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重点介绍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它主要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现代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提取、传输和处理的一般规律,提高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它主要应用概率论、随机过程和现代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提取、传输和处理的一般规律,提高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全书分9章,以信息熵为基本概念,以香农理论的3个基本定理为核心,系统地讲述香农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离散信息和连续信息的度量、离散信道和连续信道的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有噪信道编码定理、信息率失真函数、信道编码和网络信息论。本书注重概念,采用通俗的文字,联系实际,用较多的例题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实现原理。在各章的最后还附有小结和大量习题,便于读者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信息的概念和特性
  • 1.2 熵的概念
  • 1.3 信息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 1.3.1 信息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 1.3.2 信息论的研究内容
  • 1.4 香农简介
  • 1.5 本书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数学基础
  • 2.1 概率论基础
  • 2.1.1 概率空间
  • 2.1.2 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
  • 2.1.3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2.1.4 数字特征
  • 2.1.5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 2.2 马尔可夫链
  • 2.2.1 有限状态马氏链
  • 2.2.2 状态转移概率
  • 2.2.3 齐次马氏链
  • 2.2.4 马氏链的平稳分布
  • 2.3 凸函数
  • 2.4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3章 信息度量
  • 3.1 自信息、条件自信息和联合自信息
  • 3.1.1 自信息
  • 3.1.2 条件自信息
  • 3.1.3 联合自信息
  • 3.2 互信息和信息散度
  • 3.2.1 互信息的定义
  • 3.2.2 互信息的性质
  • 3.2.3 条件互信息
  • 3.2.4 信息散度
  • 3.3 离散集合的平均信息量(熵)
  • 3.3.1 信息熵
  • 3.3.2 条件熵
  • 3.3.3 联合熵
  • 3.3.4 熵的基本性质
  • 3.3.5 各类熵的关系
  • 3.3.6 熵函数的唯一性
  • 3.3.7 通信系统中熵的意义
  • 3.4 平均互信息
  • 3.4.1 平均互信息的定义
  • 3.4.2 平均互信息与熵的关系
  • 3.4.3 平均互信息的性质
  • 3.4.4 多随机变量的互信息
  • 3.5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4章 信源和熵
  • 4.1 信源的分类与数学模型
  • 4.1.1 信源的分类
  • 4.1.2 信源的数学模型
  • 4.2 离散信源
  • 4.2.1 离散无记忆信源和熵
  • 4.2.2 离散平稳信源和熵
  • 4.2.3 马尔可夫信源
  • 4.2.4 信源的冗余度
  • 4.3 连续信源
  • 4.3.1 连续信源的熵与平均互信息
  • 4.3.2 连续随机变量信息散度
  • 4.3.3 几种特殊分布连续信源熵
  • 4.3.4 连续信源最大熵定理
  • 4.3.5 熵功率
  • 4.3.6 符号持续时间不同的信源的熵
  • 4.4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5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
  • 5.1 信道的特性及其分类
  • 5.1.1 信道模型
  • 5.1.2 信道分类
  • 5.2 离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 5.2.1 离散信道数学模型
  • 5.2.2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 5.2.3 多符号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 5.3 连续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 5.3.1 加性噪声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 5.3.2 加性高斯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 5.3.3 加性非高斯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 5.3.4 并联加性高斯信道
  • 5.3.5 限带限功率高斯信道的信道容量
  • 5.3.6 香农信道编码定理
  • 5.4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6章 无失真信源编码
  • 6.1 信源编码简介
  • 6.2 离散信源定长编码
  • 6.2.1 典型序列与渐近均分特性
  • 6.2.2 定长编码定理
  • 6.2.3 定长码参数
  • 6.3 离散信源变长编码
  • 6.3.1 变长码的唯一可译性
  • 6.3.2 Kraft不等式
  • 6.3.3 变长编码定理
  • 6.3.4 变长码参数
  • 6.4 变长编码方法
  • 6.4.1 Huffman编码
  • 6.4.2 实用的信源编码方法
  • 6.5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7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
  • 7.1 系统模型和失真测度
  • 7.1.1 系统模型
  • 7.1.2 失真测度
  • 7.1.3 失真函数举例说明
  • 7.2 信息率失真函数
  • 7.2.1 定义
  • 7.2.2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 7.2.3 简单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
  • 7.3 离散信源R(D)计算
  • 7.3.1 离散信源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参量表示
  • 7.3.2 离散信源R(D)求解的矢量/矩阵表示
  • 7.3.3 参量s的意义
  • 7.4 连续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
  • 7.4.1 连续信源的平均失真函数
  • 7.4.2 d(x,y)只与x-y有关的情况下率失真函数的求解
  • 7.4.3 高斯信源的率失真函数
  • 7.4.4 限带白色高斯信源的率失真函数
  • 7.4.5 一般信源率失真函数的上限和下限
  • 7.5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 7.6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8章 信道编码
  • 8.1 引言
  • 8.2 纠错编码
  • 8.3 简单编码
  • 8.4 线性分组码
  • 8.5 其他信道编码方式
  • 8.5.1 卷积码
  • 8.5.2 Turbo码
  • 8.5.3 LDPC码
  • 8.6 本章小结
  • 习题
  • 第9章 网络信息论
  • 9.1 信道模型
  • 9.1.1 删除信道
  • 9.1.2 无线信道
  • 9.2 数字喷泉码的数学描述
  • 9.2.1 数字喷泉码的定义
  • 9.2.2 Tanner图
  • 9.2.3 度分布函数
  • 9.3 典型的数字喷泉码
  • 9.3.1 LT码
  • 9.3.2 Raptor码
  • 9.4 数字喷泉码的译码算法
  • 9.4.1 删除信道中的译码算法
  • 9.4.2 无线信道中的译码算法
  • 9.5 数字喷泉码的性能分析方法
  • 9.5.1 删除信道中的密度演化
  • 9.5.2 无线信道中的密度演化
  • 9.6 数字喷泉码的应用
  • 9.7 网络编码基础
  • 9.7.1 引言
  • 9.7.2 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 9.7.3 网络编码的数学描述
  • 9.7.4 网络编码的分类及特点
  • 9.8 网络编码实例:应用于蝶形网络
  • 9.9 网络编码的研究现状
  • 9.10 网络编码的应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