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是准确、迅速了解叔本华思想,轻松读懂叔本华思想的首选权威读本,曾获得李敖的强烈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叔本华的不同著作中选摘了两百余条格言式语句,用来阐述十个不同的主题:认识自己、清醒、冷静力、生死、读书与思考、出世与入世、修炼心灵、孤独、理智与情感、悲悯等。叔本华超越了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等种种界限,总能将自己清醒的思考以最优美的方式呈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点出事物的本质,一语道破这个世界的秘密。本书的译者是享誉两岸三地的叔本华翻译和研究专家。

目录

  • 版权信息
  • I 让心灵强健 先认识自己
  • 不要以别人的不幸为幸
  • 当你对庸俗熟视无睹,你已经放逐了自己
  • 认识越清楚,痛苦越明显
  • 不要怠慢了思想的灵感
  • 为自己思考的人才深刻透彻
  • 性格决定你的言辞风格
  • 偏见妨碍对新事物的认知
  • 身处安逸,常思艰难
  • 财富推高人的欲望
  • 持久的成功需要持久的努力
  • 勇于承认过错,是成功的第一步
  • 应该具备与才情匹配的谦逊
  • 欲望和期待,让我们成为笑柄
  • 不经历逆境,不能完全了解自己
  • 对世界的期待,大都来自青春的幻想
  • 认清了命运的恶作剧,但再无重来的机会
  • 看不到事情的因果,说明走得还不够远
  • 不能忽视情绪的影响
  • 诚实面对自己
  • 看得见,却永远得不到
  • 把心安顿在当下
  • 各有各的风景,谁也不必羡慕谁
  • 不要对抗人生的不确定因素
  • 能够免除错误的劝诫,都来得很慢
  • 充满魅力的错误
  • 想象力开拓心域和眼界
  • 生活的“真相”取决于你的观点
  • 天才无不来自困学
  • 狂妄自大的小东西
  • 最好的朋友和你一样,绝不苟同他人
  • Ⅱ 冷静力——锤炼你的心智
  • 确信自己的价值,才能在痛苦中安坐
  • 苦闷激发了创作的热情
  • 没有偶然的不幸
  • 当下关注的事情,往往是困难
  • 不幸的命运是人生航船的压仓货
  • 致使人残酷和引人好奇的原因
  • 初见印象知内心
  • 微笑的人,可能是恶棍
  • 想飞得更高,就得提防随时摔下来
  • 没有冷静,就没有才情
  • 天才的痛苦
  • 远见卓识必须超越时代
  • 避免痛苦就已经获得了快乐
  • 安宁的生活需要中和的态度
  • 世事无常,我们应等闲视之
  • 工作要有主次,生活要有节奏
  • 分清真相和征兆,需要辨识虚伪的能力
  • 实现不了的目标也比无所事事要好
  • 说话的技巧
  • 我们很少想我们已有什么,但永远在想我们缺乏什么
  • 莫让明确目标变成死守目标
  • Ⅲ 有一种悲观叫清醒
  • 记性好,让人既轻松又痛苦
  • 愉快的事情总是很短暂的
  • 面对命运的捉弄,应该坦然
  • 过分乐观,是不幸的根源
  • 快乐的准确定位是没有痛苦
  • 生活艰辛,看如寻常事
  • 痛苦比快乐更让人敏感
  • 角度决定现实
  • 思考生存问题的人,本身并没有急迫的生存问题
  • 希望总也摆脱不了失望
  • 不要奢望从相貌判断他人的全部性格
  • 同情能熄灭你心中的怒火
  • 对拙劣的称颂,实际上是对优秀的诋毁
  • 时间自会为真理主持公道
  • 破除虚妄,把握真理
  • 谬误不会瞬间消失
  • 谬误带来毒害,真理才最可靠
  • 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 空谈只是装饰品
  • 幸福是一种心灵状态
  • 财富不能必保幸福
  • 欢乐总在你绝望时突降,在你得意时骤离
  • 欲求越少越容易满足
  • 快乐只是没有痛苦
  • 不为自己设计虚幻的目标
  • 行动比认识更重要
  • 有限的视野容易造成荒诞不经的结论
  • 知识与权力的悖论
  • Ⅳ 了悟生死
  • 在自私的人眼中,一切都是工具,包括自己
  • 不同的人生角色共享相同的生存忧虑
  • 最美妙的事——把每一天都过成新的一天
  • 每个人都有一个面孔、多副面具
  • 报复不是为了求得公正而是享受快意
  • 死亡只是肉体的消失,精神仍与世界相连
  • 死亡不是结束,而是本来状态的恢复
  • 死并非不幸
  • 憎恨与轻视
  • 无法实现的事情,要明智地放弃
  • 死只是存在形式的更新
  • 抓住时机,莫怨命运
  • 筹划来自幻想,失望来自筹划未能付诸实现
  • 戒争少怒,免于受伤
  • 对痛苦的难以忍受总会压倒对死的畏惧
  • 遵从命运的人,被命运领着走
