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6千字
字数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值得终生阅读的佛学经典。只要人的心里有不安全感存在,就一定会有信仰。
内容简介
佛陀在2500年前到底说了什么,能赢得世人如此的尊敬与景仰?甚至包括如爱因斯坦等现代怀疑论科学家们都如此?他到底说了什么,能感动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西藏一路跪拜到菩提迦耶?如何才能成为佛教徒?
《正见》 以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解脱万千烦恼,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目录
-
版权信息
-
简体中文版序
-
推荐序(一) 生命的真谛
-
推荐序(二) 一场没有戏的好戏
-
译者序
-
自序
-
第一章 造作与无常
-
婴儿摇鼓及其他分心物
-
追寻真理可能像件坏事
-
佛陀的发现
-
“在目前是”
-
然而我们仍然忽略它
-
不稳定性
-
因与缘:蛋已煮熟,你无法改变它
-
明了的利益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无常是好消息
-
老沙弥的故事
-
第二章 情绪和痛苦
-
个人快乐的定义
-
社会化的快乐定义
-
无法计数的各种情绪
-
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
-
习气:自我的盟友
-
与自我作战
-
那么爱呢?
-
第三章 一切是空
-
抓住空性
-
我们有限的逻辑
-
昨日之河流:接受部分逻辑
-
佛陀不是被虐待狂
-
相对真理:有“某种程度”的存在
-
“是你的执着困住了你”
-
实相:不是寓言,不是魔术,不会致命
-
领带与情绪的圈套
-
佛陀的教法:佛法作为安慰剂
-
明了的利益:续集
-
第四章 涅槃超越概念
-
天堂:终极的假期?
-
快乐不是目标
-
快乐的陷阱
-
希望以及本初清净
-
穿过黑暗风暴的一束光
-
什么样的感觉?
-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好处
-
没有分别,没有概念,没有牵绊
-
出离心:虚空是尽头
-
结论
-
见地是最终的参考点
-
四法印的美妙逻辑
-
深入了解业报、清净和非暴力
-
四法印:无法分割的整体
-
出离中的丰富
-
茶杯与茶:在文化中的智慧
-
修持祥和
-
后记
-
感谢
展开全部
穿透表象的认知革命
本书仁波切大师对佛教徒的定义是:接受四法印(四圣谛)的人,就是佛教徒。四法印作为佛教思想的基石:诸行无常:揭示万物依存共生的本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某个事物是和合而成的,它就是 “无常” 的。只有破除对 "永恒" 的执念,就能接受变化,这种无常观并非消极宿命论,而是赋予人转化困境的勇气。"认清因缘不稳定,反而能生起无畏之心"。诸漏皆苦:颠覆传统情绪认知,快乐本质是 "不确定的愉悦感",正如恋爱时的甜蜜伴随分离焦虑。知道” 自我” 是不稳定、没有本质、它本身就是痛苦,不是字面上的 “生命是痛苦”,而是 “知道痛苦”。诸法无我:一切的情绪,诸如爱、恨、嫉妒等,基本上都来自 “我执 “,而对于 “我” 的执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的情绪。揭示自我认知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暂时聚合。就是要我们 “知道痛苦” 后,通过修行明白:我们的痛苦并非真实存在。涅槃寂静:在一个本身就是无常而不是实存的系统中,不断寻求永恒与实存,必然会产生痛苦的结果。佛陀所开的处方是,你必须舍弃,这就是 “出离”,你所舍弃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你舍弃的是无知的期望,超越二元对立的终极自由。涅槃被诠释为 "概念消融后的清明",如同放下对 "完美假期" 的执念后,反而获得真正的放松。「我不知道未来有没有好事发生,有没有坏事发生,我既不期待,也不恐惧;
我只是想如此平静地生活,接受命运给我的一切;
在我能够得到的范围里得到,即可;
在我可以失去的范围里失去,就好。
好运和厄运,自我和他人,嘲弄和宽容,我都只有那么在乎,
我只是觉得仅仅是活着就很了不起。」2025 年 #239
在纷扰的尘世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我们每天焦虑、匆忙,我们惧怕不确定性,充满不安全感。可是,我们内心深处却充满疑虑,真的吗?我们需要这样吗?如果不这样,我们又能怎么解脱出来?佛法在要义上很简单,却不易很单纯的说。它的复杂、广大和深远,既是大家对佛法起希求之心的缘故,也是阻碍大家进一步了解佛法的障碍。这么多佛经和宗派,哪一种是真的属于佛法的正见呢?语言和文字能够传递信息,也会因为本身局限而误导,更不用提千百年的流传,会有多走样。释迦摩尼本人也预见了这个问题,于是他提出了 “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凡所符合这四法印的,都是佛法的正见。可是这简单的四句话,却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谈,就能说清楚的。这么深刻的概念,也很容易被说得形而上云山雾罩。而宗萨的《正见》,正是在这点上做到了极致。他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用我们熟悉的现象类比,来阐述了这四个正见的内涵。这本书,不是来说服大家笃信佛法,也不是教坐禅技巧,而是真正指出了佛教与其他见地不同的独特部分。这不是一本读完就放回书架上的书,而是每个人都可以修持的、可行也合理的、一部实实在在可以指导生活和行为、并且需要践行才有作用的见地。在这里,你会看到,因为不了解诸行无常,因此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被拨浪鼓吸引了注意力而忘记了哭闹的婴儿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你也会慢慢理解,我们不断生发的念头和情绪,都无自性;你也会看到,是我们的执着困住了自己,而为什么一切都是空性的;你也会理解,快乐是不是最终的目标,涅槃依然是二元对立,无上涅槃是如何超越二元对立。这些语言,简介明晰,充满力量,直指人心,说到了心里。非常推荐阅读,在纷扰的尘世里,获得内心的自由。
愿它带来某些好奇
🌸 有趣的人作为活佛,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一位有趣的人,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譬如,他是三部电影的导演;他还曾身着女装行走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 有趣的书有趣的人当然可以用有趣的方式,写一本关于严肃话题的书,这本书就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多本佛学著作之一。🌸 关于正见本书所说的 “正见” 大概就是关佛教的四法印(四真谛)的正确理解:诸行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漏皆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自性;涅槃寂静:涅槃超越概念。🌈 关于顿悟这四个道理,看似不复杂,但正确理解却不容易,以我的感受,将是一辈子的功课。我有个感觉,有些道理很早就听过,过去很多年,在某种经历、某种机缘又会记起,然后获得顿悟。为了这个顿悟时刻,几年或几十年前所看的那一本书、一段话,才真的产生了价值。为了将来的顿悟,此刻可以阅读本书。🌈 本书的文字新的世界用新的语言和新的思想去传播经典的东西,我觉得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做到了。他的语言有趣,对于可能收到的批评,作者说:“然而虽然我非常欢迎批评,但是我想那只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他的类比精确,例如:“四真谛好比茶叶,而所有其他用来实践这些真谛的方法,诸如修行、仪式、传统以及文化装饰物,就好比杯子一般。技巧和方法是可见而有形的,但真谛却不是。我们的挑战,是在于不要被杯子迷住。”🌸 收获缘于好奇作者用这样一句话作为全书的结尾,“愿它带来某些好奇心。” 我,正是因为读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书而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而佛学的思想对自己也产生了无法抹去的影响。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