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9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土家族民间艺术现代传播:跨越民族界限,适应新传播语境。
内容简介
土家族民间艺术和现代传播进入互渗式阐发过程中,无论是“下里巴人”的民间叙事还是“阳春白雪”的经典重述,土家族民间艺术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他者”转向“我们”;从“历史”面向“未来”这是一种必然的经历。以辩证、运动、整体的思维来审视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突出审美文化研究的现实关怀。坚守合规律的、合目的的原则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融入多元文化之中,在纵向上既根植于传统又面向现代,在横向上跨越多民族的阈限和阻隔,突破自我的私语与囿限,不断适应新的传播语境。从审美人类学的视角发现民间艺术存在的传播维度。超越自我,学会共情,激活灵韵并使之永恒,引向“他者”的存在,让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并驾齐驱,对土家族的民间艺术、文化观念要不断思索、扬弃,建构一种能体现时代辩证精神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宗旨。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传统与当代之间的意义寻找(序一)
- 本土关注视野下的人类学(序二)
- 目录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 本书主旨和创新点
- 四 研究理论和方法
- 五 田野点说明
- 第一章 土家族民间艺术的概述及传统表征
- 一 土家族民间艺术概述
- 二 土家族民间艺术的传统表征
- 第二章 现代传播媒介对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影响
- 一 民间艺术生境的演变
- 二 民间艺术传播的演变
- 三 审美接受的即时性与即兴性
- 四 审美泛化与主体非在场性
- 第三章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变迁表现
- 一 内涵上:由附魅性转向祛魅化
- 二 形态上:由原生性转向舞台化
- 三 品质上:由稀缺性转向同质化
- 四 功能上:由娱神性转向娱人化
- 五 传承上:由整体性转向碎片化
- 第四章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变迁机制
- 一 顺涵化——自我认同的建构
- 二 逆涵化——保持艺术的本真性
- 三 文化适应——互文中同生
- 第五章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的精神建构
- 一 “文以载道”的复调性
- 二 “多元一体”的互补性
- 三 “兼达济人”的和谐性
- 第六章 现代传播视阈下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复兴
- 一 存在:圆融共通的接受艺术
- 二 发现:万象共生的艺术之韵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光影中的灵魂(代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