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弘扬清远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以下两部清康熙《清远县志》作为底本进行整理。
《康熙清远县志一种(点校本):康熙元年纂修康熙十一年增刻本》以《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府部》第41册收录康熙元年(1662)刻本、康熙十一年(1672)增刻本影印本为底本,参考《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府部》第41册收录乾隆三年(1738)刻本、第42册收录光绪六年(1880)广州翰元楼刻本、第43-45册收录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清远县志》影印本,以及《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省部》第2-4、14-21册收录的明嘉靖、清道光二年(1822)刻本《广东通志》,同时参考其他相关典籍进行他校,一些字句则适当运用理校法进行点校。
《康熙清远县志一种(点校本):康熙二十六年刻本》以《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府部》第42册收录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影印本为底本,参考《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府部》第41册收录乾隆三年(1738)刻本、第42册收录光绪六年(1880)广州翰元楼刻本、第43-45册收录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清远县志》影印本,以及《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省部》第2-4、14-21册收录的明嘉靖、清道光二年(1822)刻本《广东通志》,同时参考其他相关典籍进行他校,一些字句则适当运用理校法进行点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康熙清远县志二种(点校本)康熙元年纂修 康熙十一年增刻
- 《康熙清远县志二种(点校本)》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 《康熙清远县志二种(点校本)》审查验收小组成员名单
- 前言
- 点校说明
- 康熙元年纂修,康熙十一年增刻本《清远县志》简介
- 原叙
- 县志凡例
- 县志图说
- 卷一 提封志
- 县肇
- 年表
- 唐虞
- 三代
- 春秋
- 战国
- 秦
- 汉
- 晋
- 梁
- 隋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 补录
- 分野
- 疆域
- 形胜
- 山川
- 古迹
- 卷二 建置志
- 城池
- 县署
- 公署
- 县属
- 附
- 卫署
- 附卫属
- 铺舍
- 乡都村里
- 乡都
- 里巷
- 村[里]
- 墟市
- 桥渡
- 坊表
- 台榭
- 瑶峒
- 卷三 学校志
- 学宫
- 书院
- 社学
- 射圃
- 学田
- 故牒存略
- 学田记略
- 卷四 (常)[尝]祀志
- 祀典
- 坛庙
- 寺塔
- 废寺田附
- 卷五 风土志
- 气候
- 风俗
- 物产
- 谷之属
- 蔬之属
- 果之属
- 花之属
- 木之属
- 草之属
- 药之属
- 禽之类
- 兽之属
- 鳞之属
- 介之属
- 虫之属
- 卷六 食货志
- 户口
- 明
- 大清
- 田赋
- 元
- 明
- 清
- 赋役
- 岁派
- 起运
- 存留
- 杂赋
- 岁办
- 额办
- 杂办
- 盐钞
- 附
- 驿传
- 水利
- 卷七 武备志
- 武职
- 明
- 附纪功传赞
- 屯田
- 军制
- 兵器
- 兵防
- 陆兵一十一营
- 江道十营
- [巡捕]
- 县巡捕
- 卫巡捕
- 哨江
- 民壮
- 弓兵
- 保甲
