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抛掉褒贬的争论,从“人”的角度切入,重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有人褒扬之,说它怎么好,必有人厌弃之,说它怎么怎么坏,而且遗毒至今,让我们抬不起头来。而称颂的或批判的,对于传统文化到底内涵如何,却往往同样不甚了了,各以偏见与误解抵死相争。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不想再重复那些争论,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历史意识、思维模式、感性世界、德业担当、文化实践等各层面,说明古代文化在这些方面如何处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又显示了什么型态、有什么优缺点。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则正本溯源,说明其致误之由来。对华夏文明在现代变迁异化后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许。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序论
  • 一 立场
  • 二 方法
  • 三 体例
  • 第一讲 体气:感诸万物
  • 一 不以形体为崇拜对象
  • 二 不以人体为审美对象
  • 三 不以心体为二元对立
  • 四 知觉体验与气类感通
  • 第二讲 饮食:礼文肇兴
  • 一 上古文明的性质
  • 二 特重饮食的文明
  • 三 饮食思维的传统
  • 四 饮食文明中的人生与宗教
  • 五 饮食文明中的政治与礼教
  • 第三讲 男女:人伦渐备
  • 一 两性关系的想象
  • 二 姓氏与祖先崇拜
  • 三 始祖高与上帝
  • 四 性别思维的特色
  • 第四讲 封建:立此家邦
  • 一 敬人神
  • 二 立制度
  • 三 厚人伦
  • 四 辨中西
  • 第五讲 道术:内圣外王
  • 一 封建礼教
  • 二 郁郁乎文
  • 三 礼本太一
  • 第六讲 天人:通乎神明
  • 一 特殊的神人关系
  • 二 非超越性的天帝
  • 三 非奉诫待救的人
  • 四 自然自在之天道
  • 第七讲 王官:理性的礼制社会
  • 一 诸子出于王官之学
  • 二 王官本于宗法礼教
  • 三 理性化的支配型态
  • 四 社会变迁下的官学
  • 第八讲 史学:史官与历史意识
  • 一 “旧法”世传之史
  • 二 旧法世传之“史”
  • 三 旧法“世传”之史
  • 四 历史性的思维
  • 第九讲 用思:思维模式与方法
  • 一 思维的模式
  • (一)本末
  • (二)始终
  • (三)阴阳
  • (四)中和
  • (五)系数
  • 二 思维的方法
  • 第十讲 抒情:气感愉悦的世界
  • 一 风气声乐以生万物
  • 二 声歌舞踊以成君子
  • (一)精神
  • (二)声教
  • (三)声歌与声训
  • (四)诗教
  • (五)师儒
  • 三 君子兴诗感情成乐
  • (一)兴于诗
  • (二)感于情
  • (三)成于乐
  • 第十一讲 忧患:德业政治的担当
  • 一 天下:受命于天的帝国
  • 二 革命:应顺于民的政权
  • 三 国家:参错于家族的邦
  • 四 治国:异于家政的国务
  • 第十二讲 周公:文化实践的圣王
  • 一 思想史上的周公
  • 二 “轴心期”之谜
  • 三 集大成的创制者
  • 四 中国观的确定者
  • 五 礼乐文德的教化
  • 第十三讲 画歪的脸谱:孟德斯鸠的中国观
  • 一 想象远方的“异类”
  • 二 贬损“异类”的道德
  • 三 中国国情特殊论
  • 四 亚洲社会停滞论
  • 五 中国观的新典范
  • 六 精神发展的谱系
  • 七 孟德斯鸠在中国
  • 八 由历史发现历史
  • 第十四讲 由法律看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 一 西方的中国法律观
  • 二 总评:中国法律之性质
  • (一)法律在古代中国的地位
  • (二)中国法律的性质
  • (三)罗马法与中国法的比较
  • (四)法律与礼、俗的关系
  • 三 分论:法律的实施状况
  • (一)中国人守法的精神
  • (二)刑罚的残酷性
  • (三)判案的任意性
  • 四 超越偏见与误解
  • 第十五讲 华夏文明的异化与再生
  • 一 演化、变化、异化:文明转变与发展的模式
  • 二 变动中的文化: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
  • 三 流动的传统与再生的文明
  • 四 大陆、台湾、海外:全球化与华夏文明的新动向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内容丰富,多维度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很好的文化历史解读书籍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