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2千字
字数
202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道德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内容简介
在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把握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除了运用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外,还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挖掘其传统文化的根脉。目前既有的研究大多从道德发展史或伦理思想史的角度梳理各个历史阶段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容,缺少从思想家个体入手的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以孔子、孟子、庄子、董仲舒、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七位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框架模式,完整、清晰地梳理和勾勒了思想家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并深入解读了某些重要思想,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者、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导言
- 一 “道德教育”“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 二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 三 区分和澄清概念的意义
- 第一论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
- 一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 二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 三 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思考
- 第二论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
- 一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 二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 三 对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思考
- 第三论 庄子道德教育思想
- 一 庄子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 二 庄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 三 对庄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思考
- 第四论 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
- 一 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 二 董仲舒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 三 对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思考
- 第五论 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 一 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 二 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 三 对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思考
- 第六论 陆九渊道德教育思想
- 一 陆九渊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 二 陆九渊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 三 对陆九渊道德教育思想的思考
- 第七论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
- 一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条件
- 二 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 三 对王阳明道德教育思想的思考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