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历史中收获对当下疾疫的启迪。

内容简介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主题。在国内疫情已趋好转,国际疫情发展之时,我们约请了近年来活跃在医学史、疾病社会史与公共卫生防疫等领域的优秀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以“瘟疫与人”为主题,为一般、非专业读者了解、理解中外历史中的疫灾提供思考途径,为读者理解当下提供多向度的历史与思想背景。

本书内容涉及疾病史(历史上的瘟疫)、医疗史(救治、医学、药物的)、中医与西医、瘟疫与政治、文化、社会、公共卫生、慈善赈济等诸多领域,以及人类在面临疫灾、应对疫灾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和财富。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一 动荡年代:晚明瘟疫爆发与救治
  • 大流行
  • 瘟疫种类与死亡数字
  • “大头瘟”的判定与诊治
  • 崇祯末年的鼠疫
  • 救治
  • 二 大变局前夜的新瘟疫:嘉道之际霍乱大流行
  • 背景
  • 古已有之抑或外源性新疫?
  • 疫情
  • 嘉道之后霍乱肆虐
  • “丰都地狱”:应对与恐怖记忆
  • 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推动
  • 小结
  • 三 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末鼠疫
  • 温床:近代城市的兴起
  • 舞台:中西医学的竞技
  • 旧习:传统的被动变革
  • 底线:政治胜于防疫
  • 新制:卫生行政的诞生
  • 四 黑死病:不间断的欧洲史14—19世纪
  • 命名
  • “鼠疫的三次大流行”
  • 诊疗与救治
  • 后果:人口、经济与空间安全
  • 尾声
  • 五 “天国之花”与美洲社会变迁
  • 伊始:揭开天花的神秘面纱
  • 降临:天花的跨洋之旅
  • 扩散:天花在新大陆的反复肆虐
  • 抗衡:忍无可忍的反击
  • 曙光:“死亡之神”在美洲的消逝
  • 反思:美洲的伤痛
  • 六 中国传统社会的瘟疫应对:以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见闻为中心
  • 乾隆所不知道的北京疫情
  • 西人眼中的卫生与防疫
  • 瘟疫中的医药救济
  • 传统医学治疫理论的转型
  • 各地的散发疫情与名称
  • 对人痘接种术的观察
  • 梅毒的流行与治疗
  • 习俗、信仰与传言
  • 转折时分论交汇
  • 七 近代英国的鼠疫与公共卫生的兴起
  • 医疗界:一个尴尬的存在?
  • 公共卫生的兴起
  • 公共卫生的意义
  • 八 当中医“初遇”大流感
  • 气与细菌之争议
  • 中西医时疫预防法
  • 九 公共卫生:走向中国现代性
  • 近代西方医学的新事物
  • 公共卫生在近代中国
  • 尾声 中国疫病应对的历史省思与启示
  • 中国疫病应对概况与特征
  • 历史省思
  • 疫病应对的内在逻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