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领悟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魅力。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汤一介自选集,选取自1982至1998年作者发表的有代表性的二十四篇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他在八九十年代所思考的主要哲学问题和文化问题,是汤一介学术研究一个关键阶段的总结。

全书集中讨论了中国哲学的概念和命题,儒家哲学的宇宙人生论、价值理性论、道德教化论,对道家、道教和中国佛教的研究,对我国八九十年代文化走向所作的评论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汤一介与当代中国哲学
  • 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诸问题
  • 一、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意义
  • 二、怎样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范畴
  • 三、关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构想
  • 四、问题讨论
  • 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 再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
  • 一、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 二、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 三、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 四、简单结论
  • 论儒家的境界观
  • “太和”观念对当今人类社会可有之贡献
  • 论儒家哲学中的超越性和内在性
  • 《道德经》导读
  • 一、《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 二、《道德经》的方法
  • 三、《道德经》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 论道教的产生和它的特点
  • 一、道教的产生是适应了东汉末期中国本民族(主要是汉族)的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以及人们的心理的需要
  • 二、道教发展成一种完整意义的有重大影响的宗教的过程表明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团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三、道教哲学作为一种宗教哲学有着它显明的特点,其特点只能在和其他宗教对比中加以揭示
  • 关于《太平经》成书问题
  • 一、《太平经》和《包元太平经》
  • 二、《太平经》和《太平洞极经》
  • 三、史书中和道书中的《太平经》
  • 论魏晋玄学到初唐重玄学
  • 一、魏晋玄学是先秦老庄思想的新发展
  • 二、重玄学的产生和完成
  •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
  • 一、关于“有”与“无”的问题
  • 二、关于“动”与“静”的问题
  • 三、关于“知”与“无知”的问题
  • 四、圣人“可学致”与“不可学致”的问题
  •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
  • 文化的双向选择——印度佛教输入中国的考察
  •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
  • 一、中国禅宗不重经典,不立文字,一切自任本心
  • 二、中国禅宗破去陈规,废去坐禅,唯论见性成佛
  • 三、中国禅宗不拜偶像,呵佛骂祖,一念悟即成佛
  • 禅宗的觉与迷
  • 文化热与国学热
  • 文化历程的反思与展望
  • 哲学:走向实践——访著名哲学家汤一介
  • 致力于解答人类现实面临的共同课题:和平与发展
  • 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全球意识观照下的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创新
  • 投身于文化实践活动:中国文化书院的建立与发展
  • “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
  • 在有墙与无墙之间——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
  • 一、非有非无
  • 二、非常非断
  • 三、非实非虚
  • 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 一、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相对抗还是以互相吸收而融合为主导?
  • 二、儒家思想是否是将来引起政治上的冲突和战争的因素?
  • 三、亨廷顿的文章所依据的理论是已经过了时的“西方中心论”
  •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 论郭象注《庄子》的方法
  • 辩名析理:郭象注《庄子》的方法
  • 附录 对中国哲学的哲学思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通过中国智慧殿堂的指引路牌

    汤一介(1927—2014),他出身学术世家,其父汤用彤为近代哲学大师。汤一介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尤其在魏晋玄学、道教史、佛教中国化及儒学领域成就卓著。1984 年,他创办中国文化书院,推动传统文化复兴;他提出 “创建中国解释学” 理论,倡导 “和而不同” 的文明对话原则,批判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强调中华文化 “内在超越性” 特质。其学术贯通中西,思想深植时代变革,被誉为 “新轴心时代” 文化融合的奠基者。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沿着历史的轴线,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哲学从先秦至明清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核心问题。书中用大量篇幅重点阐述了作为中国哲学 “轴心时代” 的先秦诸子百家。汤先生不仅精要地介绍了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学说的基本主张,更着力于揭示它们所要回答的共同核心问题:天人关系、人性善恶、理想社会、人生意义。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对魏晋玄学和佛教中国化的精彩论述。汤先生指出,魏晋玄学(如王弼、郭象)并非简单的清谈,而是用道家思想重新诠释儒家经典,探讨 “有与无”、“本与末” 等哲学本体论问题,为佛教的传入准备了思想土壤。对于佛教,他清晰地勾勒了其从印度传入,到与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结合,最终形成禅宗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的过程。这一部分充分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开放性与强大的消化吸收能力。对于宋明理学(新儒学),汤先生将其视为儒、释、道三家思想大融合的产物。他重点讲解了程朱理学 “性即理” 和陆王心学 “心即理” 这两大派别的分歧与互补,阐明了它们如何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汤先生不是孤立地介绍哲学家,而是始终围绕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展开叙述。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不断对话、辩难、发展的、活的思想史,而非一堆零散的知识点。全书语言口语化,比喻生动,汤一介先生作为国学大师,其深厚学养使他能高屋建瓴,纵横比较。他不仅能点明各派学说的精髓,更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展现出中国哲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精神气质。他提出的中国哲学特质在于 “普遍和谐”、“内在超越” 等观点,贯穿全书,富有启发性。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导读书。它如同一位可靠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中国哲学数千年的历史长廊,既不因过于简化而失其深度,也不因故作高深而令人生畏。对于初学者,它是绝佳的入门钥匙,能培养起对中国智慧的兴趣与基本认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它提供的宏阔视野和融通见解,也能带来新的启发。这本书生动地证明了,真正的大家之学,在于能将复杂深邃的道理,用最亲切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人。AI 来临对高校文科将是天翻地覆的改变,汤先生过世时,在中国当代哲学界的地位可以和物理学的杨振宁媲美,但杨先生的论文 99% 的人看不明白,可汤先生的研究论文,普通人都能看明白,本书在 AI 的加持下,本科生研究半年应该能吃透了,这可是汤先生毕生研究成果,那么传统大学文科除了 “训诂”,要尽快 “自谋生路”。2025 年 #359

      1
      4

    出版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中宣部直属中国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公司定位于专业出版与专业教育出版,以科技书语言学原版影印、心理学、影视文化、外语学习、动漫绘本、人文社科为主要图书产品线。 成立以来,世图北京已累计从欧、美、日、韩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出版图书10000余种,专业期刊近2000种,与国际各大出版公司数十年的合作经验,使世图北京在国内出版社中有着独一无二的版权优势。 世图北京与全国各类书店、学校、图书馆等机构有着深厚的联系,良好的发行和营销渠道为读者提供着优质且便利的服务,图书市场占有率一直名列前茅。同时,公司致力于打造年轻能干的编辑团队,扩大“世图”品牌影响力,凝聚了各领域最权威的作者力量。 世图北京将继续秉承“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出版理念,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专注于出版精细化,为国际先进的文化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推广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