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近20年实证研究的国内外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信息系统实证研究的20种重要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其应用现状,并对其实证研究的潜在方向进行了展望。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一些应用较广、成果丰硕的研究理论,如理性行为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还将一些研究较少、处于前沿的理论纳入书中,如控制错觉理论、民族志决策树理论等;不仅包括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等信息系统研究的常用理论,还包含社会临场感等跨领域、跨学科的理论。

本书有望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学术地位、社会认可度,为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并为研究人员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武器。

本书适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管理学等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从事管理相关领域实证研究的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技术接受模型:用户、环境、时间和系统因素的交互影响
  • 1.1 TAM理论演变及评述
  • 1.2 TAM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1.2.1 用户特征在TAM中的作用研究
  • 1.2.2 环境因素在TAM中的作用研究
  • 1.2.3 TAM在用户使用行为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
  • 1.2.4 系统差异在TAM中的作用研究
  • 1.3 结论与展望
  • 1.3.1 结论
  • 1.3.2 展望
  • 第2章 交互记忆系统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2.1 TMS理论演进及评述
  • 2.2 TMS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2.2.1 TMS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 2.2.2 TMS对知识整合的影响
  • 2.3 结论与展望
  • 2.3.1 结论
  • 2.3.2 展望
  • 第3章 期望确认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3.1 期望确认理论的演化
  • 3.2 期望确认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3.2.1 以确认后阶段为核心的适应性研究
  • 3.2.2 纳入确认前阶段的延伸性研究
  • 3.3 结论与展望
  • 第4章 印象管理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4.1 印象管理理论的起源及演进
  • 4.2 印象管理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4.2.1 印象管理的策略研究
  • 4.2.2 印象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 4.2.3 印象管理对员工关系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 4.2.4 印象管理对用户在线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
  • 4.3 结论与展望
  • 第5章 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5.1 社会资本理论的历史演进和理论解读
  • 5.1.1 微观层次取向研究
  • 5.1.2 中观层次取向研究
  • 5.1.3 宏观层次取向研究
  • 5.2 社会资本理论的分类研究
  • 5.2.1 内容维度研究
  • 5.2.2 关系强度研究
  • 5.2.3 关系类型研究
  • 5.3 社会资本理论的测度研究
  • 5.3.1 线下环境的测度研究
  • 5.3.2 信息系统领域的测度研究
  • 5.4 社会资本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5.4.1 技术与信息系统使用研究
  • 5.4.2 在线参与研究
  • 5.4.3 知识管理研究
  • 5.4.4 表现绩效研究
  • 5.5 结论与展望
  • 第6章 沉浸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6.1 沉浸理论的起源及其演化
  • 6.1.1 沉浸理论的起源
  • 6.1.2 沉浸理论的演化
  • 6.2 沉浸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
  • 6.2.1 沉浸的量度指标研究
  • 6.2.2 影响沉浸的因素研究
  • 6.2.3 沉浸体验对用户使用行为和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 6.2.4 沉浸体验对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绩效的影响研究
  • 6.2.5 沉浸引发的互联网问题性使用研究
  • 6.3 结论与展望
  • 第7章 结构洞理论及其在社交网络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7.1 结构洞理论的演化
  • 7.2 结构洞理论及其在社交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7.2.1 结构洞对用户在线参与效果的影响研究
  • 7.2.2 结构洞对个体表现绩效的影响研究
  • 7.2.3 基于结构洞的信息传播关键主体识别研究
  • 7.2.4 结构洞测度指标与算法研究
  • 7.3 结论与展望
  • 第8章 资源依赖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8.1 RDT的起源及演化
  • 8.1.1 RDT的起源
  • 8.1.2 RDT的演化
  • 8.2 RDT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进展
  • 8.2.1 基于RDT的信息技术对组织影响的应用研究
  • 8.2.2 基于RDT的信息系统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
  • 8.2.3 基于RDT的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
  • 8.3 结论与展望
  • 第9章 理性行为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9.1 TRA的起源与演变
  • 9.1.1 TRA的起源
  • 9.1.2 TRA的演变
  • 9.2 TRA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9.2.1 TRA在信息系统采纳研究方面的应用
  • 9.2.2 TRA在网络平台及信息服务使用研究方面的应用
  • 9.2.3 TRA在用户信息披露和共享研究方面的应用
  • 9.2.4 TRA在信息系统开发、评价研究方面的应用
  • 9.3 结论与展望
  • 第10章 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0.1 TPB的起源与演变
  • 10.1.1 TPB的起源
  • 10.1.2 TPB的演变
  • 10.2 TPB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10.2.1 TPB在信息系统、技术及服务采纳研究方面的应用
  • 10.2.2 TPB在在线学习意愿及行为研究方面的应用
  • 10.2.3 TPB在信息安全/隐私/伦理研究方面的应用
  • 10.3 结论与展望
  • 第11章 社会临场感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1.1 社会临场感理论及其应用的演化
  • 11.1.1 社会临场感理论的起源与演化
  • 11.1.2 社会临场感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
  • 11.2 社会临场感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11.2.1 社会临场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 11.2.2 社会临场感对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 11.2.3 社会临场感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11.2.4 社会临场感对群体行为的影响研究
