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误诊、过度用药、滥用身体约束、强制入院……令人震惊的精神医疗乱象。

内容简介

在日本,每30人中就有1人正在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疗,然而精神医疗的状况令人震惊。

因不适应家庭或学校生活而住院的孩子被捆绑起来,接受所谓的“约束治疗”;因极度社交恐惧服用处方药的上班族,在抗焦虑药的副作用下出现盗窃癖,锒铛入狱;因家暴报警的妻子,由于丈夫谎称其有“自杀企图”,被当成“精神错乱者”强制入院……

每年有超过18万人被送入精神科强制住院,每天至少有1万人在法律的名义下被拘束住手脚和身体。

不认为这是异常现象,仍然默许其继续发生,这样的社会才是不正常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捆绑孩子的医院
  • 第2章 因处方药而走上邪路的人生
  • 第3章 滥用身体约束和患者之死
  • 第4章 强制住院使健康人也沦为牺牲品
  • 第5章 隔离和过度用药的结局——自闭症患者串山一郎突然死亡
  • 第6章 反复殴打患者的精神科医生
  • 第7章 患者爆出药物临床研究造假
  • 第8章 “划时代检查方法”的虚实
  • 第9章 “开放式对话”的未来
  • 第10章 为精神医疗乱象推波助澜的始作俑者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系统性疾病与人性困境

    在日本,每 30 人中就有 1 人正在接受精神疾病治疗,每年却有超过 18 万人被强制入院,每天至少有 1 万人在法律名义下被拘束住手脚。而这本书则揭示了日本精神医疗体系中系统性的虐待和人权侵害。作者佐藤光展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了日本精神医疗的黑暗面:不适应家庭或学校生活而被捆绑起来接受 “约束治疗” 的孩子;因抗焦虑药副作用出现盗窃癖而锒铛入狱的上班族;因家暴报警反被丈夫诬陷有 “自杀企图” 而强制入院的妻子。这些案例背后是一个已经偏离初衷的医疗体系。明治到大正时期,东京帝国大学教授、著名精神科医生吴秀三致力于普及现代精神医疗,解救被监禁在家中的精神病患者。而如今的日本精神医疗正在远离这个学科在日本起步时的初衷。书中记录了多重问题:误诊、过度用药、滥用身体约束、强制入院、研究造假。有不负责任或学艺不精的精神科庸医,也有拨乱反正、为患者带去希望的良医,但前者似乎在这个系统中占据了上风。作者不仅批评个体医德缺失,更指出了系统性的失败。他明确指出,部分精神医疗机构为了营利目的明知故犯,而日本精神科医院协会为了维持因历史原因而产生的过剩床位,阻止相关法规改革。这种批评在现实中找到了佐证。2025 年 6 月神奈川县发布的数据显示,仅 2024 年 4 月至 2025 年 3 月一年内,就有 308 件精神病院内的虐待通报。与日本政府 2020 年 7 月公布的 “过去五年仅 72 件” 相比,呈现明显落差。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日本精神医疗乱象》如果只是乱收点钱,服务态度不算好,服务质量差一点,对于医疗来说都不是事,可是如果乱象是涉及到人的生命,那么乱象不再是乱象,而是谋杀。“是不是所谓的免费治疗,也是需要国家掏钱,那么这些医生是不是有动力把患者留在医院呢?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读了一半的时候有感而发,读到最后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为了留住他们所谓的精神床位,他们选择了那些不应该留在床位上的病人,一个本来只是情绪低落的病人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 “精神病患者”,慢慢的变成了真正的病人,然后慢慢死去。有点《飞越疯人院》的意味,只是那是电影,这是现实。原来一个好的政策也是会演变成一个吃人的行业。还有一个令我费解的身体禁锢,如果不是强烈的暴力倾向和自残倾向,就为了 “便于管理” 就可以随意的限制人身自由。真乃西方制度的优越性。越看越压抑,不知国内如何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