  • 在一个方面不能被满足,只能在别的方面弥补
  • Ⅴ 身入世间 心出世间
  • 天才之人智慧多于欲求
  • 论大自然的美
  • 欣赏风景时,实际上你在欣赏自己的心
  • 大自然让人崇敬
  • 珍惜此刻的宁静
  • 大自然是多么富有美感
  • 占有与共享
  • 从痛苦到疯癫:从直面现实到逃避现实
  • 幸福感并不总随着拥有度的增加而增长
  • 再精彩的人生,总有落幕的一天
  • 人生需要全身心投入
  • 离得越近,越看不清楚
  • 人生就是从戏院的后排挪到前排的过程
  • 人应该活在将来
  • 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能缺少清醒的理智
  • 把握现在才是最真实的生活目标
  • 全身心地介入生活,不断向前
  • 万物长流不息,生命怎会永恒
  • 常人为自己,伟人为大家
  • 生前出名和实际本事往往不相关
  • 生活的热望需要冷静的生存考虑来制约
  • 乐不能忘忧
  • 莫把想象变现到现实生活中
  • 心灵的宁静和名噪一时不可兼得
  • 追逐名声,了无价值
  • 优雅的社交场合规模都很小
  • Ⅵ 读书与思考
  • 友谊的有限性
  • 天才与美德
  • 真知需要自己体会出来
  • 读书增长见识,却往往只是拾人牙慧
  • 思考需要一些建议时,读书才是必要的
  • 不要在糟糕的书上花时间
  • 博学是书呆子的另一种称谓
  • 静下心来阅读也是一种修持
  • 同类相知
  • 世界上充满了智力平庸的可怜人
  • 寻求深刻的观点,必须到首创者那里去
  • 他人是自己的延伸
  • 读书不等于思考,也不能代替思考
  • 自己来思索才能不被别人的思想干扰
  • 懒于动脑,因此频繁地捧着书本
  • 读书越多,不等于收获越多
  • 劣书——思想的毒药
  • 博学可以,但不要蜕变成书柜子
  • 心不在焉,人的精神就散掉了
  • 生活是一次创作,需要精心准备
  • 把读书当成单纯的消磨时间,也是在浪费生命
  • 热爱读书,但不要沉溺其中
  • 替别人思考的人和需要借助别人来思考的人
  • 当真正的思想者隐退……
  • 思考不能被任何活动替代
  • 一个人的价值
  • 高处不胜寒
  • 不能消化,不如不学
  • 思想,来自对大自然的体察
  • 只按照兴趣来行动,行之不远
  • 莫让自己的头脑依赖书本
  • 自己踏出的路,自己最熟悉
  • 盲信别人,就不能独立思考
  • Ⅶ 修炼强劲的心灵
  • 不同的心态看到不同的世界
  • 心灵是什么样子,言辞就是什么样子
  • 满足于自己内在的充足之人最幸福
  • 珍惜当下片刻的幸福
  • 生离死别消除了人的一切芥蒂
  • 善能征服一切
  • 睿智的格言取代不了生活经验
  • 变现成经验,格言才有价值
  • 快乐来自心灵
  • 不幸是人生的试金石
  • 在意名誉,往往忽视内在修为
  • 宽容,让人高尚
  • 克制欲念,痛苦才少
  • 怀疑别人,首先表明你不相信自己
  • 偏见增加了认识自己的难度
  • 未知让人恐惧
  • 世间的庸俗本是平常事
  • 世间万物,皆为一体
  • 天才皆有童真
  • 头脑清醒的人,行动有目的
  • 天才,无非是比常人更能克制情绪
  • 天才喜欢和朴实的人相处
  • 保持中庸
  • 健全的心灵待人坦诚
  • 记忆力越好,运用心理的能力就越强
  • Ⅷ 不堪孤独 就无法脱离庸俗
  • 我们不接受平常,因为不愿做庸人
  • 上升的路都很难走
  • 费脑筋的东西总是难以找到市场
  • 乐观主义是一种别致的自我欺骗
  • 见地深刻的人经常没有听众
  • 人,越有智慧越显得孤独苦恼
  • 卓尔不群的人必有一副不凡的相貌
  • 清楚明晰是天才的标志
  • 伟大思想的创造者必须具有领先时代的步调
  • 没有前瞻的眼光,就不能创造奇迹
  • 不为任何实利目的,才可能创造性工作
  • 时机未到,应该忍耐
  • 做自己想成为的人
  • 一切事物都有双重性
  • 天真的孩子也有不可改变的本性
  • 幸福有可能是消极的
  • 理性是一种虚妄,它把痛苦涂抹得面目全非
  • 惊人之作让人沉默
  • 欲求愈多,烦恼来得愈快
  • 珍惜拥有,学会满足
  • 从事一件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
  • 距离保证了健康地相处
  • 豪商巨贾一无所知是最不能原谅的事
  • 性格奇特之人很少是快乐的
  • Ⅸ 做个理智的人 更需要情感
  • 精神越伟大,所影响的时空范围越广泛
  • 依赖别人的思想甚于相信自己的思想
  • 攀登到更高的层次,需要一种“务虚”的悟性
  • 美好的生活只可远观
  • 思考岂能无感情
  • 所谓的快乐
  • 当我们快乐之时,总是毫无察觉
