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畅销数十个国家的经济学通识读本,洞察行为的深层动机,像聪明人那样看世界。

内容简介

本套书包括以下四册:

《魔鬼经济学1: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第二版)》:本书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同时,作者也展示了千方百计搜集来的各种数据——学校的考试成绩、日本著名相扑手的秘密证据、房地产经纪人的买卖记录,甚至还有卧底黑社会的秘密日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巧妙分析,作者得出了种种令人跌破眼镜的结论。他们将教会你如何用数据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像一部侦探小说,只不过作者所要侦破的最终目标不是“找到凶手”,而是“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魔鬼经济学1》书中的几乎每一个字都是对传统智慧的颠覆,许多发现甚至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

《魔鬼经济学2: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第二版)》:历经4年创作而面世,深入探讨了世间万事万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提出的问题不仅更具挑战性,而且更出人意料,它将再次挑战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身体肥胖的女性和牙齿长得难看的女性薪水就低,这是为什么?在高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再进入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找到好工作?导致大多数男女薪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居然是因为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足?安全带真的能保证你的驾车和乘车安全吗?儿童座椅也照样不安全?……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碰到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即使解决了也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因为,传统思维在作祟。像列维特和都伯纳一样换个思路吧,把传统思维彻底颠覆,你会发现原来麻烦重重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

《魔鬼经济学3: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第二版)》:单单了解经济学背后的逻辑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用这些逻辑去解决问题。毕竟,有些问题,用常规思考是解决不了的。列维特和都伯纳,用特有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不同寻常的分析,带着我们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教每个人如何更有效、更有创造力、更理智地思考,也就是如何进行魔鬼式思考。通过书里的故事,列维特和都伯纳旨在提供解决问题方式的新蓝图——不论你是想改变生活,还是改变世界。对他们来说,一如既往,没有什么话题是过分或不可讲述的,所以你会在这里面读到商业、慈善、体育、气候、政治等诸多话题,这些话题都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重新塑造我们的大脑。

《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第二版)》:有趣的大脑不只是两位史蒂芬才有。在他们开通魔鬼经济学这个网站以来的10余年间,收到了形形色色的邮件和反馈,和数百万读者做了很多互动。如同他们的其他著作一样,在这部作品中,两位魔鬼经济学家一如既往问出了许多剑走偏锋的问题:为什么空乘人员不收小费?人们会对什么事情撒谎,为什么撒谎?从风险回报率的角度分析,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而且,通过这本书,你还会对列维特和都伯纳本人的怪癖与爱好有许多了解,比如废除美分币、高尔夫、西洋双陆棋等。在这本书里面,你会了解《魔鬼经济学》这个系列是怎么来的,数据、现象、分析、结论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和花絮,这甚至比前三本书更有趣。你还会知道,原来,读者的脑洞可以比作者们还大。

目录

  • 魔鬼经济学1: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 版权信息
  • 《魔鬼经济学1》所获赞誉
  • 本书的由来
  • 引言 万事万物的隐秘一面
  • 第一章 教师与相扑力士有何共同点?
  • 第二章 为何三K党和房地产中介是一路货色?
  • 第三章 为何毒贩还在与母亲同住?
  • 第四章 罪犯都去哪儿了?
  • 第五章 怎样才算完美父母?
  • 第六章 完美父母续章
  • 结语 通往哈佛的两条道路
  • 附录——探索声名大噪的青年经济学家 史蒂芬·列维特的奇思妙想
  • 附录 《纽约时报杂志》“魔鬼经济学”专栏文选
  • 附录 作者问答
  • 魔鬼经济学2: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趣味横生的魔鬼经济学
  • 写在前面
  • 导读 魔鬼经济学=荒谬怪诞经济学?
  • 第一章 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
  • 第二章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
  • 第三章 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
  • 第四章 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
  • 第五章 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之处?
  • 结语
  • 致谢
  • 个人致谢
  • 魔鬼经济学3: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 第二章 承认自己不知道
  • 第三章 你的问题是什么?
  • 第四章 真相在问题的根源
  • 第五章 像孩子一样思考
  • 第六章 爱吃糖的孩子
  • 第七章 所罗门王和戴维·李·罗斯有什么共同点?
  • 第八章 如何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
  • 第九章 放弃的好处
  • 致谢
  • 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 版权信息
  • 引言 博客与瓶装水有何共同点?
  • 第一章 我们只是想帮忙
  • 第二章 手淫者林伯翰与灾星韦恩
  • 第三章 高油价万岁!
  • 第四章 竞猜
  • 第五章 如何杞人忧天
  • 第六章 没有作弊,就意味着没有努力
  • 第七章 但这是否有益于地球?
  • 第八章 痛失21点
  • 第九章 何日宜抢银行
  • 第十章 性事宜多谈,我们可是经济学家
  • 第十一章 万花筒
  • 第十二章 一日火箭……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共享单车盗损:魔鬼经济学之下的从众心理

