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4千字
字数
2023-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精神障碍患者的反污名化实践,超越疾病标签。
内容简介
本书以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开放式的社区空间与封闭式的住院环境两种不同场域中的精神障碍患者所面临的污名状况及其反污名化实践。
通过对56位患者及其家属等的深度访谈,全书主要聚焦于两个面向:微观层面通过呈现精神障碍患者的污名处理策略与信息控制技巧,挖掘其在日常实践中主体性、积极性的一面;宏观层面则关注我国精神卫生防治政策和反污名化法规条文等的变迁所带来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转变对精神障碍患者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希望通过呈现疾病标签之下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帮助读者重新认识这一群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言 一
- 序 言 二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 题 提 出
- 一、写作背景
- 二、 研究问题
- 三、 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理论视角
- 一、 作为概念的日常生活
- 二、 互动视角下日常生活的呈现
- 三、 空间与实践的关系研究
- 四、 日常生活实践的抵制战术
- 第三节 研 究 设 计
- 一、 研究框架
- 二、 质性研究方法的选用
- 三、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外污名研究进展
- 一、 国外关于污名的研究
- 二、 国内关于污名的研究
- 第二节 不同视角下精神障碍研究的发展脉络
- 一、 生物医学视角下精神障碍研究的发展历程
- 二、 医学社会学视角下的精神障碍研究
- 第三章 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污名与反污名
- 第一节 空间表征:政策理性下的“他者”视角
- 一、 精神卫生法规政策制定的“他者”视角
- 二、 作为“他者”的政府资源投入的匮乏
- 第二节 病痛叙述:污名与区隔下精神障碍 患者生存空间的消解
- 一、 公众污名下的社会区隔
- 二、 自我污名:身份挣扎与认同困境
-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实践:精神障碍患者的污名 信息应对与控制策略
- 一、 隐瞒与回避
- 二、 分类对待
- 三、 迂回策略中的替代呈现
- 本 章 小 结
- 第四章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污名挣扎与反污名化抗争
- 第一节 全控机构下的日常生活实践
- 一、 全控机构
- 二、 井然有序
- 第二节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力状态和身份挣扎
- 一、 认同与否认
- 二、 规训与自主
- 第三节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痛叙述
- 一、 断裂的家庭与冷漠的亲情
- 二、 “出院”成为最奢侈的梦
- 第四节 碎片化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反抗
- 一、 日常生活言语的抵制
- 二、 无声行动的抗争
- 三、 逃离精神病院
- 第五节 制度法规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
- 一、 具有双刃作用的保障政策
- 二、 缺乏自主权的制度环境
- 本 章 小 结
- 第五章 制度与生活视角下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实践
- 第一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制度与生活
- 一、 残障制度下的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困境
- 二、 正式制度颁布与实施的“他者”视角
- 第二节 中国精神卫生发展进程与困境
- 一、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状况
- 二、 中国精神卫生防治政策发展历程及局限
- 本 章 小 结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 究 结 论
- 一、 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 二、 制度与生活视角下的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实践
- 第二节 关于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的讨论
- 一、 微观与宏观研究的脱节
- 二、 权力的循环与对权力的反抗
-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 一、 精神障碍照顾者的压力
- 二、 精神卫生从业者的困境
- 三、 医患关系的重塑
- 四、 精神障碍患者个体增能可能性
- 附 录
- 附录一 “污名与歧视”调查访谈提纲
- 一、 社区精神障碍患者访谈提纲
- 二、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访谈提纲
- 三、 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访谈提纲
- 附录二 受访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精神卫生政策法规表格
- 参 考 文 献
- 后记
- 内容提要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11月成立之日起,就秉承母体华东理工大学格物穷理、励志勤学的学术传统和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着力把自己铸造成为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