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令人捧腹或惊叹的法庭故事,近距离感受法院与法官的真实日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基层民事法官对自己十余年法院日常工作生活的记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记载了作者在基层法院的工作经历,记录了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作者承办过的经典案件,提炼了从事审判工作的经验技巧,分享了对于法院乃至法律职业群体的细致观察。

目录

  • 版权信息
  • Part 1 法院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 真实的法院
  • 细节里看法院
  • Part 2 法官都在忙什么
  • 法官的日常
  • 法官的八小时以外
  • 法官的喜怒哀乐
  • Part 3 形形色色的当事人
  • 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当事人
  • 案件背后的故事
  • Part 4 法院教会我们什么
  • 不断进击的法官
  • 驾驭庭审
  • 审判技巧
  • Part 5 我们都是法律人
  • 法律共同体
  • 我遇到的律师们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审判是一场修行

    “任何职业,都不能像法律那样赋予如此开阔的眼界,去感受人类灵魂内在的力量,去深刻体验生命的激流。它能够让它的从业者以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去分享生命的情感、奋斗、失望与凯旋。每当我想到这个宏伟的主题,我都难以自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法官的日常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798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十二)法律 - 法律通俗读物《法官的自我修养》(342)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法律的领域开始,选择法律通俗读物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法官的自我修养》,令人捧腹或惊叹的法庭故事,近距离感受法院与法官的真实日常。本书是一位基层民事法官对自己十余年法院日常工作生活的记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记载了作者在基层法院的工作经历,记录了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作者承办过的经典案件,提炼了从事审判工作的经验技巧,分享了对于法院乃至法律职业群体的细致观察。2、精彩段落:①真实的法院法院有句话,民事(审判)重公平,商事(审判)重效率,讲的就是两个审判庭在审判理念上的差别。一般而言,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主要是普通群众,难免在法律知识、证据意识上有所不足,商事案件的当事人比较专业,情绪失控的事情比较少。所以民事法官往往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安抚当事人情绪、平衡双方诉讼能力、调查取证等方面,而商事法官往往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查清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气质如此,一个人的工作习惯也是如此,有时候自己或者旁人会不经意地发现自己的一些工作习惯,当回想这些习惯的由来时,往往会追溯到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院里的办公楼和审判楼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内部设施早已陈旧不堪。这些年案件潮水般涌向法院,最难克服的是法庭不敷使用,平均一个法官每周只有一天到两天的开庭时间。新的审判大楼迟迟不能投入使用,院里无奈,将审判楼与办公楼的中间地带围成一个小院,将其中的两间小屋改成了法庭,并将其中一间法庭交给我们家事审判庭使用,于是我把这间法庭称为小院法庭。②法官的日常第一季度:忙乱而烦杂刚刚熬过惨烈的年底结案,法院人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低潮期。而对于法官来说,一月份是存案中基本无案可结,新收案件又如潮水般涌入而又无法马上结出去的月份。一二月又恰逢元旦和春节,法院人也和各行各业的人一样家务事多多,这段时间多是法院人休整和调整的阶段。二月本来就短,又有春节假期,因此二月份往往不经意间就溜走了。法院人一不小心就来到了三月份,这个时候一季度的结案指标已经在向大家召唤,所有人都必须打起精神。第二季度:按部就班第二季度相对而言是法院人的好时节,人员的状态已经调整到位,又没有重大活动的影响,天气也是不冷不热,法院的工作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有心的法院人也会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该结案的抓紧结案,该写论文的抓紧写论文。第三季度:案子、孩子和天气第三季度是酷热的时节,出门热成狗,身披法袍坐堂断案一样难逃 “擦汗法官” 的命运。大概和天气有关系,当事人往往火气较大,法院人要记得压住自己的火气,也要把当事人的火气降下来。这期间法院人的另一大苦恼就是暑假期间孩子没人管,在单位里看到小朋友是常事。第四季度: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结案的向往第四季度是以 “十一长假” 开始的,这个长假法院人真是且过且珍惜,不仅是因为这是一年内唯一的长假,也不仅是因为过了这个长假直到元旦就再也没什么假期可以盼望了,更是因为过完这个长假一年一度的年底结案就要开始了。③形形色色的当事人一是诉讼是个技术活,是有门槛的。对于专业问题,不怕无知,不怕全知,就怕半懂不懂而不自知。我之前在企业当会计时,就有小领导在在职 MBA 课堂上听了几节财务讲座,再来报销时就自信满满地指导我如何做账,让我哭笑不得。二是你不去占领宣传阵地,会被别人占领。我也曾在综合部门做过普法工作,早年间法院的普法方式主要是讲座、电视报道、纸媒宣传、开通微博微信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自媒体层出不穷,特别是近些年,视频为王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抖音上普法类视频非常多,据我观察这类视频大多数出自律师群体。最高院的一位法官给我们讲课时曾经这样提问:什么是法官的独门绝技?大家一时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授课法官给出的答案是:查清案件事实。他说,查明事实最能体现法官的价值和能力,这也是法官强于律师和法学家的地方。深以为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阅读可以了解别人生

        过年刚看了一电影讲的(第二十条),这本书也是法律题材,比较接地气,基层法官视角记录生活。确实法律人是不断学习,因为法律时刻在更新和修改,需要有终生学习习惯。作者说很多法官年度案子一百二百件,我在深圳这边,就福田法院法官人均结案 586 件。阅读是永不褪色的时尚,开卷有益。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