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哈佛大学日本和东亚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傅高义教授二十年磨一剑,社会学惊世之作《日本第一》续作。

内容简介

哈佛大学著名日本和东亚研究领域权威傅高义教授,继社会学研究代表作《日本第一》1979年风靡日本并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引起关注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持续观察、研究及更广范围的交流,重新审视“日本第一”的合理内核,回应日本经济和社会“哪里出了问题”,并结合美日中关系提出解决的思路。在这本八九万字的书里,傅高义以回应其名作《日本第一》在学界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为线索,书写了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回顾其日本社会研究的学术生涯,尤其着力早期到日本学习并做田野调查的经历、与各阶层交往的观察和收获,一个是回应《日本第一》1979年出版成名后,来自美国、日本及东亚社会和学界的反响,包括致敬和质疑,在日本经历从经济腾飞到“失去的二十年”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再度审视他的研究结果,重申他提出“日本第一”的合理内核,结合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日本需要第三次改革浪潮及美日中三国必须学会共事的重要性。可以说,经由此书,作者比二十年前著述时,更精准地概括出日本模式的优长与有待更新之处,他个人从青年学子到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主任的学术经历及经验教训,也在行将退休之际,传递给学界的同行。这些构成了本书的必读价值。此书另一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傅高义对其学术生涯做了回顾和经验总结,在社会学者的学术经验之外,平添了不少生动性,文风亲切可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缘起
  • 第二章 构想
  • 第三章 正确的时机和策略
  • 第四章 经验教训
  • 第五章 问题出在哪里
  • 第六章 自上而下的改革
  • 第七章 美日同盟
  • 第八章 积极应对世界形势
  • 第九章 三角关系
  • 第十章 政府服务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名应该改一改

    虽然作者是用日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情况来补充《日本第一》,但还是扯到了整个东亚地区,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预测大半都是错的。后半部分主要介绍自己如何为美国总统出谋划策,如何与日本首相财阀觥筹交错,甚至连中国的朱镕基总理都要向自己请教问题。附学术八卦一则:傅高义在主持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时没能让当时风头正盛的哈佛社会学女博士斯考切波留在哈佛,斯考切波一怒之下向校方抗议傅氏歧视女性,未获批准,只能远走芝加哥大学,她因此也下定决心,后来被邀请返回哈佛时就选择去政府系当教授,誓死不回社会学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你们分享一个我老师约翰・佩尔泽尔(John Pelzel)教授跟我说过的小故事。一九六一年某天,佩尔泽尔教授走在街上,迎面遇到了费正清。佩尔泽尔教授打了个招呼,开口问道:“有什么关于埃迪的好消息吗?” 他问的是赖世和。“出什么事情了?” 费正清反问道。“哦?他刚被提名为驻日大使了啊。” 佩尔泽尔教授回答道。结果,费正清脸色足足铁青了三十秒。他坦承这个消息让他很震惊。最后,费正清讲道:“这可不太妙。” 从这个小故事中,不难看出一个世代以前两大亚洲研究领军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都是那个年代所造就的伟大导师和沟通者,对美国的中国研究、日本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希望美国公众能理解亚洲。费正清缔造了研究机构,而赖世和承接了它。哈佛燕京学社与东亚中心之间的关系一度非常疏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见解深刻

        傅高义对日本的研究,见地深刻,本书是对《日本第一》的精彩回应。他在此书中对日本的成就再次判断也是很有见地。日本是一个精致的社会,是西方民主和东方文化完美结合的地方。日本除了人口老龄化及生育率下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经验值得东方国家学习和借鉴!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