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和研究。

内容简介

物业管理行业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恰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积累了诸多社会发展过程中遗留的主客观难题,涉及多方的经济利益、多个层面的专业性和需求性问题。追本溯源,物业管理行业与相关主体间的管理边界和管理责任边界模糊不清是各种矛盾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本书旨在明晰、梳理、确定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思考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形成的原因,探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防范、化解的思路及方法,为物业管理各相关方提供可借鉴的专业分析研究成果,助力相关方减少或避免因边界问题导致的物业管理纠纷和矛盾,破解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瓶颈,促进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第一篇 理论概述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理论、思路和方法
  • 第三节 物业管理内涵、基本特征及发展
  • 第四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内涵、特征、类型与界定
  • 第二章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现状
  • 第一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发展状况
  • 第三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现状的市场调研
  • 第二篇 实证分析
  • 第三章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相关方
  • 第一节 各相关方与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二节 各相关方间关系与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三节 各相关方与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形成的诱因
  • 第四节 各相关方特性与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五节 行政监督管理与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四章 建筑物全寿命周期视角下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一节 早期介入阶段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二节 管理权获取阶段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三节 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四节 日常物业管理阶段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五节 物业服务企业更迭阶段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六节 物业管理撤场阶段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五章 日常物业管理视角下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一节 客户服务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二节 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三节 秩序维护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四节 环境维护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五节 职能部门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六章 物业经营管理视角下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一节 物业经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延伸服务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三节 经营管理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七章 标准化视角下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一节 物业管理标准化的内涵与发展
  • 第二节 标准化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三节 标准化预防与破解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八章 政策与法律法规视角下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一节 政策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二节 法律法规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三节 规章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四节 合同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九章 其他视角下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一节 产权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二节 共有部分与专有部分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三节 权利义务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四节 物业业态方面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
  • 第三篇 边界划定
  • 第十章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划定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经验分析及借鉴
  • 第二节 国内经验分析及借鉴
  • 第三节 其他行业经验借鉴
  • 第十一章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解决对策
  • 第一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二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划定原则、思路和方法
  • 第三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解决原则
  • 第四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破解要点
  • 第十二章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的划定与物业管理的责任
  • 第一节 物业管理责任边界的划定
  • 第二节 物业管理的责任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拨开责任迷雾:读《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有感

    翻开艾白露老师的《物业管理责任边界问题:成因与防范化解》,最触动我的不是艰深的理论,而是那些藏在 “责任边界模糊” 背后的真实困境 —— 从 “过道里的电瓶车” 到 “外卖上楼的安全矛盾”,从 “漏水该谁管” 到 “充电桩爆炸谁担责”,这些日常纠纷恰恰印证了书中的核心观点:责任边界不清,是物业管理矛盾的万恶之源。一、当 “无限责任” 遇上 “有限能力” 书中反复提到一个荒诞现象:物业被业主调侃为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却连 “制止业主占用消防通道” 的执法权都没有。这种 “全能管家” 的错位定位,本质是计划经济惯性与市场经济需求的碰撞。正如我在反思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应该无限扩大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马上要去看张巧慧老师的《走远路的人》。行业之痛:市场恶性竞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税负高(如 “营改增后增值税抵扣比例低”),这些问题让物业在 “生存” 与 “服务” 间疲于奔命。业主之惑:从 “只要成果直接交到我手里” 到 “追求品位格调”,需求升级却缺乏对服务边界的认知,比如 “外卖送上楼” 的便利与 “人员安全” 的矛盾,本质是权利与义务的失衡。二、法律是底线,却不是全部《民法典》的实施被书中称为 “物业管理法治化的里程碑”,但更让我深思的是这句话:“任何矛盾的解决,仅靠法律法规条文很难达成理想结果。” 无过错责任的重量:物业对业主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义务(如消防巡查),即使已尽到管理职责,若发生事故仍可能担责。要看法律是否有明确规定。安全保障义务。物业反正是兜底责任人。经常会把物业追加到共同被告。宠物致人损害纠纷中也经常会把物业拉进去。这个我在实践中也遇到过。“法情理” 的平衡术:书中对比德国 “环境警察开罚单” 与香港 “业主立案法团独立诉讼”,发现成熟经验的共通点 —— 明确权责 + 柔性协商。比如日本的 “瑕疵担保义务” 民法典第 612 条。(卖方对房屋质量 10 年负责),既用法律划清底线,又用 “维修基金按月缴纳” 的机制化解资金矛盾。三、他山之石:从 “全能管家” 到 “专业集成商” 书中最具启发性的部分,是对国内外经验的梳理。日本的 “房屋修缮基金动态管理”、美国的 “业主自我管理模式”、德国的 “精细化服务细节”,都指向一个方向:物业管理应回归 “专业服务集成商” 的本质。我的实践启示:买房时不仅看户型,更要问清 “共有部分维修责任”(如电梯、外墙);签订合同时明确 “前期物业合同期限”,避免开发商与物业 “踢皮球”;尤其是买期房。面对 “充电桩安装纠纷”,可参考书中思路:合同中明确厂家(质量)公牛、物业(安全检查)、业主(使用规范)的三方责任。四、不止于物业:边界思维的人生启示读这本书时,我不止一次联想到自己的工作 —— 律师与物业何其相似:都需在 “专业能力” 与 “人情世故” 间找平衡,都要面对 “无限责任” 的期待与 “有限权力” 的现实。书中说 “问题永远都在,需要逐一解决”,或许这就是 “边界思维” 的终极意义:不做全能的神,只做尽责的人。合上书页,楼道里的电瓶车、电梯里的维修通知突然有了新的意义 —— 它们不再是琐碎的纠纷,而是社会治理的微观缩影。正如书中所言:“相关各方加强协同,其利断金”,愿这本 “八年磨一剑” 的著作,能真正成为破解物业管理困局的 “他山之石”。(完)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