- 乡兵
- 卷八 秩官志
- 职官
- [太守]
- 齐
- 梁
- [知县]
- 宋
- 元
- 明
- 大清
- [县丞]
- 明
- [主簿]
- 元
- 明
- [典史]
- 明
- 大清
- [教谕]
- 明
- 大清
- [训导]
- 明
- 大清
- 仪节
- 卷九 选举志
- 辟举
- 晋
- 唐
- 明
- 进士
- 举人
- 清
- 选贡
- 明
- 清
- 岁荐
- 明
- 清
- 大清岁荐
- 例贡监
- 武举
- 掾辟
- 卷十 人物志
- 乡贤
- 晋
- 明
- 名宦
- 宋
- 元
- 明
- 封赠
- 明
- 道学
- 词人
- 唐
- 义士
- 节妇
- 明
- 清
- 隐逸
- 南齐
- 明
- 流寓>
- 耆寿
- 寿官
- 耆民
- 仙释
- 仙
- 释
- 卷十一 外志
- 艺文
- 明成祖御制诗《赐清远卫指挥王斌》
- 记类
- 归猿记
- 松梦记
- 重修飞来古殿记
- 重修大雄宝殿记
- 重修清远城垣记
- 修复三坛记
- 重修文庙记
- 重建清远卫堂记
- 岭南备兵行台记
- 瑞峰书院记
- 移峡山神文
- 迁学城外瑞峰碑记
- 迁学入城碑记
- 修城隍庙碑记
- 清远张侯木山遗爱碑
- 吴公松记
- 峡路记
- 清远县改修儒学记
- 重竖霍文敏公除虎碑记
- 南韶兵备佥事姜春宇公肤功祠去思碑文
- 新修清远学宫记
- 清远令赵公乐轩去思碑
- 前飞泉洞记
- 游峡山记
- 梦清阁记
- 崇正学说
- 立志说
- 黎公恕旧《志》叙略
- 禁虎檄文
- 重修清远县学文庙碑记
- 赋类
- 峡山赋并序
- 传类
- 安先生传
- 词类
- 瑞鹤仙 灯夕
- 沁园春 元宵招饮未赴
- 水龙吟 观龙舟竞渡
- 满江红 大观亭登高
- 贺新郎 赋菊
- 水龙吟 飞来寺
- 满江红 飞来寺
- 江城子 飞来寺
- 无俗念 飞来寺
- 诗类
- 送友人江行
- 论政
- 古乐府
- 望行人
- 战城南
- 学仙
- 紫阁峰
- 游峡山
- [游峡山]
- [游峡山]
- 宿清远峡山寺
- 自岭下泛!到清远峡作
- 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
- 峡山寺[传奇所记孙恪袁氏事,即此寺。至今有人见白猿者]
-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 清远峡舟中寄贾耘老
- 次苏韵
- [峡山全清阁]
- 缥幡岭
- 金锁潭
- 读书坑
- 达磨石
- 化乐台
- 次苏东坡韵
- 过飞来寺
- 峡山
- [游峡山]
- 待命中宿
- 再登峡山
- 定心泉
- 禺山精舍
- 重登禺峡
- 清音楼次大宗伯李老师韵
- 咏漱流石
- 飞来寺
- 题峡山诸胜
- 宿峡山寺
- 峡山
- 定心泉
- 游峡山寺
- 峡山寺
- 飞来寺
- 峡山寺
- 飞来寺
- 飞来寺
- [飞来寺]
- [飞来寺]
- 宿峡山寺
- 凤凰台
- 次苏韵
- 处远亭
- 学陶靖节饮酒吟于瑞峰书院
- 兵备道运筹堂
- 九日登演武堂出师征安南
- 题黄节妇
- 指挥陈希周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领兵大征翁源,斩贼临阵而死。兵宪刘公稳作此以表之。志此,不泯其勇焉
- 同孙稚驭社长游峡山步苏子瞻韵
- 漱流石
- 嘉靖乙丑(四十四年,1565),剧贼石国廉等据白石湖流劫。我兵乘涨击之,失利,漂没者千人。邑朱隐君士谅操舟援其半。明年,重经其地,命酒赋诗酹之。谅诗曰
- 游峡山
- 峡山次黄宫詹韵
- 谢孙侯赐峡疏序
- 行经禺峡
- 题飞来寺
- [题飞来寺]
- 步刘宪副韵
- 半云亭
- 鳌头塔
- 和钟韵
- 飞来寺
- 峡山寺
- 放生池
- 同沈恭子游虎丘诗颜鲁公太师爱之,刻于岩
- 至顺庚午(元年,1330)初元腊月六日,余自广东归至峡山,子寿御史曰:“同行者皆诗人,不可负此景。”因相与联句,得二十二韵
- 读禺峡疏略致赠
- 志成自咏
- 二禺胜迹,余夙闻也。登临相印,如遇故游。赋此以志
- 舟次望飞来山寺
- 雨州泊清远峡,同聂开人、夏文石,步陈慎旃宪台韵
- 又同夏文石登飞来寺
- 经禺峡飞来寺
- 和介人携妓游峡山
- 同黄增岸司李登禺峡飞来寺,步黄顺德相公留韵
- 登飞来禅寺奉次守宪陈慎旃韵
- 飞来山寺
- 闲署咏松
