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7千字
字数
2022-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刻探讨现代化背后的知识理论,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资源。
内容简介
明末清初以来,尤其鸦片战争之后,中西关系的问题是中国知识界急欲解决而又长期不得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书梳理了前辈学者对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三种处理路径:西化派、复古派和调和派,分析了其各自的独到和偏颇之处,尝试回到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张力源点,接续前辈学人的自觉探索和批判,重新审视中国走进现代社会的道路。
作者提出,现代化是现代性的历史落实与制度表现,倘若没有对于现代化种种现象背后“知识理论”及其“理性化”特质的探讨,此种“现代化之路”往往流于一种愿景或是迷途。由此来看,无论是胡适的“学术独立”还是冯友兰的“自由之路”都有着深层次的理论缺憾,因为二者忽视了现代化进程的理性特质和知识体系。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人生论”则应当自觉予以继承、深化和拓展,尤其是其对应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自觉。
本书对于现代化背后的“知识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以“知识创新”为中心,基于“知识体系”自觉来回应“知识主义社会”到来的理论方案,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及其相关方案反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资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从中国近现代的百年历程看“中国到自由之路”的可能性开展
- 一、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 二、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同态度
- 第一章 对“自由之路”与“学术独立”的批判与问题源点回归
- 第一节 冯友兰“中国到自由之路”何以不可能?
- 一、新实在论视角下的东西文化差异
- 二、冯友兰文化观的唯物论基础
- 三、对冯友兰文化观的批判与反思
- 第二节 胡适“学术独立十年计划”何以失败?
- 一、胡适“学术独立十年计划”之基本主张
- 二、作为“分科治学”的“学术”
- 三、缺乏知识理论基础的“学术独立”计划难以实现
- 第三节 回到“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的困境原点
- 一、现代化的实质是理性化
- 二、现代化的内容与中国工业化进程之特点
- 三、知识是现代社会的基础
- 第二章 对儒学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新人生论”之提出
- 第一节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之张力何在?
- 一、陈独秀对儒家及孔教之批判及其现实针对性
- 二、孔子思想的独特价值及其与现代生活之张力
- 第二节 新人生论之提出及其反省
- 一、新文化运动的终极目标
- 二、新人生论的提出与“打倒孔家店”
- 三、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 第三节 从思维方式上审视儒学传统与现代生活张力之化解可能
- 一、新人生论与思维方式
- 二、传统思想之思维方式审视
- 三、对话与问答:经典比较与思维方式歧异
- 第三章 批判性继承与方法论自觉
- 第一节 逻辑分析方法的中国式解读
- 一、逻辑分析法之代表性人物
- 二、冯友兰“逻辑分析法”解析
- 三、洪谦对冯友兰“逻辑分析”观之批评
- 第二节 归纳法与科学
- 一、中国无科学?——人文学者之回答
- 二、中国无科学?——“中国科学社”的回答
- 三、无归纳方法则无科学
- 第三节 怀疑论方法
- 一、怀疑论的挑战
- 二、怀疑论的作用
- 第四节 直觉论
- 一、直觉方法在现代中国的流行
- 二、逻辑分析方法与直觉方法之辅成关系
- 第四章 知识主义社会视角下“自由之路”的重建可能
- 第一节 “知识”的现代角色以及知识主义社会的到来
- 一、求知与人性
- 二、知识与力量
- 第二节 知识主义社会中人的行动结构
- 一、现代人的行动结构及其本质
- 二、知识、技术与现代人的行动结构
- 第三节 知识主义社会生活中的逻辑分析与直觉思维
- 一、逻辑分析与概念思维
- 二、天地境界与直觉思维
- 三、逻辑分析与直觉思维之辅成补益
- 第四节 知识创新——知识主义社会的“自由之路”
- 一、知识创新引领社会发展
- 二、如何实现知识理论创新
- 结语 知识主义宣言与自由之路
- 一、知识的性质与人的本性
- 二、知识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 三、知识是高质量权力之源
- 四、知识理论引领现代人文艺术、体育
- 五、建筑、设计等知识理论是美化城市的基础
- 附录一 胡军教授的学思历程及其反省
- 引言:撇开“业余光芒”回到“专业特长”
- 一、胡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及问题意识
- 二、传统与现代之张力及其化解
- 三、小结与批评
- 附录二 胡军教授论著、译作编年目录索引
- 一、中文著作类
- 二、中文论文类
- 三、外文论著类
- 四、译著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