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构建混合工作制》。

内容简介

旷日持久的新冠疫情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员工大都喜欢上了灵活办公或者说居家办公的方式;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更有效率。因此,强令所有员工恢复到疫情前的工作模式肯定不现实。办公室办公这种模式不能也不会恢复了。但是否可以“一刀切”式地实行弹性工作制呢?答案就比较复杂了。

本期封面文章就试图对这一问题给出正确答案。该文作者是林达·格拉顿,她是“未来工作方式联盟”的负责人。该联盟集合了百余家公司,研究工作方式的趋势。据她观察,疫情以来,各公司均以惊人的速度普及了远程工作技术,并且大部分员工均不愿恢复以前的工作方式。因此,她认为,现在正值普及混合办公制的最佳时机,可谓千载难逢。如果能处理得当,混合工作制将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更有意义,更有成效和敏捷且灵活。

但格拉顿认为,这种转化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更加关注如何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效率。具体来说需要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工作与职责;员工偏好;工作流程;包容与公平。

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让员工参与设计新的工作模式极为重要,要运用多种工具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不同公司的状况差距很大,因此绝不能偷懒。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工作模式必须凸显公司的价值观与文化。只有这样,这场深刻的工作模式变革才可能为未来公司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工作新模式
  • 主创者
  • 管理情绪劳动的隐性压力
  • 推进暂时离职正常化
  • 实现远程医疗人性化的3种方式
  • 疫情中员工福利有何变化
  • 团队怎样免受业务中断影响
  • CEO换代安排失当的高昂代价
  • 客户忠诚度计划何以适得其反
  • “如果你辜负了客户的信任,就可能永远失去他们”
  • 股东为何经常反对女性董事
  • 科技如何更具包容性
  • 群体动态 新领导者会带来不受欢迎的文化包袱
  • 问问也无妨
  • 黑命贵(BLM)与黑人企业家的财富
  • 知识工作在疫情期间的变化
  • CEO薪酬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吗?
  • 女性是更好的领导者——特别是在危机时期
  • 举报人应该得到赏金吗?
  • 银行董事会中女性越多,欺诈犯罪越少
  • 辉瑞CEO谈用破纪录时间研制疫苗
  • 优衣库:疫情下的行业领军者
  • 西门子人力资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伙伴者
  • 最新的供应链打击:塑料
  • 未来最有效的商业模式
  • 数字化与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回事
  • 2021年的全球化状况
  • 了解中国
  • 中国的新创新优势
  • “如何看懂中国的市场经济”
  •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做好产品,服务社会
  • 混合工作制的正确打开方式
  • 创业公司缘何失败
  • 反击平台“恶行”
  • 可持续发展 过誉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 一场长期失业危机正在美国酝酿
  • 人员优化调整方法论
  • 在为时已晚之前重塑你的企业
  • 职场自夸需谨慎
  • 公共危机中的企业角色
  • 萨汉应该为政府主导的重建工作提供支持,还是推动库玛拉集团领导相关重建工作?专家意见一
  • 专家意见二
  • 适度焦虑
  • 徒手攀岩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德:做好准备就可以战胜恐惧
  • 英文摘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6-3-16 你做过什么让同事产生过反感么

    毕业刚工作那会儿,我曾有过深刻的教训:在流水线上边做事边和同事聊天,有时候就用一些干瘪的幽默来活跃气氛,避免尬聊。但是工作又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几次被领导抓到现场之后,被好好的训了一顿。从此之后,我尤其注意区分场合。其实即使在休息时间,我也不再为了尬聊而尬聊。职场人,我这种自以为幽默的人一定不在少数,当然也会遇到其他离奇古怪的。《职场自夸需谨慎》这篇专栏,写的主要还是中规中矩的自夸和自嘲。当然,如果能控制好在同事面前经意或者不经意的 “炫耀”,那其他的方面也可以做的很好。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阅读

