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刘同散文随笔集,他从低谷归来,教你抚平所有焦虑。

内容简介

从十八岁离开家乡到如今在外生活二十几年,逐渐感受到,并不是活得越久,日子就会越顺遂。

十八岁前你在准备高考,大学四年你在准备找工作,毕业了你要了解工作和职业的区别,给自己设计长期路线,那点工资要填补人生大大小小的漏洞,从不敢挥霍。后来有了一点点积蓄,别人说要存一些以防万一,要拿出一些搞点理财,其实你什么都不懂,就一直跟在别人的意见里追啊追赶啊赶,你也不知道自己在赶什么。

曾经“越努力,越幸运”,现在“越努力,越疲乏”。人的心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堆积如山,早已分不清哪些是年岁带来的珍宝,哪些又是环境制造的垃圾。从“疾风骤雨”“晴雨交加”“飓风过境”到“雨过天晴”“清风徐来”“月明星稀”,六章三十篇故事里,有跌落时刻,也有自救办法,自风暴起,至平静止。

或许你也和书中人一样,自我认知出现危机,不过,一个善意的举动、一项坚持的爱好、一场捍卫原则的争论、一次好奇心驱动的尝试,也会让你从每一天的具体生活里汲取了信念,好好活下去。

逐渐的,你开始知道,人生的幸福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活在自己可控的生活里。人生很轻,似乎都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似乎吹一口气就能被打回原形。而人生很新,这些每天重复发生的小事,恰恰是我们拼尽全力才能拥有的宁静。

目录

  • 版权信息
  • 清理自身的藤壶
  • Chapter 1 急风骤雨
  • 人生是一场仓促的逃亡
  • 那我们就化作一支箭,破风去
  • Chapter 2 晴雨交加
  • 你的旧伤口总会找到新的创可贴
  • 我活出了他们希望我活出的样子
  • 我们不会老去,只会失去
  • 那就把同一句话重复写一百遍
  • Chapter 3 飓风过境
  • 就算不停摇摆,都觉得是爱
  • 没有一次,浪在赶着上沙滩
  • 你看那蒲公英,起风了就散了
  • 这一别,此生再难相见
  • 糟糕,我又被别人的热情冲昏了头脑
  • 我不缺热闹,缺的是无人理睬的独处
  • 如果你要求不多,朋友其实还挺有趣的
  • Chapter 4 雨过天晴
  • 岳麓山的风声、桃子湖的雨声,希望你听到这些之后会想起我
  • 我最焦虑的时光,是如何度过的
  • 世界全是因你而起的风景
  • 我只是想喘口气
  • 她像个和生活厮杀幸存下来的女侠
  • Chapter 5 清风徐来
  • 你值得世界上一切美好
  • 为了你,我想拥抱所有人
  • 他很好,希望我们还能再相见
  • 他给我浑浊的生活里投了一块明矾
  • 好的爱都藏在细节里
  • 突然很想谈恋爱
  • 我们支离破碎的样子格外明媚
  • Chapter 6 月明星稀
  • 记忆银河里的星星点点
  • 世界的鼓风机一关,一切就都自然落在地上
  • 风平浪静后,一起游往大海深处
  • 致读者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等待:一场自我解构的仪式 "等一切风平浪静" 从来不是客观时间的刻度,而是灵魂的褶皱被反复熨烫的过程。当我们说出这句话时,早已将自己献祭给某种虚无的承诺 —— 仿佛只要熬过这场风暴,生活的肌理就会自动修复成完美的绸缎。可书中那些蜷缩在防空洞里的身影、悬停在电话忙音中的呼吸、凝固在未寄出信件里的目光,都在无声地拆解这种自欺:等待的本质,是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暴力驯化。我们用 "风平浪静" 的想象编织救生筏,却在等待中目睹了更深的溃败 —— 原来我们真正恐惧的,不是风暴本身,而是风暴过后那个面目全非的自己。二、废墟:存在主义的镜子当飓风撕开城市的表皮,裸露出来的不仅是钢筋的骨骼,更是现代文明的谵妄。超级市场里漂浮的避孕套与圣经,教堂尖顶上缠绕的渔网,钢琴键缝隙里发芽的藤蔓 —— 这些超现实的意象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消费主义、宗教信仰、艺术崇高性等所有被供奉的 "意义"。在绝对的破坏面前,人类精心构建的价值体系脆弱得如同孩童的积木。但正是在这片废墟里,我看见了存在最本真的样态:那个在浸水的图书馆里阅读《白鲸》的老人,那个用碎玻璃拼贴彩虹的女人,那个给死去的鸽子举行葬礼的男孩,他们用荒诞抵抗荒诞,在意义的真空中重新发明意义。三、幸存者的悖论:疼痛作为存在的锚点书中让我战栗的,不是灾难现场的惨烈,而是幸存者们对疼痛的病态迷恋。他们抚摸伤疤时的沉醉,收集玻璃碎片的偏执,反复讲述创伤记忆的强迫 —— 这些被常人视作疯癫的行为,恰恰构成了最深刻的生存隐喻:当旧世界崩塌,唯有疼痛是唯一可被确证的实感。就像普罗米修斯不断被啄食的肝脏,西西弗斯永远滚动的巨石,人类需要某种永恒的痛楚来确认自己尚未被虚无吞噬。那些试图用遗忘获得救赎的人,最终都成了漂浮的幽灵;而敢于凝视深渊的人,却在深渊的瞳孔里照见了自己的重量。四、风与浪的解域化:超越人类中心叙事最震撼的启示来自某个暴雨将至的黄昏:主角看见飓风眼在天际缓缓旋转,恍若宇宙的瞳孔。这个充满神性的瞬间,彻底颠覆了人类对灾难的认知 —— 我们总在追问 "为什么是我们",却从未想过风暴本就是地球的呼吸,海洋的心跳,是比人类文明古老亿万年的自然韵律。当我们将灾难定义为 "反常",实则是暴露了物种的傲慢。书中反复出现的座头鲸意象,像一首远古的启示录:它们在人类定义的 "风平浪静" 中迁徙,在人类恐惧的 "惊涛骇浪" 里歌唱,始终保持着超越善恶的庄严。或许真正的平静,从来不在风暴之外,而在我们学会与万物同频共振的刹那。结语:风暴即道路合上书页时,窗外的城市正笼罩在暮色中。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隐秘的风暴:未愈合的创伤,未说出口的告别,未抵达的远方。但《等一切风平浪静》不是在教我们等待风暴过去,而是邀请我们走进风暴的中心 —— 在那里,所有的执念与恐惧都将被离心力粉碎,唯余最本真的生命粒子在虚空中自由重组。或许当我们不再执着于 "平静" 的幻象,当我们可以像大海般容纳风暴的狂舞,那些被我们称为 "灾难" 的,终将成为雕刻灵魂的刻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让我的泪水与笑声共舞的作品,可以走过路过,但不要错过!

      一开始就被书中这一句深深吸引,# 当我看见了海员帮海龟清理藤壶的纪录片后,突然意识到 —— 并不是我哪里做错了,而是我这些年想的东西太多了。# 日月如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内心深处总会隐藏着一些不愿向外人道来的或美好或感伤的记忆。陈年往事不停地堆积,他人的眼光不停地发酵,这一切让我们变得步履沉重。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换个人生方向,而是帮自己撬下那些附着在身上的惯性恶习,让自己恢复到初入社会最轻松的模样。就像本书书名一样~当一切风平浪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等一切风平浪静

        顺势而为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