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立国之战
这本书出版于 20 多年前,当时惊艳一时,特别是关于朝鲜战争由谁发动,当时还是禁忌,各大平台难寻,最近沈老师在 “得到” 的复旦大学历史系的 “全球史高级班” 邀请来讲 “冷战时期的全球格局”,沈老师的书在各大平台也纷纷涌现,可见国家越来越自信。到二战结束时,世界从欧洲首先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称霸世界,小日本在英美扶植下,明治维新后,甲午海战从大清身上得到钱财,倾全国之力的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进入列强序列,虽然偷袭珍珠港和东南亚把英法美打得狼狈逃窜,但终究在蘑菇弹下投降了。因此当时的世界还是白人列强苏美英才是餐桌的主人,其他国家都是菜,从雅尔塔会议可见端倪。美国继承了大英帝国海权国家的统治思维,占领了世界上海上通道的节点要冲,苏联是传统俄罗斯帝国的用空间换时间的大片战略缓冲区,大家对比现在的俄罗斯地图和当年的苏联,就明晰红色帝国的庞大,欧洲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都是苏联国土,更不要说乌克兰,白俄罗斯也是自治区,外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波兰都是苏联的属国,在远东现在的五个斯坦属于苏维埃联邦,蒙古,北朝鲜也是属国,可见红色帝国的庞大,另外的接壤国,芬兰当时虽然没有加入华沙条约组织,但领导人都和苏联领导人说俄语,“芬兰模式” 特指骑墙派。另外一个相邻国家就是中国了,从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拿到了所有过去在远东失去的权益,日本的北方四岛,和中国的旅顺口和满蒙铁路。无论是国共谁当政,中国利益就是被这样轻易的被瓜分。幸运的是中国出了伟人,没有学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的共党,组成联合政府,放弃武装割据,“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统一了大陆,最重要的是心心念念都是收回国家主权,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下定决心抗美援朝,牺牲了十几万英雄好儿女,教员自己的儿子也埋骨异域,“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本书 20 年出版时,当时的有些知识分子还是对抗美援朝阴阳怪气,天真的认为跪美能过好日子,苏联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纷纷导向北约西方,日韩台吃冷战红利,那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 “亲近美国的;过好日子”,忘记了基辛格的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是致命的”。美国日子好过的时候,可以分些残羹剩饭,如果自身难保时,所谓的盟友马上变血包,最近的关税和要求盟国加军费就是明证。大国初创的种种艰辛和不得已,沈先生很能讲故事,好的历史学家不是展现偏好,而是写出决策的 “无奈”,建国初期如何 “站” 起来,真是不容易,本书史料详实,但解读角度有点想当然,比如认为中国错过了 51 年的停战,战俘问题的坚持也延长战争扩大了牺牲,这属于典型的 “书生论政”,参看现在的俄乌冲突,懂王上台前号称 24 小时结束战争,现在 50 天,100 天的后延,可见现代民族国家战争的复杂性,如果没有 52 年底上甘岭的丰碑战役,联合国军不会善罢甘休,历史学家讲的虽然是事实,但如何解读就看立场了。2025 年 #253
5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5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人类轻步兵的巅峰从史料的角度来看,作者沈志华为了撰写这本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自费奔波于世界各地,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中俄两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这些珍贵的史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他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在书中,他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细致分析和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清晰、完整的朝鲜战争历史画卷。在研究视角上,作者跳出了传统的朝鲜半岛视角,将朝鲜战争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下来考察。他深入探讨了朝鲜战争的起源、中国参战决策过程以及中苏同盟关系等关键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全面的历史视角。这种视角的转换不仅使得他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也为我们理解朝鲜战争及其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学术见解上,作者更是展现出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对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等人的决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他们在朝鲜战争中的复杂关系和博弈。同时,他也对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为我们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回到历史细节看抗美援朝沈志华的事迹非常有痴人的色彩,托人到俄罗斯大规模买苏联档案的事更是让人觉得:还能这样探寻历史啊?沈志华在中朝苏三国的文件、书信中,把历史上一个 “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支援” 抽丝剥茧出了无数历史的细节。这场战役不是金日成一意孤行进攻后,自己单方面向中国求援而开始的,这里面还有苏联的撑腰,也是苏联从中协调让更方便出手的中国作战。书里还讲了复盘战役是否有机会停下来。有的,中间国际社会曾经提出了满足中国需求的提案,美国政府也因为这个提案面临巨大的内部压力,但中国没有接受。因为在中国看起来,志愿军形势正佳,此时的停战谈判不过是美国的缓兵之计,为了自己能重新整备,发起反攻。一直打,打到三八线附近,两方无力往前推进。很难苛求当时稚嫩的中国能认识到那或许是个停战的好时机。那时候的中国身处冷战格局的开端,深受苏联影响,还在向亚洲共产党人们宣传武装革命经验,是非常难以理解美国国会政治,联合国角力形态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朝鲜战争对于整个世界和中国都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及其结果,战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战争作为一种分界线,一种标志,最终确定了新政权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走向,甚至确定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道路。即使从单纯的学术角度,朝鲜战争的历史也有许多受到研究者青睐的理由:“联合国军” 在这次战争中首次亮相;“有限战争”、“核威慑” 等都是在这次战争中出现的新概念;激烈战斗与停战谈判并行不悖直至战争结束,也在现代战争史上开创了先例。还有很多令人感觉扑朔迷离的问题,诸如战争起因问题、中国出兵问题、战俘问题、细菌战问题等等。惟其如此,这场战争在其结束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成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研究者关注和考察的对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从政治利益角度看朝鲜战争本质!朝鲜战争是一场影响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战时各大政治利益集团的博弈,是此书研究的重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朝鲜战争当然也不例外。不同于电影电视媒介,本书没有着重描写战场的残酷或志愿军的英勇,而是通过更大的宏观角度来探讨朝鲜战争,引人思考!政治利益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特别是苏联的决策,斯大林分别对中、对美以及对朝的战略考虑,引起了朝鲜战争的爆发!战时中国出兵的决策,也同样是中方战略考虑的结果,从今天角度回看,出兵对于中国长远利益是巨大的,这一战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战也打出了中苏长期的稳定关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