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成名作。德文直译,无删减完整版。比肩《麦田里的守望者》,西方青年几乎人手一本的孤独之书。

内容简介

出生于小城的汉斯自幼天赋过人,学习成绩优异。通过州试的他得以进入神学院学习。在神学院,不善言辞的汉斯形单影只,经常独自上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赫尔曼,两人意气相投,相谈甚欢。与认真听话的汉斯不同,赫尔曼生性叛逆,屡屡与老师发生言语冲突,因此被学校开除。之后,汉斯倍感孤独,压抑的生活让他无所适从,大病一场后他选择退学回家,成为一个普通的工人,泯然众人……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轮下》…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真的有用吗…

    神童汉斯自幼聪明又好学,是家长老师的香饽饽。在考试的惊慌中仍以全区第二名成绩考入神学院,他是家乡的骄傲。在与世隔绝的神学院里,尽管汉斯拼命学习,但越来越力不从心,身心逐渐疲惫倦怠。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权威,为学校不容。这两个人却成了知己的明友。汉斯在厌倦中,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都归罪于赫尔曼并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神经衰弱症进一步加重,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最后淹死他儿时最喜欢钓鱼的河里…… 这本小说是黑塞写于老家最后一次长住期间。差不多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汉斯与赫尔曼是黑塞少年时期的一体两面。一个轻率,一个认真。一个是诗人,一个追逐功名。少年的黑塞也考入了神学院,在那里黑塞也度过一段并不愉快的时光,逐渐患上了抑郁和神经衰弱,甚至企图自杀。所幸的是黑塞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了精神障碍,成了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奖。100 多年前发生的故事,似乎至今一直在反复重演着。亘古以来,一切生物都在阳光下按照各自的生命规律活着,唯有人类却受着自己所制定框架的约束, 屈从于未必全部正确的种种条规,为了某种自恰的意义而执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真的那么有用吗?如果把这个社会替换成上帝、朝庭亦或苍生是不是也不伪和?……(石木翻书)

      7
      1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教育需要留白

      教育到底应该如何进行,从孔子开教育之先河,到现在中国引进西方教育体系,一直没有一个定论。重理轻文是我的年代的产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像也不在符合我们这个年代了,社会的演化将社会的个个层面工具化,人也一步一步工具化了,教育也就转变成了人工具化的工具了。说起来很绕口,但是事实的确如此。从八股取士到现在的高考,教育所能提供的人才的确都是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化的,但是并不是理想化的,一个完整的人格不是教育所能完全提供的。教育所该做的应如中国山水字画里面的留白,空出一些位置,留出一些时间,让人格去自我完善。汉斯是幸运的,头脑聪明的天才,汉斯是不幸的,没有遇到好的画家懂得留白,他被密密麻麻的颜色堆满了,堆的过多的颜色最终将会显现为黑色。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印象中还没有读过德国小说,这算是第一本。想要读懂还是需要一些背景知识。小说全篇所控诉的是上个世纪初期德国摧残儿童身心的旧教育制度,但其中那种腐朽的神学院教育体制和追名逐利的思想束缚,又何尝不是对一百多年后我们当今的社会教育体制的弊端与只求功名、轻视伦理的指导思想的真实写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7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