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29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法律的底层逻辑,不是公平正义,而是理性选择。
内容简介
我们依稀觉得是人类“创造”了法律,所以应该已经很了解它了,但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法律的深层逻辑和人类的道德直觉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吗?绝大多数法律人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接受的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毁灭了这种希望。
法律最古老的源头应该是个最简单的算法,即“返还法则”,它是人类制度文明的逻辑起点,也是民法和刑法的共同源头。
本书讲述了从返还法则到复杂法律制度的演化史,以此呈现法律的深层逻辑,打破部门法的界限,以联结思维取代割据思维,把不同门类的法律知识点重新组合,进而实现法学内部及法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1章奠基
-
文明的源头是个简单的算法
-
演化、智力与时间
-
自我意识、中枢指令与分布式决策
-
理性、本能与自由意志
-
人性、公平感与丛林法则
-
性、血缘与利他主义
-
参考文献
-
第2章联结
-
“倒亦有道”
-
法律模拟市场
-
事故降级
-
偶然性、概率和误差
-
增加冗余
-
边际分析
-
责任的分摊与转移
-
事故的升级和叠加
-
民刑分界是一种投资组合
-
参考文献
-
第3章还原
-
霍布斯丛林和公地悲剧
-
从冲突到和平
-
合作、交易与合约
-
实力界定权利
-
产权的起源:从契约到规则
-
婚姻是产权和交易的竞合
-
从交易到市场
-
参考文献
-
第4章纵横
-
权力的起源和社会分层
-
黑风寨和绿林营的故事
-
国家的起源及其生态学基础
-
权力的游戏危机四伏
-
演化的人性:从猎人到农民
-
诉讼的前夜:战争和决斗
-
司法的性质和功能:不止“定分止争”
-
参考文献
-
第5章演化
-
最大化标准不可计算
-
自然法作为演化的起点
-
为什么人类青睐返还法则
-
返还法则的演化
-
罪责评价指数
-
惩罚的尺度和算法
-
犯罪编码:刑法的结构合理吗?
-
法律形态学的先天不足
-
参考文献
-
第6章分离
-
合约的遗漏和补充
-
民法的起源与立法的路线图模式
-
为什么民法学不如民法聪明
-
交易习惯的起源
-
沉默的声音
-
菜农和养蜂人的故事
-
法律的强制性
-
参考文献
-
第7章变迁
-
后果与真相
-
罪刑法定
-
监狱的诞生和轻刑化
-
民刑分界与法律的控制范围
-
有限责任的来龙去脉
-
欠债还钱的风险控制
-
高利贷的前世今生
-
执法冗余和多样性红利: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我们追求公平其实就是一种内心对完美的追求,但是事实上有很多的悖论冲突喝信息不全,追求完美就是一个无底洞。法律只是一种纠偏的制度设计,让社会能更小成本的继续运转下去。我们有一些矛盾就此止住,避免彼此更大的消耗。
好书推荐,法律简史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821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十二)法律 - 法律自选《法律简史》(365)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法律的领域开始,选择法律自选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八本是《法律简史》,法律的底层逻辑,不是公平正义,而是理性选择。我们依稀觉得是人类 “创造” 了法律,所以应该已经很了解它了,但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法律的深层逻辑和人类的道德直觉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吗?绝大多数法律人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接受的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毁灭了这种希望。法律最古老的源头应该是个最简单的算法,即 “返还法则”,它是人类制度文明的逻辑起点,也是民法和刑法的共同源头。本书讲述了从返还法则到复杂法律制度的演化史,以此呈现法律的深层逻辑,打破部门法的界限,以联结思维取代割据思维,把不同门类的法律知识点重新组合,进而实现法学内部及法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2、精彩内容:①法律简史我对法律的理解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次是进入法学院之后,法学教育把我从外行变成了内行,毕业前通过司法考试,我学会了以专业的眼光看法律;但第二次变化来得有点突然,那是离开法学院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我忽然发现实践中的法律和书本上的法律不是一回事,太多东西需要从头学起,有时我甚至怀疑过去所受的法学教育…… 好像就是学了很多词汇…… 法律人眼里的历史,通常就是一些过去的故事 —— 那些伟大的法典,闪光的思想,还有卓越的法官、律师和法学家。