  • 11.2.5 社会临场感对用户意向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 11.3 结论与展望
  • 第12章 控制错觉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2.1 控制错觉理论的起源与演化
  • 12.1.1 控制错觉理论的起源
  • 12.1.2 控制错觉理论的演化
  • 12.2 控制错觉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12.2.1 控制错觉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理研究
  • 12.2.2 控制错觉现象及其影响研究
  • 12.3 结论与展望
  • 第13章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信息系统净收益、影响因素及设计与优化
  • 13.1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演化
  • 13.1.1 初始D&M模型
  • 13.1.2 Seddon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 13.1.3 更新后的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 13.2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应用述评
  • 13.2.1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中的净收益研究
  • 13.2.2 影响信息系统成功的因素
  • 13.2.3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在用户相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 13.2.4 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在系统设计与优化上的应用
  • 13.3 结论与展望
  • 第14章 民族志决策树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4.1 EDTM的起源和演化
  • 14.1.1 EDTM的起源
  • 14.1.2 EDTM的演化
  • 14.2 EDTM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14.2.1 EDTM在特定群体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 14.2.2 EDTM在用户流失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 14.3 EDTM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发展展望
  • 14.3.1 改进建模与检验方法
  • 14.3.2 拓展应用情境
  • 14.4 结语
  • 第15章 媒介丰富度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5.1 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
  • 15.1.1 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基本内容
  • 15.1.2 媒介丰富度理论的发展
  • 15.2 媒介丰富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15.2.1 媒介丰富度对表现绩效的影响研究
  • 15.2.2 媒介丰富度对用户信任感及诚信行为的影响研究
  • 15.2.3 媒介丰富度理论在系统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 15.2.4 媒介丰富度理论在信息/沟通技术使用研究中的应用
  • 15.3 结论与展望
  • 第16章 手段目的链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6.1 MEC理论的演化
  • 16.2 MEC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16.2.1 MEC理论在信息产品及服务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 16.2.2 MEC理论在信息系统用户感知与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 16.3 MEC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展望
  • 16.3.1 MEC理论在决策支持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 16.3.2 MEC理论在人机交互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 16.3.3 MEC理论在信息系统组织和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 16.4 结论与展望
  • 第17章 动机拥挤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7.1 动机拥挤理论及其重要应用领域
  • 17.1.1 动机拥挤理论的起源与演化
  • 17.1.2 动机拥挤理论的重要应用领域
  • 17.2 动机拥挤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17.2.1 动机拥挤理论在在线社区采用中的应用研究
  • 17.2.2 动机拥挤理论在口碑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 17.2.3 动机拥挤理论在内容贡献中的应用研究
  • 17.3 结论与展望
  • 第18章 集体行动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8.1 集体行动理论的起源及演化
  • 18.1.1 集体行动理论的起源
  • 18.1.2 集体行动理论的演化
  • 18.2 集体行动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18.2.1 集体行动理论在在线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 18.2.2 集体行动理论在信息通信技术对组织开展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 18.2.3 集体行动理论在组织间合作开发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 18.3 结论与展望
  • 第19章 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19.1 自我效能的内涵及其理论演化
  • 19.1.1 自我效能的内涵
  • 19.1.2 自我效能理论的演化
  • 19.2 自我效能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19.2.1 自我效能理论在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研究中的应用
  • 19.2.2 自我效能理论在信息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 19.2.3 自我效能理论在信息共享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 19.2.4 自我效能理论在用户培训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 19.3 结论与展望
  • 第20章 服务接触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 20.1 服务接触理论的起源及演化
  • 20.1.1 对服务接触内涵的研究不断深化
  • 20.1.2 对服务接触模型的研究愈加完善
  • 20.1.3 服务接触理论的应用情境从服务营销领域拓展到服务设计领域
  • 20.2 服务接触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 20.2.1 服务接触理论在顾客电子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研究
  • 20.2.2 服务接触理论在顾客在线使用意愿中的应用研究
  • 20.2.3 服务接触理论在在线企业员工工作绩效中的应用研究
  • 20.2.4 服务接触理论在电子服务质量测评中的应用研究
  • 20.2.5 服务接触理论在服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20.3 结论与展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