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幽默度过艰难时世,以智趣造就岁月风华。现当代小说史上不可跨越的翘楚之作。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于1920至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他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甩脱,情感空缺之时,他遇见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方鸿渐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他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并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同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鸿渐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也明白方鸿渐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因为诸多原因,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软弱,犹疑迂讷,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最终阴差阳错与同事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于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得连理。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身陷围城而不知突围之处在何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辅文
  • 重印前记
  • 围城
  • 附录 记钱钟书与《围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0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围城

    城里的人想进去,城外的人想出来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围城》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本书作者钱钟书 (1910-1998),字哲良,默存,号槐聚,中国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获文学学士,赴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后考取第三届 (1935 年) 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名列榜首,留学英国牛津大学 埃克塞特学院。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多所高校。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一级教授。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本书塑造了抗战初期以方鸿渐为主的一类知识分子群像,记述了他们所面临的教育,婚姻和事业困境。外来看似光鲜,实则各有烦恼,城外人想进,城内人想出,所谓围城之意,莫过于此。全书语言优美,细节丰富,类比相当精彩,意境跃然纸上。比如文章开头描写朝阳初升:“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 再如这段描写宁静夜晚的文字 “宿舍楼上楼下都睡得静悄悄的,脚步就像践踏在这些睡人的梦上,钉铁跟的皮鞋太重,会踏碎几个脆薄的梦。门外地上全是霜。竹叶所剩无几,而冷风偶然一阵,依旧为了吹几片小叶子使那么大的傻劲。虽然没有月亮,几株梧桐树的秃枝骨鲠地清晰。只有厕所前面挂的一盏植物油灯,光色浑浊,是清爽的冬夜上一点垢腻。厕所的气息也像怕冷,缩在屋子里不出来,不比在夏天,老远就放着哨。” 真的是入木三分,仿若身临其境。 根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所写的附录,作者创造的人物和故事,离不开他个人的经验和思想感情,许多所谓写实的小说,其实是改头换面地叙写自己的经历,提升或满足自己的感情。这种自传体的小说或小说体的自传,实在是浪漫的纪实,不是写实的虚构。而《围城》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尽管读来好像真有其事,实有其人。 书中描写的人物,结合杨绛先生所写的附录解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颇有一番趣味,就如玩一场解密游戏,了解人物形成的过程与要素,书中人物也有了冲出次元壁之感。杨绛先生对于钱钟书先生成长经历的叙述,也让人不禁感叹,优秀作品真的是创作者本人过往点滴积累与阅历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整体打 9 分,推荐给对群像剧,文学感兴趣的朋友们。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4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