    中国每天接近 28 亿次出行需求,其中有 10 亿次是依赖于两轮完成的。而共享单车是解决居民最后一至三公里出行的最佳选择。共享单车盗损与魔鬼经济学有什么关系?你肯定有这样一个疑问。提到共享单车盗损,不得不先简单梳理一下它的发展历程:2007-2010 年的萌芽,2020-2014 初创,2015-2018 无序竞争疯狂扩张阶段,2019 - 至今健康成长期。2018 起开始了行业内的大洗牌,从初创 77 家,到 2021 年只剩下三巨头:美团(摩拜)单车,青桔(滴滴出行),哈啰(蚂蚁投资)。可见洗牌的过程是何等的惨烈!洗牌就意味出局,众所周知的出局原因有很多,恶意盗损就是其中一个。01 恶意盗损导致悟空单车和 3Vbike 倒闭共享单车乱象,真的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人各种不文明的行为:给车胎放气、刮掉二维码、贴上假二维码骗钱、破坏车锁、上死锁、乱扔、卸坐凳、私占等等。做为市场领跑者的摩拜,即使已经安装 GPS 和蓝牙电子锁,有征信系统和奖惩机制,盗损率也只能控制在 1% 以下。相比摩拜,用机械锁,既无征信系统,又无奖惩机制的 ofo,盗损率不出意外的高达 10~20%,只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营。两巨头尚且如此,背后没有大财团支撑的企业就没那么好运了。2017 年上半年起相继有多家宣布倒闭,其中最具代表性要属悟空单车和 3Vbike。首先,1.2 万辆单车在重庆街头只存在了 6 个半月,旗下 90% 单车因机械锁而被盗损坏的悟空单车宣布倒闭。接着,因丢失率远超预算 3 倍之多,实际盗损率高达 90% 的 3Vbike 不得不宣布倒闭。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行业洗牌中,摩拜单车和 ofo 这两家国内独角兽企业,也嗅到了国内市场的饱和,于是他们开始了全球化扩展道路,首站他们都选择了有 8% 的人选择骑自行车的欧洲。02 欧洲恶意盗损率打脸国人素质低悖论这面镜子同样也让外国人现出了原形。在欧洲,似乎共享单车也难逃在国内一样的命运,60% 以上的单车遭到私人破坏、私占、盗窃。摩拜和 ofo 同样深受其苦,无奈将运营范围限制在了市中心。没撑多久,2018 年摩拜无奈退出英国曼彻斯特。紧接着是意大利的罗马、米兰、都灵,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ofo 的情况也差不多,以失败告终全面退出海外市场。很多网友不禁感叹:"看来欧洲人民素质堪忧啊,记得共享单车在欧洲发布之初,有人觉得外国人素质肯定比国人好,捧别人的同时,还不忘 diss 一下国人。哼哼,现在打脸了吧。" 国人和欧洲人在镜子面前都同样丑陋,原因何在呢?03 用魔鬼经济学分析导致人为盗损原因究其原因,共享单车产权和责任分离首当其冲;其二,没有监管机制,且取证难;其三,未与个人征信挂钩。根据《魔鬼经济学 2》书中原文,判断人们做某件事的动机有四种:经济动机、社会动机、道德动机和从众心理。经济动机说白了就是为了钱;社会动机往往是为了社会价值;而道德动机是让人觉得自己是好人;而从众心理一般是做事随大流,无论对错。这种人为盗损是出于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吗?很明显不是。被盗行为一定是有经济动机的。但是,以共享单车 300 元人民币的价值来说,如果跟个人征信挂钩,人们犯不着因为这点儿钱赌上自己的征信。有着完善征信系统和奖惩机制的摩拜单车 1% 的盗损率,就很明显地说明了问题。而 ofo 的出局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反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部分被盗 / 私占行为不排除从众心理。呃,有人偷了共享单车据为己有也不会咋样呀,那我也搞一辆放回自家过道,方便第二天骑。有过这种侥幸心理的人为数不少吧。不过我相信大家都是好同志,我只是配合文章写出另一种可能性。仔细看看这个世界,你会看到证明从众心理效力的压倒性证据。它几乎影响了行为的每个方面 — 买什么、去哪儿吃饭、如何投票。—《魔鬼经济学》人为损坏多数是因为从众心理。很简单,共享单车是共有共用的,很多人会这么想,即使我很爱惜,但其他人随意破坏,我一个人爱惜有用有意义吗?有这种想法的人越多,损坏率就越高。于是,很好理解,在排列整齐、人流密集、有视频监控的市区停车场,人们都规规矩矩地取车还车,损坏率自然就低,这正是从众心理正面影响的结果。而在停放混乱、人流稀疏的郊区,只要有一辆损坏或倒地,后来的人会从众处理,这正是从众心理负面影响的结果。综上所述,共享单车盗损的背后,实质上是魔鬼经济学下的从众心理在作祟。写在最后:诱因是现代生活的基石。了解一个情形中针对每个当事人奏效的诱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魔鬼经济学》美团 / 摩拜单车之所以能成为三巨头老大,是因为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切断了行为诱因,瞄准从众心理的正面影响,把运营重心放在了市区,成功把盗损率一直控制在 1% 以内甚至更低。金钱动机、道德动机、社会动机和从众心理。前三种的引导效果都比较一般,利用从众心理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所以假如你是设计诱因的人,就可以利用从众心理让人们去做正确的事 —— 尽管这不应该成为他们做这些事的理由。—《魔鬼经济学》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魔鬼经济学》的从众心理诱因原理,引导人们去做正确的事。这就是读这本书可以替我们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魔鬼论据很新奇,但是质量逐渐劣化的经济学入门

