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冰巨行星的美与谜》。

内容简介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阳系的两颗冰巨行星,此前的探测发现了围绕它们的新光环和卫星,目睹了海王星上始料未及的大暗斑和狂风,揭示了海卫一的壮观景象……现在,人类又在酝酿造访冰巨行星的新任务,新的探索大幕即将拉开。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2021年6月重要天象预告
  • 观星小提示如何避开光污染
  • 2021年6月星空
  • 宇宙“蛛丝”
  • 冰巨行星的美与谜
  • 星云是一“朵云”吗?
  • 它们会不会是陨石坑?
  • 空间站建造首飞成功“天和”核心舱顺利发射
  • 嫦娥五号追逐记
  • 同好摄影
  • 火星典故二三例
  • 天文的诗歌(上)
  • 全国“天象”大收集(3)日晕
  • 植物装点夜空(下)——古典星图中的植物
  • 天文史上的5月
  • 5月书单天文新书推荐
  • 盖天说与天人关系的建构
  • 心系科普事业,关爱青少年成长——深切缅怀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先生
  • 如何理解轨道根数
  • 2020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试题答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学家提出在月球建立生物基因库

    科学家提出在月球建立生物基因库在 2021 年 IEEE 航空航天会议上,几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在月球上储存 670 万种地球物种的基因样本,以便在未来可能发生全球危机的时候,让月球成为承载着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诺亚方舟。这项看似不可能的计划,是由亚利桑那大学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学教授杰坎・汤加提出的。建立物种的基因备份来保护多样性,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这之前,全球就有多地已经建立了国际种子库,储存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样本。而汤加教授计划在月表以下的熔岩管当中建立储存库,通过将基因备份储存在另一个星球上,进一步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数十亿年前,月球上仍旧有活跃的火山活动,当熔岩流通过地下,就在沿途形成了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的管状结构,也就是熔岩管结构。熔岩管位于月表以下,可以保护储存库免受太阳辐射、微陨石、以及月表剧烈的温度变化等影响。通过计算汤加认为,如果要运送 670 万种生物样本到月球储存,需要进行 250 次火箭运输任务。这个数字没有想象的夸张,不过也不少;要知道,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也才进行了 40 多次火箭发射任务。目前,汤加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研制被称为 SphereX 的微型机器人,SphereX 能够在熔岩管中收集碎石、尘土、岩石的样本,得到熔岩管的布局、温度和内部组成信息。除了建设月球方舟,这也会成为登月基地建设的重要信息来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文,下辈子能选你做专业吗?

      天文,下辈子能选你做专业吗?虽然读了三年理科,但是复读转了文科。与理科专业再也无缘了。这期的天文奥数,完全看不懂,真的是觉得自己在 21 世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只会搞些大而化之文字的小助理… 还好,有这么通俗的天文爱好者杂志可以看,气若游丝地与科学前沿保持一点虚妄、飘渺的联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在的宇宙看起来像是一块海绵。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任何海绵一样,宇宙看上去有空洞,有海绵的纤维,有纤维相互连接的结点,还有大片纤维组成的面。这种说法并不是我的肆意想象,而是宇宙学模拟的结果。在超级计算机中,我们可以组建一个小小的虚拟宇宙,根据宇宙学模型来设置物质成分和空间曲率,让这个宇宙从极早期演化到我们现在的时间。超级计算机会为我们呈现在漫长的时间中,宇宙的结构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化,其中的物质又是怎样分布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 1981年10月, 已于2010年度转制为企业,成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资人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综合性的科技出版社,也是北京市科普传媒基地。 本社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坚持“传播科技知识,创造精彩生活”的方针,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目标,出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科普、少儿、生活、文化教育、大众社科类图书及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