  • 若要不受迷惑,需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的价值
  • 我们应该设法保持目光远大
  • 崇高的愁思加剧了幻象的真实程度
  • 愉快和理智能帮我们避开痛苦和烦恼
  • 无知,都以生命的挫折为代价
  • 天性应当受到理智的监管
  • 人生就是一场介入痛苦的表演
  • 我们该如何使用我们的财富
  • 我们如何避免意志活动产生的痛苦
  • 使人更容易欢乐和痛苦的是人的虚荣心
  • 虚荣心下的择偶眼光
  • 妒忌和同情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 性格与生俱来,行为只是性格的外部表现
  • 智慧是一位不请自至的客人
  • 不要尝试改变他人
  • 对艺术的评价
  • 邪恶的谎言
  • 生活的美需要距离
  • 婚姻的陷阱
  • 幸福是不能占有的,它需要被分享
  • 对待幸福的两种不同态度
  • Ⅹ 悲悯之人最强大
  • 雄辩之人不需要旁征博引
  • 过分追求荣誉,只是在滥用自由
  • 勇气和善良是孪生兄弟
  • 树立道德完美形象的企图,暗藏消灭个性的险恶用心
  • 可笑的个人主义
  • 制造痛苦的人也只能得到痛苦
  • 最大的幸福是没有痛苦地落下生活的帷幕
  • 脱离私欲,会让我们更幸福
  • 悲悯自己
  • 辨明是非需要一颗敏锐的心
  • 对所有的人心怀善意
  • 同情象征着正义与博爱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说中很多的道理值得验证。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段美丽的偶遇,让我形塑更坚强的自己

      【展開更多學習!】🦉這本書要另外付費,我有支持並且常常拿出來作睡前的反思,真的很不錯👍另外,今天萬維剛老師也有加餐,介紹丹尼爾卡尼曼的新書《噪音》,有和我的學習經驗一點點美好的相遇。紀錄如下|日期:2021 年 5 月 31 日話題:萬維剛菁英日課第四季加餐《噪音)底下是給萬老師課程學習後的留言應用。——————————————————《思考快与慢》说的是人类判断中的「偏差」;《噪声》说的是人类判断中的............「噪声」。「判断(judge)」是指,大脑对事物的测量,并且必须形成一个客观结论。这里的重点是,当要做出判断的行为,是需要有两阶段的:描述 + 决策。丹尼尔卡尼慢再这两阶段,提出对应的:🌱描述:为了接近事实真相,避免错误。「预测性判断(predictive judgment),重视客观事实。🌱决策:「评价性判断(evaluative judgement),有部份主观,涉及个人价值观的本质问题。【启示】謹言:要对外讲个立场,需要交代来龙去脉,尊重客观事实的呈现,不能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若没有提出客观事实的描述,就断然下立场,顶多只能说自己的思维定式 (价值观) 驱动的作用,来做做交流、互相欣赏 (类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概念)。慎行:當必須接收外面给的判断,需要检验对方说的是否有事实根据?其文化生长背景给的价值观差异。因此绝对不要被莫名其妙的评价来降低自我。要有坚强的自我,不容他人随便来打击!例如,前几天我在自己的部落格摘录叔本华的短篇,用以记录当天发生事情感知的情感共鸣。隔天有一个人来留言,说:"叔本华最反对因果,哪里说过这句话"。~看到他堅持我的摘錄,不是叔本华的论点,叔本华不会这样说的... 他说他 "正在" 读《意志与表象》这本书,所以他非常清楚。我就回应他我文章中摘取的书本名称《叔本华静心课》、年份、作者就是叔本华;接着他又是反对再反对,说叔本华绝对不会这样想... 开始杠精出现。我就觉得很奇怪,他凭什么断定叔本华思考上不会有 "对话" 的瞬间呢?邀请他把来龙去脉交代一下,但是接着就比较情绪性地发言,说忠言逆耳?这件事我还是感到莫名其妙,但我因为是读翻译本,即使译者也是国内翘楚代表,我也不敢贸然为叔本华说话。我只是想尽办法找到德语原文,并且把原文复给他看;再来,我也找了 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这位网友说的《意志与表象》原文)。希望他能跟我说是第几页?我能进一步品尝大师的思考,我的回应是这样:《意志与表象》读了好多年,脑袋不好使... 这本书前言就告诉我,一定要先从康德读起,才能往下去读,我都还在摸索。大师思想太宏伟了,小妹我本身只截取能让自己当下舒缓的理解。您提到的观念,我目前无法消化.... 因为本文只是在《叔本华静心课》中文翻译本上睡前看的一小段,不知道是否翻译失误?我也还无法判断。但我想应该是自己懂得太少,我能力不够无法与您做进一步探讨... 有机会我去找《叔本华静心课》、《意志与表象》原文,好好思考。