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上帝之城》不仅是圣奥古斯丁的杰作之一,而且同《忏悔录》一样,在世界所有文献中占有经典地位。

内容简介

要分析这部巨著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尽管全书有一种整体规划,但其风格的鲜明特点却是很多离题的发挥。写这篇序言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奥古斯丁的主题上,并且强调该主题的历史重要性。在奥古斯丁关于一个普世宗教社会的理念里,我们可以找到今天萦绕在许多人头脑中那个关于全球社会的理想的起源。奥古斯丁的确没有提出同我们完全一样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带着从中寻找有关答案的希望去读《上帝之城》。尽管如此,奥古斯丁所提出和所解决的问题却肯定是我们问题的起源,而且如果我们未能解决我们的问题,那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在解决我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已经由奥古斯丁解决过的那个问题。

我们当代人渴望的是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一个世界。他们是相当正确的。他们致力于建立的普世社会,是以政治和世俗社会为目标的。在这一点上,他们也是正确的。也许他们最严重的错误是,他们想象,在缺少普世宗教社会的条件下,有可能建立一个普世的、纯粹自然的人类社会。这是因为,只有这种普世的宗教社会,才能够在接受同一个超自然的真理并且在热爱同一个超自然的善的过程中,把全人类团结在一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序言
  • 第一部 异教神祇与俗世的幸福
  • 第一卷 罗马的陷落非基督教之过
  • 前言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至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至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至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至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第三十六章
  • 第二卷 异教神祇从未保护人的灵魂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至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至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至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卷 异教神祇不曾防范人世的苦难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至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四卷 上帝之公正与罗马帝国的发展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至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至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五卷 神道与罗马的强盛
  • 前言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至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至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至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至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至二十六章
  • 第二部 异教神祇与来世的幸福
  • 第六卷 永生与多神论之不足
  • 前言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至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七卷 异教自然神学的批判
  • 前言
  • 第一至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至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至三十五章
  • 第八卷 经典哲学与雅致的异教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至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九卷 异教神祇、魔鬼和基督教天使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至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至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十卷 基督教崇拜与柏拉图主义神学对照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至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至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至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部 两座城的起源
  • 第十一卷 创世与两组天使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至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至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至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十二卷 被造的意志和善恶的区分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至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至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十三卷 亚当之罪及其后果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至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至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至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十四卷 两种爱产生两座不同的城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至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至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四部 两座城的发展
  • 第十五卷 早期《圣经》历史中的两座城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至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至二十七章
  • 第十六卷 从大洪水到大卫王时期的上帝之城
  • 第一章
  • 第二至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至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至四十章
  • 第四十一章
  • 第四十二章
  • 第四十三章
  • 第十七卷 从先知时期到基督出世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至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至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十八卷 古代历史中的人之城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至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至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至三十六章
  • 第三十七章
  •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 第四十章
  • 第四十一章
  • 第四十二章
  • 第四十三章
  • 第四十四至四十五章
  • 第四十六章
  • 第四十七至五十章
  • 第五十一章
  • 第五十二章
  • 第五十三章
  • 第五十四章
  • 第五部 两座城的终结
  • 第十九卷 哲学和基督教关于人类终结的论述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卷 最后审判日时两座城的分离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至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二十一卷 俗世之城的终结和惩罚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至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至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至二十七章
  • 第二十二卷 上帝之城的永福
  • 第一章
  • 第二至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至七章
  • 第八章
  • 第八章,续上
  • 第九章
  • 第十至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至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是读完了,读的很费劲,因为内容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很陌生,但对作者超强的辩论逻辑还是很赞,而且回到当时的时代,作者在思考人类,思考地球上所能见到的事物和现象,为人们思想找到一个归宿,基督佛教儒教等可以说是给人们的行为设立了一种规范,他们对人们的思维搭建了一个架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首先,奥古斯丁写作《上帝之城》的直接背景是罗马被西哥特人攻陷,导致了罗马人的恐慌,很多人将这场失败归咎于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奥古斯丁写了这部鸿篇巨制为基督教辩护。第二,在奥古斯丁看来,罗马人的传统信仰导致了道德的败坏,也没有保护罗马人免受悲惨命运的打击,罗马的陷落不但不该归咎于基督教,基督教反而救了很多罗马人的命。第三,奥古斯丁用 “上帝之城” 和 “地上之城” 的对立,强调了基督徒的精神家园和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性,由此开启了教会权力与世俗权力斗争这个中世纪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第四,奥古斯丁围绕着 “上帝之城” 和 “地上之城” 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论述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开启了西方哲学对历史的关注以及 “历史哲学” 的传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上帝之城》

        公元 410 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这个事件给罗马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危机,很多人指责基督教导致了罗马的衰落。奥古斯丁历时 13 年写出《上帝之城》为基督教辩护,全面批判罗马传统的 “异教” 神学和哲学,全面论述了自己的神学和哲学思想。奥古斯丁用 “上帝之城” 与 “地上之城” 的起源、发展和终结这个历史叙事作为线索,容纳了神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问题,对西方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先带你了解奥古斯丁如何为基督教辩护,批判罗马人的传统信仰导致了道德败坏,无法保护罗马免遭命运的打击,更不可能给罗马人带来永生的希望,因此毫无意义。在正面论述自己学说的部分,奥古斯丁用 “上帝之城” 和 “地上之城” 作为意象,强调了基督徒的精神家园和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政治哲学领域开启了教会权力与世俗权力之间长达一千多年的博弈。奥古斯丁还围绕 “上帝之城” 和 “地上之城” 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论述了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开启了西方历史哲学的传统。首先,奥古斯丁写作《上帝之城》的直接背景是罗马被西哥特人攻陷,导致了罗马人的恐慌,很多人将这场失败归咎于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奥古斯丁写了这部鸿篇巨制为基督教辩护。第二,在奥古斯丁看来,罗马人的传统信仰导致了道德的败坏,也没有保护罗马人免受悲惨命运的打击,罗马的陷落不但不该归咎于基督教,基督教反而救了很多罗马人的命。第三,奥古斯丁用 “上帝之城” 和 “地上之城” 的对立,强调了基督徒的精神家园和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性,由此开启了教会权力与世俗权力斗争这个中世纪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第四,奥古斯丁围绕着 “上帝之城” 和 “地上之城” 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论述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开启了西方哲学对历史的关注以及 “历史哲学” 的传统。最后,《上帝之城》这本书其实带有一些悖谬的色彩。奥古斯丁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基督教辩护,证明罗马的陷落不是基督教的责任。但是这本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反而证明了,罗马的灭亡确实是基督教造成的,是基督教信奉的那个上帝带来的惩罚。同时,奥古斯丁还想要证明,令罗马人骄傲的整个信仰和文化都毫无价值,应该用另外一套基督教的信仰和文化彻底重塑,这毫无疑问导致了比军事失败更加严重的精神危机。在这个意义上,伟大的罗马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他的名作《罗马帝国衰亡史》里认为,是基督教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