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8千字
字数
202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物为中介,探索“做中国哲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内容简介
受西方哲学影响,当代中国哲学长期以抽象的概念和范畴为对象,而忽视对经验领域具体的人、事、物的思考,这与中国古代典籍对人物与故事的重视背道而驰。为此,陈少明倡导将“做中国哲学”当作一门与经验领域息息相关的“手艺”,以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代替抽象的概念分析,辅之以“溯源”和“拼贴”的手法,从而跳出“从概念到概念”的窠臼,以“物”为中介探索进入和诠释中国哲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本书收录的十篇文章,是陈少明近十几年对“物”及其意义结构进行深入思考的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心与物、道与器、经典世界与历史世界的关系,涉及对孔子“在陈绝粮”、王阳明“南镇观花”、“特修斯之船”等历史典故和哲学公案的全新讨论,以及对商周青铜器、王羲之《兰亭序》书帖等具体的“物”之精神内涵的发掘与阐释,体现了建构与西方形而上学截然不同的“道器形上学”的宝贵尝试。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哲学的手艺
- 1.问题
- 2.描述
- 3.溯源
- 4.拼贴
- 5.手艺
- 6.释题
- 一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 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
- 1.识人
- 2.说事
- 3.观物
- 4.问学
- 二 “心外无物” 一个心学命题的扩展研究
- 引言:从“南镇观花”说起
- 1.问题症结:物与非物
- 2.在心、物对立的谱系中
- 3.以心为本,纳物入心
- 4.从心-身到伦理
- 5.心灵塑造文明
- 余言:哲学的在场感
- 三 说器
- 1.器的世界
- 2.礼器:可捉摸的意义
- 3.孔子观器
- 4.墨、道之器观
- 5.经典的道器论
- 6.新器观
- 四 道器形上学新论
- 1.观器
- 2.即器言道
- 3.问道
- 4.救道:经世与玄思
- 5.形上学的衍生
- 结语
- 五 作为精神现象之“物”
- 1.“观物取象”
- 2.物的谱系分析
- 3.精神对象化:以纪念品、文物为例
- 4.文物与文化
- 结语
- 六 物、人格与历史 从“特修斯之船”说及“格物”等问题
- 1.古典悖论,或者思想实验
- 2.人格与历史之物
- 3.“格物”新解
- 4.物的精神性
- 结语
- 七 经典世界中的《兰亭序》 一个哲学的视角
- 1.事、文、书:“三位一体”
- 2.进入经典世界
- 3.临摹的现象学
- 4.千载遗墨意无尽
- 结语:精神的碑石
- 八 什么是存在? 再论《兰亭序》的经典化
- 引言
- 1.诞生
- 2.隐没
- 3.重现
- 4.经典
- 5.遗产
- 余论
- 九 什么是“经典世界”?
- 1.“经典世界”的界说
- 2.起源:文本与言传
- 3.进入“历史”的通道
- 4.同一个“世界”
- 5.“活化石”与“矿藏”
- 6.共同体如何“想象”?
- 7.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 十 “精神世界”的逻辑
- 1.从自然到社会时空
- 2.精神世界:空间向度
- 3.精神世界:时间向度
- 4.精神生活的意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