      本期在多样化、女性高管、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议题都有不错的间接,而且也和疫情后的现实情况结合的比较好,算是质量不错的一期。我也把大部分的英文原文找了出来,结合阅读体现不错。尤其是对可持续报告的实际用途的点评,确实颇为专业,推荐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说的话若 90% 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 50%,快乐感则不足。所以幸福是什么?就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你说废话让你快乐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是人类原始情感。我们不喜欢模棱两可的东西,通常青睐已知而非未知事物。我们也害怕遭受损失,并根据我们自认为对结果的控制能力来评估风险。临床医生希望确切知道,他们的诊断、预后和治疗都植根于循证实践。患者希望对其医者的专业知识充满信心,希望他们的建议会治愈而非危害自身,并且希望他们会对自己的信息保密。远程医疗工具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比如,虚拟助手能够聆听医患之间的对话,在临床指导数字图书馆里搜索与患者病情相关的最新循证实践,并总结关键发现,以帮助医生提供充分知情的建议。由于不要求医生手动进行这项研究,这可以让他们专注与患者互动。远程和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指标。接诊之后,虚拟助手可以就讨论内容、推荐的治疗方法和相关研究文献起草一份简单全面的总结,供医生复审。一旦医生复审了这些材料,患者就可以通过加密的消息传递系统接收这些内容,这将让他们感到放心,自己正在接受专家治疗,而他们的信息也受到保护。一些初创企业已经开始涉足这些活动。比如,Notable 使用可穿戴技术来收集患者自测的结果。Zignifica 是一个软件系统,可以分析和解释医学论文中的信息和数据,为医生提供循证实践。Heal 会在服务后 24 小时内向患者发送一份符合《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HIPAA) 的服务摘要。当然,远程医疗永远无法取代医患之间的当面互动。可是,正如疫情期间的经验所证实,它有可能提升医疗的便利性和质量。然而,它未来的使用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巩固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医疗机构在选择远程医疗技术以及数字医疗企业在开发新工具时,必须将患者和医生双方的核心群体需求放在首要位置。疫情中员工福利有何变化蒂姆・艾伦(Tim Allen) | 文刘隽 | 编辑 2020 年 2 月中旬,我出任 Care.com 网站首席执行官。当时我就知道自己将面临很多变化,但没料到改变得如此之多。全球性疫情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哪怕计划再周密也会蒙上阴影。很快,人们就清晰地意识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已无可避免,而且对此感觉强烈。社会和商业早该改变的各个方面都暴露出缺陷。医疗基础设施支离破碎。对心理健康的支持不够。很多人被严苛且缺乏灵活性的职场文化困扰,最终造成工作倦怠。这还只是几个例子。当前最可怕的后果之一是,大量职业母亲面临着不靠谱的选择:选孩子还是工作。真正当了父母的人都会说,其实并无选择。过去一年该问题激增,美国有近 300 万女性,被迫离开劳动力市场,尤以黑人和拉美裔女性居多。长达一年的疫情抹去了数十年的进步,也凸显了旧医疗体系的脆弱无能。除非女性获得自身及家庭需要的照顾支持,否则疫情后经济没法完全复苏,也没法充分发挥潜力。很高兴的是,不少公司做出了回应。公司认识到,员工福利可以改变员工生活,尤其是与照顾、灵活性和心理健康相关的福利。我跟企业领导者交谈时,很多人表示为了更好地支持员工和企业,打算调整福利政策。为了更好地理解相关调整体现方式,Care.com 网站编制了 “未来的福利” 报告,报告中询问了美国各地 500 位人力资源主管和高管,主要关注计划保留、取消、增加和扩大哪些员工福利,以吸取此次危机期间的经验教训。以下是访谈内容。关键福利不断扩大并改变访谈对象证实了疫情对员工和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生产力和留用率下降、旷工增加、精神健康下降。这就是为何几乎所有(98%)参与调研的领导者都计划新增或扩大至少一项员工福利,优先考虑员工最重视的福利,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看护、弹性工作时间和地点、以及扩大心理健康支持等。作为调整,89% 的受访者还表示由于疫情将取消至少一种员工福利,最常见的是办公室托儿、带薪假期、通勤补助、学费报销以及食品餐饮等。如果家人得不到照顾,人们就没法工作工作与生活 “平衡” 向来是谎言。工作和生活并非为实现 50/50 平衡而不断斗争。二者相互联系,一方会对另一方造成影响。但人们尤其是女性已习惯围绕工作的需求安排生活,很少围绕生活的需求来安排工作。仅在 2020 年 2 月至 9 月,就有 120 万名孩子(5 至 17 岁)的父母(其中女性占绝大多数)离开了劳动力市场。雇主无力承受这么多员工离职的巨大冲击。疫情迫使雇主采取行动。企业意识到照顾福利对员工的生产力和工作成功至关重要。57% 的高层领导告诉我们其企业更重视照顾福利,以更好地支持员工的工作和生活。63% 的领导者表示正在计划增加现有的托儿福利。可能包括付费登录在线平台寻找看护、有补贴的后备照顾服务、新晋父母支持、父母现金补贴等。一位受访者表示,“员工没法抛开家庭生活,忧虑情绪会带入工作中,导致影响工作效率。” 雇主也开始关注员工在照顾老人时所遇挑战。针对老年看护的研究发现,83% 的成年人在疫情期间为老年亲人寻找新的照顾方式,89% 的人考虑从养老院转为家庭看护。约 17% 的美国劳动力要照顾一位年长的亲戚或亲人,其中近一半上有老下有小,家里还有 18 岁以下的孩子。家庭照顾者还不仅包括 X 世代和婴儿潮一代,在美国 4100 万无偿照顾者中,有 1000 万是千禧一代。因此,福利公平成为雇主最关心的问题也就不奇怪了。41% 的受访者计划向员工提供或扩大老年看护福利。正如一位受访者所吐露,“我们公司意识到,老年看护和托儿服务一样重要。如果员工要照顾家人就没法集中精力。”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内开展数字出版的专门机构。公司作为集团内从事数字出版的专业机构,统一收集、规范管理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依托集团传统纸质出版优势,集中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应用数据库开发、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的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