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外语教学应重视文化教学,跨文化视角下探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承担新角色和任务。
内容简介
《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论述外语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文化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文化教学的方法有哪些”。第一章阐述了跨文化交际学这门新兴学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后面的论述作了铺垫,说明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成果应该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阐述国内外有关文化教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前人的经验,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从外语教学本身出发,论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即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释,从语音、句法、词汇、语用、语篇的角度来论述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开展文化教学的必然性;第四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论述进行文化教学的内容,宏观方面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微观方面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第五章在分析与文化教学相关变量的基础上,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文化教学方法的探讨。《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之二是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时代需求、实现外语教学最终培养目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第六章主要论述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的密切关系。通过对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阐述,来构建适合教学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提出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之三是明确在外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学生、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与应承担的任务。第七章主要分析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比如“费时低效”、缺乏思辨能力、缺乏批判意识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第八章主要就“新形势下,教师如何调整自身的角色以适应改革的需要”、“新形势下,如何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两大问题进行探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1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 1.1 文化
- 1.1.1 文化的定义
- 1.1.2 文化的分类
- 1.1.3 文化的特征
- 1.1.4 文化理论
- 1.2 交际
- 1.2.1 交际的定义和本质
- 1.2.2 交际的构成要素
- 1.3 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 1.3.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 1.3.2 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 1.4 跨文化交际学
- 1.4.1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
- 1.4.2 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
- 1.4.3 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小结
- 2 国内外文化教学的沿革
- 2.1 国外语言文化教学研究
- 2.1.1 分割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 2.1.2 文化教学依附于语言教学
- 2.1.3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 2.2 国内语言文化教学研究
- 2.2.1 萌芽期:我国的语言文化教学呈现出“禁”和“代”的特征
- 2.2.2 文化教学的兴起和发展
- 2.3 小结
- 3文化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 3.1 语音与文化
- 3.2 句法与文化
- 3.3 词汇与文化
- 3.3.1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看词语的文化内涵
- 3.3.2 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看词语的文化内涵
- 3.3.3 从隐喻的角度看词汇的文化内涵
- 3.3.4 习语的文化内涵意义
- 3.4 语用与文化
- 3.4.1 语用规约的文化差异性
- 3.4.2 会话合作原则的文化差异性
- 3.4.3 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性
- 3.5 语篇与文化
- 3.5.1 Kaplan之不同语言文化思维图式的假设
- 3.5.2 Kaplan假设之缺陷
- 3.6 小结
- 4文化教学的内容研究
- 4.1 价值观
- 4.1.1 世界观:“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 4.1.2 人际关系取向: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 4.1.3 时间取向:圆式时间观念与线式时间观念
- 4.1.4 活动取向:“求稳”与“求变”
- 4.2 思维方式
- 4.2.1 “重人伦”与“重科学”
- 4.2.2 直觉经验性与理性实证性
- 4.2.3 整体性与局部性
- 4.2.4 模糊性与精确性
- 4.3 非语言交际
- 4.3.1 体距和体触行为
- 4.3.2 体态语
- 4.3.3 目光语
- 4.3.4 面部表情
- 4.4 语言交际
- 4.4.1 称谓语
- 4.4.2 恭维语
- 4.4.3 邀请
- 4.5 小结
- 5 文化教学的方法研究
- 5.1 文化学习的本质
- 5.2 影响文化学习的因素
- 5.2.1 学习者
- 5.2.2 环境
- 5.2.3 教师
- 5.2.4 教材
- 5.2.5 测试
- 5.3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 5.3.1 焦虑/不确定协调理论(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BDAUM)与外语教学
- 5.3.2 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与文化教学
- 5.4 文化教学大纲
- 5.5 文化教学原则
- 5.5.1 循序渐进原则
- 5.5.2 对比性原则
- 5.5.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5.6 文化教学的方法
- 5.6.1 文化包(cultural capsules)
- 5.6.2 文化丛(cultural clusters)
- 5.6.3 关键事件(critical incidents)
- 5.6.4 文学作品分析
- 5.6.5 人种学方法
- 5.7 小结
- 6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6.1 交际能力
- 6.1.1 语言能力
- 6.1.2 Hymes、Canale & Swain和van EK的交际能力观
- 6.1.3 交际能力的局限性
- 6.2 跨文化交际能力
- 6.2.1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
- 6.2.2 国外学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观
- 6.2.3 国内学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观
- 6.3 教学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 6.3.1 多元互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 6.3.2 外语教学情境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则
- 6.4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结合: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
- 6.4.1 交际语言教学法与外语教学
- 6.4.2 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的目标
- 6.5 小结
- 7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 7.1 我国外语教育取得的成绩
- 7.2 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7.2.1 英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
- 7.2.2 批判意识的缺失
- 7.2.3 思辨缺席
- 7.2.4 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一条龙体系”
- 7.3 改革措施
- 7.3.1 思辨能力与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 7.3.2 测试的改革
- 7.3.3 提倡新的教学理念
- 7.4 小结
- 8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 8.1 教师角色的转变
- 8.1.1 中介者角色
- 8.1.2 反思性实践者(从业者)角色
- 8.1.3 研究者角色
- 8.2 教师专业发展
- 8.2.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8.2.2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 8.2.3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8.3 小结
- 参考文献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