      【8 级,503k】这是我第二次读这套书了,上一次读的时候,自己还只是一个没有进入社会的本科生,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作六年的老油条了。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还没有办法跳脱出高中时期对知识一板一眼的思维方式,觉得这套书里很多观点很扯、很猎奇、很不靠谱,但是碍于这套书确实太有名,总觉得是不是自己误解了作者的想法。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大可不必。两位史蒂芬确实做到了 “魔鬼化” 思考。他们轻易地跳脱出了学院派经济学的思维枷锁,打开了可能性的大门,而且通常都能把这些可能性解释得很好。但是这也确实无法弥补这套书明显的缺点:太过随意和粗糙了。从主旨上来说,这四本书其实一直围绕着经济学的 “供需关系” 进行讨论,只是他们的论据通常来自于大家并不熟悉、避而不谈的领域,比如:相扑力士的作弊、三 K 党的暗号、毒贩集团的管理结构、如何用一根 18 英里长的管子解决全球暖化、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特点、儿童座椅究竟有没有用、妓女的工作特点、设置什么样的奖励可以让孩子正视考试、什么时间适合抢银行…… 总之,从论据的角度来说,这套书绝对称得上 “魔鬼” 了,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经济学也能这样用?这也让这套书成为了很好的 “娱乐读物”。但是从质量上来说,这套书的整体质量实在不高。第一本书还算是不错,讨论的内容很集中、很深入。从第二本开始,每章的篇幅就越来越短、内容越来越细碎、讨论越来越浮于表面。到第四本书的时候,甚至平均一个小章节可能都不到 300 个字,频繁切换的主题也让人摸不着头脑。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已经没啥可写的了,只能从之前的博客中搜罗了一下,把跟各种人的讨论和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凑合出本书吧(反正顶着《魔鬼经济学》的名头,总会有人看的)。总而言之,这套书我还算比较推荐,只是别对它们抱有太高的期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套书号称是史上最烧脑的经济学读物,它以数据为线索,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揭示世界运行的真相。有人说,读这套书就好像是在读侦探小说,读的时候不敢大喘气,生怕把书中的那股灵气给吹跑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