- 署中即事
- 游禺峡诸胜
- 清远峡古风
- 题峡山寺
- 清远峡阻雨值崔薤浥老师奉次陈宪台韵
- 奉次郭宪台闲署咏松韵
- 禺峡山中三首
- 凤凰台次钟大夫韵
- 喜重修飞来寺
- 奉和八景次韵
- 飞来寺新院告成喜赋
- 友人黄湛翁倡复飞来寺诗以雅之
- 清辛丑年(顺治十八年,1661)入山削发重建飞来谩赋
- 初入飞来峡
- 闲署赋飞来寺
- 新建学宫成
- 纪事
- 汉
- 宋
- 元
- 明
- 皇清
- 时政附略
- 清远县奉布政司姜赈济文
- 招抚条议
- 招徕宁居
- 封山禁市告示
- 禁派夫役告示
- 禁加派告示
- 禁下乡征粮告示
- 禁空批勒解告示
- 禁秦王山铁炉告示
- 督院禁山告示
- 洪令政绩纪略
- 康熙清远县志二种(点校本)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 点校说明
- 康熙二十六年刻本《清远县志》简介
- 旧序
- 旧序
- 原序
- 黎公恕旧《志》叙略
- 重修《清远县志》序
- 县志凡例
- 卷一 提封志
- 舆图说
- 舆图
- 县肇
- 年表
- 唐虞
- 三代
- 春秋
- 战国
- 秦
- 汉
- 晋
- 梁
- 隋
- 唐
- 宋
- 元
- 明
- 清
- 分野
- 疆域
- 形胜
- 山川
- 古迹
- 瑶峒
- 卷二 建置志
- 城池
- 县署
- 公署
- 县属
- 附
- 卫署
- 附卫属
- 铺舍
- 里巷
- 乡都
- 村落
- 墟市
- 坊表
- 台榭
- 桥渡
- 堤陂
- 卷三 学校志
- 学宫
- 书院
- 义学
- 社学
- 射圃
- 学田
- 故牒存略
- 学田记略
- 卷四 尝祀志
- 坛庙
- 寺塔
- 附废寺田
- 卷五 户口志
- 丁册
- 明
- 国朝
- 卷六 食货志
- 田赋
- 元
- 明
- 赋役
- 国朝
- 田地、山塘
- 外河泊所额征
- 起运
- 折色起运
- 存留
- 本县知县
- 典史
- 本县儒学教谕
- 训导
- 滨江埠巡检司巡检
- 潖江埠巡检司巡检
- 回岐埠巡检司巡检
- 广济仓大使,奉裁
- 安远驿驿丞
- 横石驿驿丞,奉裁
- 官庄驿驿丞,奉裁
- 岁办
- 额办
- 杂办
- 留支经制官兵粮食
- 盐钞
- 附
- 卷七 秩官志
- 职官
- [太守]
- 齐
- 梁
- [知县]
- 宋
- 元
- 明
- 国朝
- [县丞]
- 明
- [主簿]
- 元
- 明
- [典史]
- 明
- 国朝
- [巡司]
- 国朝巡检司
- [驿丞]
- 国朝安远驿
- [教谕]
- 明
- 国朝
- [训导]
- 明
- 国朝
- 卷八 武备志
- 武职
- 卫所
- 参将
- 本省列衔到任都司
- 守备
- 都指挥
- 指挥使
- 指挥同知
- 指挥佥事
- 正千户
- 百户
- 经历司
- 知事
- 国朝掌清远卫屯政
- 国朝武职
- 城守
- 守备
- 把总
- 游击
- 把总
- 屯田
- 军制
- 兵器
- 兵防
- 陆兵一十一营
- 江道十营
- 县巡捕
- [巡捕]
- 卫巡捕
- 哨江
- 民壮
- 弓兵
- [保甲]
- 乡兵
- 经制兵数
- 营兵
- 卷九 辟举志
- 征辟
- 晋
- 唐
- 明
- 进士
- 明
- 举人
- 明
- 国朝
- 选贡
- 明
- 国朝
- 岁荐
- 明
- 国朝
- 国朝岁荐
- 例贡监
- 明
- 国朝
- 国朝例监
- 武举
- 明
- 国朝
- 掾辟
- 明
- 卷十 人物志
- 乡贤
- 晋
- 明
- 名宦
- 宋
- 元
- 明
- 封赠
- 明
- 道学
- 词人
- 唐
- 国朝
- 义士
- 节妇
- 明
- 国朝
- 隐逸
- 南齐
- 明
- 国朝
- 耆寿
- 寿官
- 耆民
- 流寓
- 仙释
- 仙
- 释
- 卷十一 礼仪志
- 祀典
- 仪节
- 卷十二 风土志
- 气候
- 风俗
- 物产
- 谷之属
- 蔬之属
- 果之属
- 花之属
- 木之属
- 草之属
- 药之属
- 禽之属
- 兽之属
- 鳞之属
- 介之属
- 虫之属
- 卷十三 艺文志
- 明成祖御制诗《赐清远卫指挥王斌》
- 移峡山神文
- 文类
- 禁虎檄文
- 记类
- 归猿记
- 松梦记
- 重修飞来古殿记
- 重修大雄宝殿记
- 重修清远城垣记
- 修复三坛记
- 重修文庙记
- 重建清远卫堂记
- 岭南备兵行台记
