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武志红作品,以心理学微观角度,从当事人的童年家庭关系中找到深层答案:一个人之所以出现会绝望、愤怒,多数都是因为他受伤太重。

内容简介

武志红老师从事心理学事业25年来,一直都非常关注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与变化,并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心理学微观角度,从当事人的童年家庭关系中找到深层答案:一个人之所以出现会绝望、愤怒,多数都是因为他受伤太重。而心理治疗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爱的力量。我们必须自己去寻找人生的答案,我们首先要将自己当成一个人,也要将别人当成一个人。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依然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能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比以前更能感觉到生命活力与人格完整,觉得活得更有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看见,就是爱
  • PART 1 与受伤的内心小孩对话
  • 婴儿期的失控
  • 孩子失控时,他都要归罪于外部世界
  • 我们为什么怕黑
  • 怎样和不会说话的婴儿互动
  • 婴儿需要的是活生生的妈妈
  • 母子的亲密关系来自丰富的互动
  • 妈妈,请看着我,和我说
  • 生命的根本动力,是离开妈妈
  • 如何与孩子实现平等对话
  • 父母对孩子是恨,还是不会爱?
  • 爱需要走出自恋
  • PART 2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 完美的人背后常藏有超常的痛苦
  • 超常的痛苦催生超常能力
  • 疾病的初衷是保护自己
  • 车人合一感:攻击性驾驶的心理分析
  • 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 愤怒,因为世界没有按我的设想运转
  • 暴怒,多是因为全能自恋
  • 暴烈脾气,大都因为自恋
  • 任何不如意,都有主观恶意动机在
  • “我行,你也行”是唯一健康的人际模式
  • “没有人能让我爱上,我也绝对不会去爱别人”
  • 爱情一开始都是在重复童年的模式
  • 父母不要我,一定是我不好
  • 无条件地爱自己,也无条件地爱别人
  • 网络匿名性让人丢失“超我”
  • 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
  • 我们是否具有很高的成就动机
  • 高成就触发了内心强烈的愧疚感
  • 请接受自己优秀的事实
  • 男性也有成功恐惧
  • 拓展阅读
  • 情爱关系中的珍惜原则
  • 别在私人关系中做太绝
  • 让带着本心的我和你的本真相遇
  • PART 3 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 消失的边界
  • 界限意识是关键
  • 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 走出共生,开启独自探索之路
  • 孩子渴求拥有独立空间
  • 如何摆脱病态的纠缠关系
  • 比纠缠更可怕的是对孤独的恐惧
  • 仅仅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 做强人父母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
  • 强势父母的孩子容易制造麻烦
  • 每个人都想在关系中寻找价值感
  • 找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
  • 你的个人意志是否存在
  • 没有个人空间的生命为何脆弱
  • 溺爱的心理真相
  • 爱主要是从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学来
  • 父母溺爱孩子,或许是因为自己渴望爱
  •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做看客
  • 与自己的感觉保持链接
  •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是为了什么
  • 被时宜淹没也就丧失了自我
  • 你是否有你自己鲜明的立场
  • 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分裂
  • 逃避挑剔的“内在爸爸”
  •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撕裂
  • 失恋等于又一次失去“妈妈”
  • 告别痛苦的唯一方法是直面痛苦
  • 生活太苦,我们就有可能为“甜”发愁
  • 逃避真实的心理感受
  • 病态的心理防御机制
  • 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有一个安全基地
  • 大学生的自杀之痛
  • 冲动型自杀最为常见
  • 抑郁型自杀难被现场制止
  • “精神上的意外”
  • 大学生的自杀倾向多数是在以前形成的
  • 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
  • 可怕的童年,恐怖的父母
  • 孤独的青春,致命的幻想
  • 表达爱的方式并不是绝对的“占有”
  •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5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与自己和解,与外界共情

