展开全部
立国之战
这本书出版于 20 多年前,当时惊艳一时,特别是关于朝鲜战争由谁发动,当时还是禁忌,各大平台难寻,最近沈老师在 “得到” 的复旦大学历史系的 “全球史高级班” 邀请来讲 “冷战时期的全球格局”,沈老师的书在各大平台也纷纷涌现,可见国家越来越自信。到二战结束时,世界从欧洲首先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称霸世界,小日本在英美扶植下,明治维新后,甲午海战从大清身上得到钱财,倾全国之力的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进入列强序列,虽然偷袭珍珠港和东南亚把英法美打得狼狈逃窜,但终究在蘑菇弹下投降了。因此当时的世界还是白人列强苏美英才是餐桌的主人,其他国家都是菜,从雅尔塔会议可见端倪。美国继承了大英帝国海权国家的统治思维,占领了世界上海上通道的节点要冲,苏联是传统俄罗斯帝国的用空间换时间的大片战略缓冲区,大家对比现在的俄罗斯地图和当年的苏联,就明晰红色帝国的庞大,欧洲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都是苏联国土,更不要说乌克兰,白俄罗斯也是自治区,外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波兰都是苏联的属国,在远东现在的五个斯坦属于苏维埃联邦,蒙古,北朝鲜也是属国,可见红色帝国的庞大,另外的接壤国,芬兰当时虽然没有加入华沙条约组织,但领导人都和苏联领导人说俄语,“芬兰模式” 特指骑墙派。另外一个相邻国家就是中国了,从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拿到了所有过去在远东失去的权益,日本的北方四岛,和中国的旅顺口和满蒙铁路。无论是国共谁当政,中国利益就是被这样轻易的被瓜分。幸运的是中国出了伟人,没有学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的共党,组成联合政府,放弃武装割据,“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统一了大陆,最重要的是心心念念都是收回国家主权,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下定决心抗美援朝,牺牲了十几万英雄好儿女,教员自己的儿子也埋骨异域,“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本书 20 年出版时,当时的有些知识分子还是对抗美援朝阴阳怪气,天真的认为跪美能过好日子,苏联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纷纷导向北约西方,日韩台吃冷战红利,那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 “亲近美国的;过好日子”,忘记了基辛格的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是致命的”。美国日子好过的时候,可以分些残羹剩饭,如果自身难保时,所谓的盟友马上变血包,最近的关税和要求盟国加军费就是明证。大国初创的种种艰辛和不得已,沈先生很能讲故事,好的历史学家不是展现偏好,而是写出决策的 “无奈”,建国初期如何 “站” 起来,真是不容易,本书史料详实,但解读角度有点想当然,比如认为中国错过了 51 年的停战,战俘问题的坚持也延长战争扩大了牺牲,这属于典型的 “书生论政”,参看现在的俄乌冲突,懂王上台前号称 24 小时结束战争,现在 50 天,100 天的后延,可见现代民族国家战争的复杂性,如果没有 52 年底上甘岭的丰碑战役,联合国军不会善罢甘休,历史学家讲的虽然是事实,但如何解读就看立场了。2025 年 #253
人类轻步兵的巅峰
从史料的角度来看,作者沈志华为了撰写这本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自费奔波于世界各地,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中俄两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这些珍贵的史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他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在书中,他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细致分析和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清晰、完整的朝鲜战争历史画卷。在研究视角上,作者跳出了传统的朝鲜半岛视角,将朝鲜战争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下来考察。他深入探讨了朝鲜战争的起源、中国参战决策过程以及中苏同盟关系等关键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全面的历史视角。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使得他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也为我们理解朝鲜战争及其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学术见解上,作者更是展现出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对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等人的决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他们在朝鲜战争中的复杂关系和博弈。同时,他也对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为我们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中文在线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