但在我眼里,历史还可以是一种知识编码,一个按照时间顺序组装法律知识的框架。当然,这里所说的 “时间顺序”,不过是个逻辑上的先后次序。只要承认原因先于结果,需要先于满足,简单先于复杂,那么,诸如此类的命题 —— 契约先于规则,产权制度先于交易制度,松散型婚姻先于紧密型婚姻,侵权法先于刑法,负面清单模式的法律先于默认规则 —— 就是可以论证的。法律的底层逻辑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它应该是个算法 —— 可能任何事物的深层逻辑都是个算法(不是说 “万物皆可算” 嘛),法律经济学以最大化标准为指针最早揭示了法律的数学结构。但是,本书拒绝使用最大化标准,这倒不是因为它错了,而是因为我觉得它不可计算。真实世界里的法律决策承受不了很高的计算量,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法则。法律是演化的,永远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有剧烈的变化,也有相对的稳定,但没有最优,只有更优。②法律奠基自然选择锁定了人性,也奠定了法律的基本逻辑。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背后的操控者远不只是文化、理念和主权者的命令,还有塑造了人类肉体和灵魂的 DNA。人类群体最古老的制度逻辑就是返还法则,返还法则就是法律的 “历史之根”。武老师漫不经心的半句话,进入我的脑海就像打了一道闪电,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刑法上的 “同态复仇” 和民法上的 “等价赔偿” 居然可以合二为一,同一件事居然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说。然后我就开始想入非非了,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刑法和民法有个共同的历史源头吧…… 这个想法逐渐变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若果真如此,那么这个共同的源头应该是什么?或者换个问法:人类最古老的制度逻辑应该是什么样子?法律人倾向于把法律看作一个独特的行业,把法学看作一个自治的学科,这既不明智,又很危险。自我封闭容易制造人为的割据,切断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我们知道,和广阔的大陆相比,岛屿上的生态系统是相当脆弱的,一旦遭遇大陆物种的入侵,岛屿的生态就可能遭到重创甚至彻底崩溃。封闭的专业领域就犹如一个知识上的 “生态岛”,要避免自己的专业陷入生态岛的状态,就得采取开放的姿态。③演化、智力与时间世界上还有很多复杂的东西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人为设计的,比如城市、社团、国家、互联网、全球贸易网络,以及人类社会的法律制度。之所以说这些东西不是天然的,是因为有人类的心智参与其中;之所以说它们也不是人为设计的,是因为其中还包含着进化的力量,进化甚至是主导性的力量。进化需要时间,进化的程序一经开启,时间就可以替代智力去创造奇迹。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崛起靠的不是孔武有力、尖牙利爪或致命的毒液,而是智力 —— 一种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通过计算多种参数来模拟事态的变化,人类因此能够面向未来,预测后果,人脑就是个预测机器。智力最重要的功能与其说是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不如说是节省获得正确答案所需要的时间。老好人组成的社会在进化上是不稳定的,而被返还策略覆盖的群体却可以有效抑制坏蛋的数量。返还策略可以随环境变化做些微调 —— 更宽容一点、更苛刻一点或能为自己的随机错误感到懊悔 —— 但总体上,返还策略在进化上是稳定的,是一种 “进化稳定策略”。这意味着,至少在群体层面上,返还策略就是人性的天花板。
法律对我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从全书我们可以找到各个场景我们的行为准则,在当代,法律对我们生活的渗透无所不在,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义更加重要。在提倡兼顾平等与效率的同时,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实现,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也给我们提供了最大的自由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