    生活总是烦恼与快乐并存,可怕的不是我们感知不到幸福,而是无法正确的做回自己,生活总是掌声和嘲讽共享,可悲的不是我们掌控不了自己,而是无法清晰的表达感受,生活总是自卑和优越同在,可惜的不是我们收获不到回报,而是无法准确的面对非议,生活总是羡慕和嫉妒随行,可笑的不是我们确认不了优势,而是无法坦然的接受现状。我们会受伤的原因在于:1⃣️心理边界的模糊我们之所以会受伤,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对于自身心理边界的模糊,以至于别人频繁的侵犯自己的边界而不自知。总是一边笑脸相迎,一边暗自神伤。没有自我边界意识的人,会固守在自己的认知里,认为对别人好,就能换回别人同等的爱和回报。殊不知,当自我付出与渴求的回报不对等时,又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责怪中。正确的方式就是要确立边界,即做到不越过别人的界限,也不让别人踩过线,追求自我的意义,让自我的价值被看见。真正的力量,真正的自我强大,其实都是因为被看见。2⃣️把别人的期待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们多少时候都是活在他人的期待里,因为不想关系恶化,矛盾被放大,所以我们小心翼翼的伪装着自己,然而,长此以往下去,我们会变得神形俱裂,失去了自我的本色。如果我们在期待中作出抵抗,愤恨就会随之而来。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不要活在他人期待的世界里,少做超出能力和不能管控风险的承诺,将对方的期待降低一点,然后行动时尽自己的全力,以求可以超出既定的预期。🚩不要对他人有过高的期望和依赖,任何时候都要尽心尽力对待自己所遭遇的苦难,因为在帮忙这件事情上,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3⃣️过分自恋导致看不清问题的真相🚩自恋的成因:教育理念的错位、明星文化的泛滥、社交媒体的诱惑以及宽松的信贷政策。🚩教育理念的错位:"过度反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过分的溺爱和鼓励。🚩社交媒体的诱惑:潜意识提高自恋程度。走出自恋,意味着才能展现本真的自我,如果一直在过分自恋,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凡事遵从我以为而忽略了真实的处境。因此,如何看待外界与自己的关系和对自我边界的把控,才是我们不受伤的关键。4⃣️写在最后不要用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自主才是我们最好的掌控。—— 生活中我们不必看轻自己,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活在外界的期待里,而是要勇敢的表现自己,对于外界的约束,能够懂得课题分离,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释怀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生活中出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是福是祸都得面对,是好是坏都会过去。不要被过往的遗憾所束手束脚,淡忘才是我们最好的安慰。—— 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我们没有必要活在过去的遗憾里,走出来,学会淡忘,才能让我们记忆深刻,分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和想去弥补的。不要用曾经的辉煌来麻痹自己,勤勉才是我们最好的诠释。—— 生活中有很多的重要时刻让我们光彩夺目,重要的是你能否正确看待,不局限在过去,而是用勤勉精进选择继续修行,让自己时刻闪耀内心。

      4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真正的关心,就是爱。真正的理解与接纳能唤醒生命能量,将死能量转化为生能量,让被忽视的存在重新获得力量。别总盯着缺点,多看看对方的好。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人需要被看见。你注意到朋友最近总叹气,问一句你最近是不是有心事啊,比说别矫情温暖一万倍。2. 生能量是热情与创造,死能量是冷漠与毁灭。正能量让人发光,负能量让人摆烂。生命能量的流动决定心灵状态,允许生命能量被看见,才能滋养成长;压抑则将其推入黑暗。热情和创造力像阳光,能照亮生活;但总泼冷水、翻旧账,会把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3. 事件不决定感受,对事件的解读才决定感受。痛苦源于认知而非事实,直面并重构思维,才能打破情绪枷锁。事儿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怎么想,决定你多难受。痛苦往往是你自己吓自己。同样半杯水,有人觉得只剩半杯,有人觉得还有半杯,脑子转个弯,痛苦少一半。4. 别躲别逃,面对现实才能好起来。拥抱人生的黑夜,直面而非逃避创伤,才是自我救赎的开始。真相的光终会照亮黑暗。就像伤口化脓了必须清创,越怕疼越拖着,反而烂得更深。敢直面问题,才是真勇敢。5. 健康的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真正的强大源于无条件爱自己与爱人,既不陷入自恋暴怒,也不坠入卑微讨好,让生命在平等中舒展。你棒我也棒,互相捧场不较劲,健康的关系不是比谁更牛,而是你自信发光,我也为自己骄傲,咱俩互相搭台不拆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是生命的基础

        武志红老师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社会案例分析,一边看一边感受着这些人物的心里感受,细致入微,看完心里涩涩发抖,原来,在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心理上 “奇形怪状” 的人,案例中那些深入的心理问题分析,让我有很强的代入感,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并多次默默流泪。(或许为自己也或许是为到的那个人??)人类的心里疾病似乎和身体疾病有些高度的相似之处在每个人的身体里,原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癌细胞,有些人先天基因遗传的比较好,有着良好的健康体质,家长本身生活习惯,食物充足,饮食上比较健康,所以会比较长寿,面容较好;身体在面对劳累或者过度的压力时,抵抗能力和快速反弹的能力也会比较强,成功的几率也大。而有一部分人从小都有温饱问题,营养问题直接带来的就是精神的严重缺失,先天不足造成在长大后身体体弱多病的几率也会比较高,人们都说 “久病成医”,如果能有这种恒心,努力去改善自身的健康问题,也是可逆的,在时间上也是越早越好,在身体机能代谢各方面比较旺盛的时候,发现问题是最好的。爱,是我们精神上的粮食有些人一出生就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而有些人的家庭是破败不堪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上,单亲家庭很多,社会的压力造成留守儿童的比例很大,从小没有得到过心灵上的滋养,不懂得爱,没有爱的能力,甚至没有能力突破这些问题,在心理上造成的疾病也就越来越深,而这种问题更难以解决,精神上的问题大多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或者即使有,在比较严重的时候是没有自知能力的,并且往往也是不被大家所重视的,在热点上,精神疾病更大于身体疾病的严重性相反,那些从小被爱包围的孩子,享受着温柔而坚定的爱,会相对有一个比较健康的身心。书中提到的几个:溺爱、过度关注,赋予过高期望的爱则是不健康的爱。无论是饮食还是精神问题上,都遵从: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0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