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专题: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内容简介

本期收录文章《习近平这样引领科技强国梦》《从“徐图自强”到“科技强国”》《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科技创新体系》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习近平这样引领科技强国梦
  • 从“徐图自强”到“科技强国”
  • 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
  • 世界科学发展的若干趋势及启示
  • 面向中国空间治理现代化的科技强国适应策略
  • 能源发展趋势与能源科技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调整及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等改革实践的启示
  • 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 循证决策的协同模式: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与决策关系建构
  •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政策演进研究及对新时期政策布局的思考
  • 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前瞻性治理
  • 重视技术科学在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
  • 科技创新推动下“智慧土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中国科学院院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系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党百年辉煌历史,高瞻远瞩、举旗定向,让我心潮澎拜、倍感鼓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前的中国,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现在的中国已实现小康;百年前的中国经济衰败,如今的中国可以在疫情期间实现经济正增长,如今的中国令人瞩目。这百年间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奋斗。如今,正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要更加努力奋斗,发扬革命先辈的 “红色 " 精神,扬起时代风帆,去乘风破浪,描绘新中国的新蓝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型基础设施的特征

      新型基础设施的形成机制决定其新特征。① 新要素驱动。与传统要素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不同,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具有共享性、累积性、倍增性,对基础设施有更高的 “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和安全保障” 要求。② 要素新组合和数字赋能驱动。如同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迈特卡夫定律),一个国家知识生产的创新机会与其知识累积、传播交流程度成正比。工业时代的要素组合方式是集中式的,以他组织、独占性竞争为主,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供给;而知识时代的要素组合是分布式的,以自组织、创造性竞争为主,领先企业和机构成为基础设施供给者。例如,互联网、云计算具有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特征。③ “从 0 到 1” 的原始创新驱动。主要国家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率先发现基础科学规律、开发应用原创性引领技术的国家,才可能形成具引领性、带动性的战略性产品和战略性产业 [11]。④ 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拉动。在知识经济、智能社会需求牵引下,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均衡性、安全性和智慧化、生态化、可持续性等特征,为社会发展提供绿色、智能、普惠、创新、包容、安全的公共服务。⑤ 制度变革推动。广泛集聚优质、可持续的新要素,保障区域、国家、跨境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和普惠供给,需要提升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及应用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治理能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