谢谢!祝您有美丽的一天~他接着就回: "到此为止,好话总是不中听" 很情绪性也不付责任的发言,是一种为反对而反对,也不交代清楚判断依据 (测量),就断章取义,或更糟糕直接进行提观点的判断。很開心🥳!今天有学习万老师引入的新书预告,让我知道好好把《噪声》这本书的价值回向给自己。我就能对前几天那位陌生人来留言的行为,感到更多感谢~~ 他是谁?再怎样厉害也不是叔本华本人吧?绝对没资格来帮叔本华背书阿。所以他的行为只是一场打喷涕而以,还好我当时留言的态度与内容是对的。远离就对~️觅儿|意外收到万老师加餐读《噪声》2021 年 5 月 31 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叔本华静心课》叔本华

        大爱叔本华,思想有深度。一、认识自己,拥有健康地心灵在认识的过程中,认识的越清楚,痛苦就会越深刻。也就是智慧越多,痛苦就更深刻。我们的偏见也会妨碍我们是事务的认知。需要获得成功也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孜孜不倦。而优秀的人总是晚熟的。也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经一事,长一智。并且要在逆境中认识自己,要牢牢地记住,当自己处于逆境时,遇到地人和事带来地感受,因为这些事会使得自己地心智得到磨练。认清命运,不要悲观,不要消极,要肯定自己。把心安顿在当下,不要对虚无缥缈看不到地未来,抱有较高地期望,因为一但没有实现后,带来地痛苦会更为深刻。学会避开暗礁险滩,才能成为一个快乐幸福之人。二、锻炼冷静力,锤炼心智要肯定自身地价值,再遇到不顺心地事时,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顺心地事,可以当作是生活地调味剂,生活需要一些不顺心地事来教会我们谦虚、冷静。如果没有曲折、困难,那么将变得不可一世,嚣张跋扈。要学会看清本质,冷静面对。面带微笑的人,不一定是善良的人,有可能是笑里藏刀的恶棍。相反,面无表情的人,也不一定是心胸狭隘之人。世事无常,再遇到挫折时,不要感到悲哀。柏拉图也提到过 “没有一件人间俗事值得我们为它牵肠挂肚。” 我想,这就是冷静力的最高境界吧。对待真伪要有一个辨别能力。要多想想自己已经拥有什么,而不要想我们没有什么。缺乏的东西,如果没有获得,过多的思考,那么就会带来焦虑和不安,无法使得我们的心安住在当下。三、保持清醒,秉承 “悲观” 态度对待痛苦的记忆,要学会忘记,并且忘得一干二净。不应当以牺牲痛苦为代价去得到愉快,或冒险去招致痛苦。学会坦然的面对生活的不幸。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我们所处的世界。不要通过他人外表所呈现的东西,来判断一个人的全部性格,仔细看,每张面孔都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再表达情绪,以及自己看不顺眼的东西。真理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要有内在,即 “智慧”,就像玫瑰花,玫瑰花都是带刺地,但也有很多带刺的却不是玫瑰。“悲观” 态度,即要减少对欲望地追求,拥有财富,也不一定会拥有快乐。四、看淡生死,从容不迫不要被身外之物所束缚,拼命地追赶,也许并不是我们所需要地。而生活中最让人觉得开心地事,大概就是把每一天都活成新的一天,让生命充满魅力。也许有一天,我们的肉体会死去,但是精神常存,那么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对于无法实现的事情,要学会放下,“常微笑,懂知足”。五、身心入世,感受真真切切天才会更多的感受到痛苦,要学会与痛苦相处,那么就需要智慧。我们看待风景的心情,其实就是修为的体现。要热爱大自然,感受它富有的美感。珍惜当下的宁静,也就是心灵的宁静,人生之乐稍纵即逝,需要全身心投入,须抓紧和珍惜当下的分秒片刻,“最伟大的智慧,便是把握现在”。六、读书思考,受益无穷需要具备辨识能力,要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鉴赏一件艺术品。阅读没有价值的书,属于浪费时间。读书要思考,才是真正的读书,如果只是生搬硬套他人的思想,那等于没有读书。安静的阅读,会如饮清茶般身心愉悦。一味的读死书,懒于思考,或假装勤奋,把读书一事表现给他人看,实在是没有必要。“精神食粮” 也要适合而至,太多则会有害无益。不要做书柜的 “蛀虫”,而要做夜晚的 “明灯”。我们都是生活的作家,需要用心来书写,需要用心对待。单纯的只是把读书当成一件消磨时间的事,不如睡觉不要读书,因为那是一件浪费生命的事情。读书这件事,应当是自发的。不要盲目听信他人的观点,要独立思考。