- 瑞峰书院记
- 迁学城外瑞峰碑记
- 迁学入城碑记
- 修城隍庙碑记
- 清远张侯木山遗爱碑
- 吴公松记
- 峡路记
- 清远县改修儒学记
- 重竖霍文敏公除虎碑记
- 南韶兵备佥事姜春宇公肤功祠去思碑文
- 新修清远学宫记
- 清远令赵公乐轩去思碑
- 前飞泉洞记
- 游峡山记
- 梦清阁记
- 长寿禅林摄管飞来寺田产记
- 重修清远县学文庙碑记
- 皇清平南王重修清远、英德桥道碑记
- 平南王修复清远、大庙、浈阳三峡桥道记
- 平南王重修飞来禅寺碑记
- 赋类
- 峡山赋并序
- 诗类
- 送友人江行
- 论政
- 古乐府
- 望行人
- 战城南
- 学仙
- 紫阁峰
- 游峡山
- [游峡山]
- 游峡山
- 宿清远峡山寺
- 自岭下泛!到清远峡作
- 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
- 峡山寺[传奇所记孙恪袁氏事,即此寺。至今有人见白猿者]
-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 清远峡舟中寄贾耘老
- 次苏韵
- [峡山全清阁]
- 缥幡岭
- 金锁潭
- 读书坑
- 达磨石
- 化乐台
- 次苏东坡韵
- 过飞来寺
- 峡山
- 游峡山
- 待命中宿
- 再登峡山
- 定心泉
- 禺山精舍
- 重登禺峡
- 清音楼次大宗伯李老师韵
- 咏漱流石
- 飞来寺
- 题峡山诸胜
- 宿峡山寺
- 峡山
- 定心泉
- 游峡山寺
- 峡山寺
- 飞来寺
- 峡山寺
- 飞来寺
- 飞来寺
- [飞来寺]
- [飞来寺]
- 宿峡山寺
- 凤凰台
- 次苏韵
- 处远亭
- 学陶靖节饮酒吟于瑞峰书院
- 兵备道运筹堂
- 九日登演武堂出师征安南
- 题黄节妇
- 指挥陈希周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领兵大征翁源,斩贼临阵而死。兵宪刘公稳作此,以表之。志此,不泯其勇焉
- 同孙稚驭社长游峡山步苏子瞻韵
- 漱流石
- 嘉靖乙丑(四十四年,1565),剧贼石国廉等据白石湖流劫,我兵乘涨击之,失利,漂没者千人。邑朱隐君士谅操舟援其半。明年,重经其地,命酒赋诗酹之。谅诗曰
- 游峡山
- 峡山次黄宫詹韵
- 谢孙侯赐峡疏序
- 行经禺峡
- 题飞来寺
- [题飞来寺]
- 步刘宪副韵
- 半云亭
- 鳌头塔
- 和钟韵
- 飞来寺
- 峡山寺
- 放生池
- 至顺庚午(元年,1330)初元腊月六日,余自广东归至峡山,子寿御史曰:“同行者皆诗人,不可负此景。”因相与联句,得二十二韵
- 读禺峡疏略致赠
- 志成自咏
- 二禺胜迹,余夙闻也。登临相印,如遇故游。赋此以志
- 舟次望飞来山寺
- 雨州泊清远峡,同聂开人、夏文石步陈慎旃宪台韵
- 又同夏文石登飞来寺
- 经禺峡飞来寺
- 和介人携妓游峡山
- 同黄增岸司李登禺峡飞来寺,步黄顺德相公留韵
- 登飞来禅寺奉次守宪陈慎旃韵
- 飞来山寺
- 闲署咏松
- 署中即事
- 游禺峡诸胜
- 清远峡古风
- 题峡山寺
- 清远峡阻雨值崔薤浥老师奉次陈宪台韵
- 奉次郭宪台闲署咏松韵
- 禺峡山中三首
- 凤凰台次钟大夫韵
- 惠日亭八景
- 奉和八景次韵
- 飞来寺新院告成喜赋
- 友人黄湛翁倡复飞来寺诗以雅之
- 清辛丑年(顺治十八年,1661)入山削发重建飞来谩赋
- 初入飞来峡
- 闲署赋飞来寺
- 新建学宫成
- 春日将游禺峡宿冽江冯明府署中赋此奉赠
- 游禺峡龙磨角石涵碧堂飞来寺葛仙亭金锁谭诸胜
- 峡山寺
- 游峡山寺
- 浈江纪事
- 词类
- 瑞鹤仙 灯夕
- 沁园春元宵招饮未赴
- 水龙吟观龙舟竞渡
- 满江红大观亭登高
- 贺新郎赋菊
- 水龙吟飞来寺
- 满江红飞来寺
- 江城子飞来寺
- 无俗念飞来寺
- 传类
- 安先生传
- [说类]
- 崇正学说
- 立志说
- 卷十四 政事志
- [告示]
- 清远县奉布政司姜赈济文
- 招抚条议
- 招徕宁居
- 封山禁市告示
- 禁派夫役告示
- 禁加派告示
- 禁下乡征粮告示
- 禁空批勒解告示
- 禁秦王山铁炉告示
- 督院禁山告示
- 纪事
- 汉
- 宋
- 元
- 明
- 国朝
- 政略
- 洪令政绩纪略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