一个人有很多的朋友,也许并不真实,因为他们乐于溜须拍马,只不过是需要身边的朋友的吹捧来证明自我成就与内在的价值,而有极少朋友的人,不管好坏,他一定是真实的。因为在高处,所以学会独处。抑制住疾恶如仇的感愤,也需要智慧。七、拥抱世界,修炼强大心灵我们的言语,就是自我看待世界的样子,也就是心灵的样子。善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征服一切,所有的虚弱、卑劣,在善的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真正的快乐,源自于心灵。只有自己清楚,是不是真的快乐。拥抱不幸,它是检验面对挫折的试金石,它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在不幸中自己的优缺点。克制住不必要的欲望,比如追名逐利,它并不会给生活增添快乐,反而会带来痛苦,要降低不必要的追求,痛苦才能减少。天才都是干净的,因为它的 “心” 如孩子般天真。八、享受孤独,自得其乐要学会沉淀,享受孤独,独处时的宁静,那是上天赠与的一份礼物。同时,越有智慧的人,不同于平庸之辈,它会越显得孤独苦恼。“为人生之旅做准备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充分的顺从和忍耐的精神”。要努力克服自身缺点,发挥优势,找到自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那个自我,源自于自己的内心深处。九、理智征服情感,避开痛苦思考需要情感,也要勇敢的追求真理,学会与自我和解,与世界和解。不管周边发生什么,要保持理性,勇敢的走下去。在前行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诱惑与假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判断,不动摇,不被迷惑,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避免不必要的意志活动,也是减少痛苦的一种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只有在愚人的世界里,才可以体现出来。虚荣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因为虚荣永无止境,它会激发人的嫉妒心。不要尝试去改变他人以及他人的思想方法,如果他人与自己的意见或行事作风不一致,最好的态度,就是保持沉默。可以远离,但请一定不要严厉苛责。十、保持悲悯之心,大智若愚人和低等动物的差别,大致就是,人可以感受到超越肉体的幸福并去追求,而过分的去追求外在的荣誉,只是在滥用自由。对待不幸,要有同情心,保持悲悯的态度。也要悲悯自己,幸福是虚妄的,而痛苦确实真实的。在生命的某个特殊的时期,也许正经历着一些事,它让我们放不下,难以释怀,但待时日渐远,发现当时经历的事情,只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会教会我们成长。对待所有的人和事,要心怀善意。不管遇到多么卑微、可怜、可笑之人,都要心存善意,尊重他们。即便遇到讨厌的人,也要告诉自己 “是的,这世界是免不了这么丑恶的东西,宽恕他吧!”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过分的强加施予他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不可能去诋毁、伤害他人,也不会给他人带来痛苦。他的行为都是博爱与正义的象征。从翻阅第一个页开始,我便知道,他写的每一段我都要读,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我,需要反复斟酌。废寝忘食地阅读完了整本书,受益匪浅,此书就像暴风雨中地一道亮光。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章同人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隶属重庆出版集团,主要致力于经典图书和畅销图书的策划与营销,在文学、社科图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拥有一批中外的重量级作家、学者资源。公司倡导文化品味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宗旨,主张图书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智慧源泉,强调图书的品质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